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4月, 2008的文章

用「心」找方向~追風箏的孩子

圖片
很多時候,當手邊要做的事情很多時,一般「取捨」的優先順序,常常是有「具體期限或被催促」的先做,至於那些「沒有人叮嚀或關照」的,往往在我們「諸多理由」中,被列為「低順位」的工作,甚至不知不覺的被遺忘。 此外,這些「感官上」處理順位較低的工作,由於「不被重視與看好」,甚至因為對方在「經歷」與「個性」上的差異,可能「現階段」不見得能「感同身受」,使得在投入時,會顯得「吃力不討好」,造成我們更加卻步。 這樣的感受,讓自己想到以前看過的一部電影 - 《追風箏的孩子》(The Kite Runner) 。 故事大綱 年齡相仿的一對小男孩,富家少爺阿米爾與僕人哈山,從小一塊長大,雖為主僕卻情同手足。但在一場兩人連袂參與的風箏比賽後,因故產生隔閡,從此各自走上不同的人生道路,其中歷經戰亂,最後卻以兩人始料未及的方式,再續前緣。 身為僕人,卻堅持「單純的信念」,始終保持「不亢不卑」 哈山找回得勝的風箏,被其他頑劣小孩搶奪毆打,還譏諷他只是阿米爾卑賤的奴僕,但哈山不為所動仍護守風箏。 反倒是阿米爾卻袖手旁觀並逃跑,事後還因羞愧沒臉見哈山,反而污陷他偷錶,藉以趕走哈山時,哈山卻毫不辯解,同為僕人的父親便帶著他離開。 多年以後,因緣際會下,阿米爾得知哈山持續學寫字,並練習寫信給他,信的內容,除了對所信仰的阿拉極其崇奉外,也一再流露出思念當年這段跨越主僕的情誼。哈山雖身為僕人,面臨人生各種困境時,仍堅持他「單純的信念」,並始終保持「不亢不卑」的態度。 身為主人,備受呵護而輕忽別人;因感同身受,而懂得諒解別人 反觀,阿米爾因母親難產過世,加上從小備受呵護,反而顯露出軟弱與不憐恤別人的性格,除了心虛誣陷阿米爾外,對父親的關懷,也解讀成是苛責自己害母親難產。 而就在哈山始終如一真誠的付出中,雖然阿米爾在表面上仍是逃避的態度,但「內在掙扎的聲音始終不停歇」。當阿米爾長大成人後,妻子在婚前坦誠告知過去曾逃婚,以及後來他得知受人尊崇的父親,當年與家中女僕生下哈山,因此自己跟哈山其實是同父異母的兄弟後,他開始有了改變。 或許是因反省到「自己跟別人都有軟弱的一面」,加上受到哈山多年不變的單純信念影響,阿米爾開始悔悟,而不顧危險回鄉搭救哈山遺孤。同時在一向好面子的岳父前,坦然承認家族過去這段歷史。他不但「跨越自己軟弱性格障礙」,也願意為了愛而承擔父親生前所不敢

遠喜鵲、親烏鴉?

