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2009的文章

貼心的平安

圖片
今天看到《平安夜不平安 梵蒂岡82歲教宗子夜彌撒遭撞倒》新聞,其實對「現在的我」而言,生活當中很難「刻意營造」或「一直處於」平安的氛圍,那樣的感覺反而不夠踏實。 自己越來越相信,每一個人成長的脈絡中,早已預備好「錦囊袋」,等我們通過一道又一道的關卡,逐漸成熟後再「適時」打開它,然後再繼續往下一關邁進。就像是 祂「 本來還有許多事要告訴我們,然而我們現在不能擔負。當那一位真理之神來時,祂要把我們引入一切真理 」 《 I still have many things to tell you, but you cannot bear them now.When he, the Spirit of truth comes, he will guide you into the whole truth. 》 (若16:12-13)。 在那當下,我們將因這「貼心安排」下所感受到的「平安」,而豁然開朗。但前提是…你要認真走過「屬於自己」的關卡,並願意真心相信祂。這樣的感受,也讓我想起聖誕歌曲 《有一個嬰孩為我們誕生了》(When a child is born) 所傳達的意涵。 A ray of hope, flickers in the sky 一道皓光在天空中閃耀著 A tiny star lights up way up high 微弱的星光指引通往救贖之路 All across the land dawns a brand new morn 橫跨大地,劃破天際展露曙光 This comes to pass when a child is born 這都是因為有一個嬰孩為我們誕生了 The silent wish sails the seven seas 靜寂的願望航過七海 The winds of change whisper in the trees 吹拂的風在樹梢呢喃 And the walls of doubt crumble toss and torn 隔絕人們間的猜忌之牆崩塌傾圮 This comes to pass when a child is born 這都是因為有一個嬰孩為我們誕生了 A rosy hue settles all around 到處都充滿了希望的色彩 You get the fee

天平

圖片
今天看到報載《你多減碳我來買 好像企業贖罪券》,提到有關「碳交易」的概念與相關做法。 因「少做污染」,便可將剩餘「額度」當成「籌碼」? 「碳交易」概念是由1997年簽署的「京都議定書」而來,38個已開發國家簽約承諾減少碳排放,在2012年議定書效期屆滿時,碳排放量必須比2008年減少百分之八,到時若達不到目標,也可彼此買賣「碳權」,甲國多達成的減排目標,賣給未達成目標的乙國,於是這成為碳交易的法源依據。 而這也讓自己聯想到之前曾聽過一個網路省錢達人,以物換物方式的分享經驗。 明辨「需要」不等於「想要」 他最早只是因聽到國外報導迴紋針換到一棟房子,而「單純想試試看」。後來偶然機會在網路看到有網友希望徵求代為解決問題,然後給予四張發票做為代價。他其實並不想要發票,只是想「自己剛好會解決,便協助解答」。 沒想到,對方真的寄來發票,最後他便將發票捐給慈善機構,這件事也讓他感受到助人的樂趣,從此開始以物換物的網路交換,過程當中,遇到「自己不需要,但親友需要的」,也開心轉送給他們。 從他分享的「撇步」,即「自己想要的,可能不是需要的」原則,並清楚告知每件交換東西的內容與瑕疵所在。故只要整理周邊東西,真的會清出一些剛好自己不要,但別人需要的東西來。而對於自己擁有的,也願意白白給真正需要的人。 你們用什麼升斗量,也用什麼升斗量給你們 我想,全球為了生存而減碳的「需求」,對於無法達成的國家,當致力尋求改善之道,而非變成國與國間,拿來換取「想要」增加污染額度與金錢的籌碼。各國甚至個人,在日常生活中如有能力做到,反而更該開心付出,因這意味著自己「不虞匱乏」。 就像「網路達人」案例中的年輕人,因真誠與分享的心態,跟別人交換推翻世俗「不平等對價」的交換,反而得到更多口碑與快樂。 「 你們給,也就給你們;並且還要用好的,連按帶搖,以致外溢的升斗,倒在你們的懷裏,因為你們用什麼升斗量,也用什麼升斗量給你們。 《 give and it will be given to you, and you will receive in your sack good measure, pressed down, full and running over. For the measure you give will be the measure you rec

老生常「彈」?