圖片
最近這兩天因為新政府組閣在即,除了猜測入閣人選外,不少新聞還著眼一個話題:新總統身邊似乎圍繞「太多」說好話的「喜鵲」,因此有不少人自許當諫言的「烏鴉」。 這也讓自己想到,以前聽過的一則寓言故事《獵人、老鷹、鸚鵡、雞》。 未及時化解紛爭的老鷹 阿爾卑斯山上的小屋裡住了一個獵人。獵人養了一隻老鷹,幫助他狩獵;也養了隻鸚鵡,還教會鸚鵡說話。閒暇時,獵人也喜歡逗弄鸚鵡,消磨時間。 春季某天山下小鎮趕集,獵人把醃漬好的獵物肉品準備好,打算換一些生活必需品。獵人高高興興帶著老鷹和鸚鵡到市集,可是由於匆忙,獵人在途中滑了一跤。 結果原本停在他肩上的老鷹受到驚嚇,急忙飛起,利爪不小心把獵人抓成大花臉。獵人難得下山,一年見不到幾次朋友,見面前,居然被弄破相,便勃然大怒。 弄不清狀況,卻撈過界多話的鸚鵡 獵人不由得和鸚鵡嘀咕,數落老鷹的不是,鸚鵡便說:「我平常看老鷹就一臉兇巴巴的樣子,雖然他能幫你打獵,但主要還是你出力;我看啊,倒不如養幾隻雞,雞不但溫馴,你打獵時,雞還能生殖,一舉兩得。」 貿然改變生態,錯把雞隻當老鷹的獵人 獵人聽了,心裡受到鼓動,在市集就用老鷹換了五隻雞。回到山上,獵人照鸚鵡的方式打獵、養雞。阿爾卑斯山區實在太大了,沒有老鷹的幫忙,獵人無法掌握獵物的行蹤,以致於整個夏季秋季都沒什麼收穫。 冬天到了,不習慣山區氣候的雞不但未如期繁殖,反而在嚴冬中一隻隻倒下。沒有收穫的獵人自己要過冬已經很難了,沒辦法管到鸚鵡,結果鸚鵡也撐不過嚴冬。 弄清自己當下扮演的角色,而有不同的回應 我想, 「攸關當事人」當在第一時間將問題主動化解,畢竟「解鈴還須繫鈴人」;而「團體中其他人」,須「先做好功課」,了解問題癥結,再提出客觀具體建議,不適合「無的放矢」亂放炮;至於「團體中領導者」,在決定時需從「大處著眼,小處著手」,不宜貿然從某個點判斷是非,要宏觀地看待並了解目標所在,而在執行時,則逐步依階段具體實行。 「領導者」應尊重團隊「分工與制衡」機制,但須「做出最後決策」 此外,團體中的每個人,各有其專業與軟弱之處,且事情背後可能有其因素,不能單就「表面對錯」,直接裁斷。故領導者應「容許」各種不同背景與特質的人「自然並存」,且「不刻意舉揚或壓制某一方」,除可避免人與人間因「同質性太高」,而容易產生盲點之外,也可讓團隊成員間,「自行凝聚」出默契與合作之道。 所以參考意見的「關鍵」,或許不在當「喜鵲

重組生命的奇蹟

圖片
今天看到癌症與基因變異的關係,及醫學上相關應用的新聞。 利用基因「科學算命」,然後趨吉避凶? 報導顯示,愈來愈多研究證明,癌症與基因變異有關,故部分醫療院所紛推出癌症基因篩檢,強調透過抽血或口腔黏膜細胞,能預測罹癌風險,標榜「科學算命」與「趨吉避凶」。 就像有一名47歲左右的中年婦女,眼看著媽媽跟姐妹已有四人陸續罹患乳癌、卵巢癌,便到台大醫院做癌症基因篩檢,發現自己帶有致癌基因BRCA—1,在接受遺傳諮詢後,毅然切除兩側卵巢,防患未然。 這則新聞,也讓自己聯想到之前看過一篇文章《多變基因堆疊生命奇蹟》的部分內容,大致摘錄如下。 相同基因,由於「排列組合」,而有截然不同的結果 生物表徵,是由基因做出RNA(核醣核酸),再做成蛋白質,最後決定胖瘦、聰明、生病與否,可是同卵雙胞胎「基因完全一樣」,指紋卻不相同;同一症狀有的病得快死掉,有的卻一點症狀都沒有。 造成這麼多變化,主要是基因「產物」非常「多樣」與「多段」,即工作時會把「每段」排列組合,每一段基因序列,可產生一百多萬種不同蛋白質。 一群基因「互動」,產生新興現象 當一群基因互動時,就會產生新興現象,若有兩個基因分別是頭壞掉和身體壞掉,這兩個基因會「商量」把自「己完好」的部分「結合」,然後發揮作用。 而且,有時不同刺激造成同一反應;反之,有時同一刺激卻造成不同反應。 人類「質大於量」的基因,著重有效組織分工 人類基因中,只有百分之一負責製造蛋白質,就像社會愈進步,生產單位縮小,負責連繫各分工組織的服務業則愈發達;人體大部分基因都負責組織管理,比較有效率,不像青蛙,基因數量是人類的幾百倍,但沒有人類進化。 此外,基因工作時,會一個步驟影響下一個步驟,這樣有次序,就產生時間性。 基因本身,因應環境變化,還可自行「創造新基因」 像南極冰魚,生長環境溫度很低,血液中要有抗凝固蛋白質,於是基因找出一段跟凝固作用一點關係都沒有的基因,重複很多次,每段重複的大小都正好和冰晶體之間距離一樣,藉此防止水分子結冰。 人體有一半負責管理的基因,來自其他生物的移民基因 移民基因,也在演化過程中扮演重要角色,人體負責管理的基因,有一半是從別種生物移民來的;還有一個會做「胎盤」的基因,是從一種「病毒移入人體」,若以前沒有這個病毒,就沒有今天的人類。 環境改變或不同種交配