圖片
上週末有感冒症狀,但只是視為小毛病而不理它,結果到了昨天開始嚴重,只好乖乖吃藥,整整睡了一天,今天總算好轉。 在閱讀雜誌總覽時,剛好看到《人籟論辨月刊》創辦人魏明德(Benoit Vermander)神父的ㄧ篇文章《身體的痛》,對於內容闡述「身體會說話」,要我們「不能忘記它」的觀點,印象深刻。 常見的觀點,因適時接受而感同身受 平心而論,文章所提觀點「經常可見」,但或許是有感於神父天生弱視、右耳聽不見,卻努力向學而擁有耶魯大學碩士、巴黎大學博士學位,28歲還放棄外在仕途,立志當個『行者』,加入耶穌會成為神父…等事蹟,再加上我「此刻」重感冒初癒有「類似經驗」而「重新提醒」自己。 這樣的感受,也讓我想起日前觀看《國家地理頻道-異鄉歷劫(Locked Up Abroad)》,其中有一集是當年惡名昭彰的台灣罪犯陳進興,闖入南非外交官卓懋祺一家並與警方對峙,最後卓懋祺全家平安脫離險境的過程。 卓懋祺憶起當時自己和女兒身受重傷,他原本心中因惶恐而沮喪,但後來開始祈禱唸起〈聖詠23章〉,妻女也跟著他唸起來。特別是當他唸到...... 「 縱使我應走過陰森的幽谷,我不怕凶險,因你與我同在… 《Although I walk through the valley of the shadow of death, I fear no evil, for you are beside me》(詠23:4)」 臉上不自覺流下淚來。卓懋祺表示,過去對這段經文,因為「習以為常」,已經變得有些麻木,當時因遭逢危難唸出此經文時,感受特別深。 每個人以不同方式,體驗自己與身心的關係和力量 仔細想想,自己也會對於一些「熟悉」的事物與訊息,因「習以為常」甚至視為「老套」而「反彈」。其實不必「懊惱」有這樣的感覺,只要「持之以恆」從每天的生活中,坦然「接納與面對」自我「真正的感受」-即便是令人厭惡的感受,自然會慢慢從中有所「覺察」。 這就像是《身體的痛》文章末了提到: 每個人會以不同的方式經驗到他(她)自己與身體的關係,當我們花時間去辨認自己輕微的不適、身體的痛,費工夫去緩解它們加諸己身的壓力,便是在肯定作用於我們內的另一股力量──向那被賜予我們的生命說『是』的力量。 引用本文: http://back2base.blogspot.com/2009/12/blog-post.html 相關閱讀: 一天只有二十

回應與反應

圖片
選舉將近,各種「以問題回應問題」式的譏諷謾罵陸續出籠,這也讓我想起日前參加一個近萬人的活動時,在洗手間的經驗。 將當下的單純事件,任意跟民族身份化上等號 洗手間人因很多而大排長龍,原本大家「依先來後到排成一列」,看那間廁所空出來時再依序進入。後來隊伍漸漸變成在每間廁所前面排隊,造成後面來的人反而先上廁所。當時部分人針對事情理性討論,後來有人提醒才發現:因為廁所另一出口被當成入口,造成入出口兩邊都有人排,才演變成每間都有人排。畢竟「人多難免混亂」,其實只要機動協調出「當下合宜的方法」,何種形式皆可。 但這時自己身後突然有一婦女,以嘲諷輕蔑的口吻表示:只有台灣才會有這種不守規矩的情況,像她在美國就不會發生這種事。自己當下聽完「火冒三丈」,回頭看了她一眼,只見她還跟她的夥伴愈說愈起勁,論起她們回台種種。 我原本想跳出來「糾正」這些「自以為高尚的歸國華人」,但隨即有另一個想法:這樣生氣只是「宣洩情緒」而非真正的正義,也失去自己參加該活動的意義。當自己「靜默」時,也察覺到其他「大部分的人」仍舊默默「耐心等候」,有些人還禮讓給其他等候較久的長者。 這件事情也讓我想起以前看過一則文章《黑人的幽默》,敘述英國皇家航空,由約翰尼斯堡到倫敦的飛機上發生的故事。 幽默貼心作為,間接化解無理要求 有一位年約50的白種女人,被劃位坐在一位非洲裔男人的旁邊。她非常的不自在,於是她叫來了一位女空服員。空服員善意的詢問她有何貴事?她說:「你..難道看不出來嗎?你把我安排在一個黑人旁邊了。我不願意坐在一個這樣令人反感的人種旁邊,我要求換位子。」空服員回答說:「請稍安勿躁…今天的客艙幾乎全滿,但我這就去找找看是否有空位。」 空服隨即離開,數分鐘後又回來了。空服員說:「這位女士,今天的客艙如我所料,所有的經濟艙都已客滿,我問了機長,他告訴我商務艙也全滿,但頭等艙還有一個空位。」在這位白女人尚未做出反應之前,空服員接著說:「我們公司很少會幫客人從經濟倉升等到頭等艙,但基於目前的狀況考量,我們機長認為強迫一位乘客坐在另一位令人噁心的乘客旁是敝公司的奇恥大辱。」 空服員轉向那位黑人乘客說:「所以…這位先生,如果您願意的話,請您拿著您的隨身行李,頭等艙的機位已為您準備好了。」霎時間,周圍其他的旅客都愣住了,但隨即都起立鼓起掌來。 不「被動回應」別人「不合理訊息」,改「主動反應」自己「應有作為」 仔細想想,自己當