關注的焦點

圖片
今天看到一則外電,內容為一20歲英國女子,如何克服厭食並堅持下去的報導。 疼惜新生命的誕生,堅持抗拒產後減重的誘惑,而不重蹈厭食覆轍 海莉‧魏爾德在11歲時,因為缺少信心而開始厭食,以為瘦身可讓她更受歡迎。她16歲時身高170公分,體重卻不到32公斤,幾年前醫生還告訴她可能活不過10天。 經過8年的奮鬥,在專家協助與父母支持下,她克服了厭食症,病情逐漸好轉,去年驚喜地發現懷孕了,並於上個月順利產下健康的胖小子。 對長期刻意瘦身的女性而言,產後減重的誘惑可能難以抗拒,不過海莉表示,必須為她的貝比而正常進食,雖喜歡比現在瘦,但不想再回到醫院重蹈覆轍。 這則新聞,也讓自己想到兩個故事,一個是布魯斯威利主演的電影「靈異第六感」(The Sixth Sense),另一則為孫越當年戒菸的過程。 傾聽別人內心的苦痛,體認到自己的使命,而怯除內心的疑懼 「靈異第六感」(The Sixth Sense) 大致內容,是描寫布魯斯威利所飾演心理醫生,讓能看到鬼魂小男孩從一開始懼怕,到勇敢面對並傾聽它們的遺願,而逐漸走出陰霾的過程。 一開始小男孩不敢跟大家說,因懼怕別人質疑的眼光,只敢跟布魯斯威利所飾演的心理醫生說。原本布魯斯威利也不相信,後來他無意中回想並發現,以前他因一時疏忽,而沒有治療的一個男孩,也有類似情況時,這才相信了並提醒小男孩,不妨傾聽鬼魂的心聲。 最後小男孩因「體認到自己的使命」,將自己「獨有的特質轉化為能力」,從此便不再害怕,不但讓鬼魂的心靈都得到釋放,同時不知不覺中,也讓心理醫生了卻自己過去未完成的缺憾。 深感對別人造成的危害,省思尊重彼此的生命,而徹底甩掉多年惡習 而當年孫越,不管做什麼事總是菸不離手。民國73年拍《老莫的第二個春天》,換場休息時,很自然的又拿起口袋裡的菸並要點著它,當下看到兩位年輕人走過來,覺得很新鮮地在旁邊看著他們拍戲,他突然想到聖經裡的一句話 『 凡事都可行,但不都有益處。 』《 All things are lawful to me, but all things are not expedient. 》 (格前6:12) 就這樣,吸了三十幾年一直戒不掉的菸,因驚覺吸菸不只損傷自己健康,更危害到別人。便跟片廠所有的人說:如果有人發現他抽菸,請打他耳光。雖然菸仍放在他的口袋,但過了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