觸動的心聲~琴之森

圖片
近日因洪蘭女士針對台大醫學院學生的觀感,而引起媒體熱烈討論,不管怎樣這類「公共議題」引起關心總是好事,昨天看到一篇《非洲/動輒就能照X光 「在台行醫好奢侈」》報導,則讓自己印象特別深刻。 克難的環境,而激發雙手雙眼的敏感度 報導中提到長庚醫院一般外科主治醫師宋睿祥,五年前曾遠至西非賴比瑞亞,在沒水、沒電的基礎醫療設備中,只受過外科訓練的他,用「婦產科處理肩難產的古老方法」,冷靜地在危急關頭切開病人恥骨,讓一名難產婦女順利產下胎兒。 正是這樣的環境,讓宋睿祥覺得在台灣行醫很「奢侈」。在台灣,醫師動輒替病人照X光、做核磁共振等檢查,但是「我們忘記醫師雙手雙眼的敏感度,我們在醫學院學的第一件事,其實就是如何用觸覺來檢查」。 而這也讓自己聯想到,之前看過的日本動畫影片《 琴之森(ピアノの森,Forest of the piano) 》。 故事大綱 在「琴之森」有著一台無聲的鋼琴,在這個世界上只有一個人能演奏它。那就是在這個森林長大,出身貧寒從小父不祥,和母親相依為命的天才鋼琴少年-阿海。並因為這台無聲的舊鋼琴,令阿海遇見了因車禍結束演奏生涯的前天才鋼琴師阿字野壯介,和生活富裕出身音樂世家的朋友雨宮修平,進而交織出讓彼此「觸動心聲」的故事。 名不見經傳的琴聲,因用心彈奏而觸動人心,也開啟彼此另一扇窗 從都市轉學到鄉間的雨宮修平,在偶然行經森林時,聆聽到阿海在森林的彈奏,當下的他跟平日不拘小節,偶而跟人打架,講義氣出手幫人的阿海,截然不同。此刻的他正以「愉悅的心情」,集中精神用心彈奏出「名不見經傳」的樂曲moonshine,但卻讓出身音樂世家,長期被迫受魔鬼訓練的雨宮,深受感動並「開始喜歡鋼琴」。 雨宮修平因惜才,而跟老師阿字野壯介說阿海的事,老師原本不相信,但親自探訪森林,聆聽到美妙旋律後,才覺察到自己「平日熟悉」頑皮阿海的「另一面」,而「重新點燃」他已經「心灰意冷」的心,並決心好好栽培阿海參加鋼琴比賽,也為彼此重新開啟了另ㄧ扇窗。 在紛亂的環境中,想像身處自在的情境,找回最好的自己 而在比賽會場,平日「人前高傲」的富家千金丸山譽子(被阿海戲稱馬桶公主),賽前因患得患失而躲在樓梯間。眼前這個在「背後哭泣」的譽子,讓原本對她態度不以為然的阿海,起了憐憫之心。阿海便跟她分享自己的心得,像他自己便常藉由「想像」身處於森林情境,而讓內

永遠的黑馬

圖片
日前看一個美食節目,有個廚師介紹用水煮香腸減少油脂的「小撇步」,正當大家覺得欣喜之際,他接著得意的表示此法其實是他「首創」,而XXX名主廚其實是「剽竊」他的。瞬間讓我「臉上出現三條線」,這我母親也會ㄚ(哇咧~XD),此也讓自己聯想到以前聽過的ㄧ則《剽竊與重複》的小故事。 一樣形式的表徵,因為真心而有更高意境 有一個年輕人立志做一名牧師。在美國要做牧師就要通過牧師考試,其中有一項就是公開演講。這個年輕人提前半個月就來到的考試的地方,租了一間旅館的房間住下來準備演講稿。演講稿寫好了以後,他每天都在房間裡大聲地朗讀,一直到可以倒背如流。 到了考試的這一天,他胸有成竹地來到考場,抽了簽後就到台下聆聽觀摩排在他前面的考生演講。還有一個人就輪到他了,這時他驚訝地發現:台上的考生的演講內容與他一模一樣!他仔細一看,才發現這個人就住在他的隔壁房間。 毫無疑問,這個考生偷聽他在房間裡的朗讀,剽竊了他的演講稿。下一個就輪到他了,他強壓下滿心的憤怒和驚慌,拼命的尋找對策。突然,他靈機一動輪到他演講了,年輕人站到台上,不慌不忙地說:「要成為一個牧師,需要有耐心、能傾聽和有好的記憶力。我現在就演示一下,我將重複前一位的演講。」 說完,他開始背誦那篇他精心準備的演講稿,且「比前一位考生更精彩」,場上響起了熱烈的掌聲,最後他通過了考試。 「英雄所見略同」的經驗,以「各種形式」,彰顯在「各領域與人」當中 我想,當然「捍衛專利權」是很重要的,因這代表著「尊重別人的努力」。只是自己也慢慢發現生活當中,很多跟別人「英雄所見略同」的經驗,這些「難以言喻」的「靈感」,竟能「適時啟示」我們,且豁然發現巧妙地以「各種形式」,彰顯在「各領域與人」當中。 一切源自「超乎我們所理解」的力量在運作與連結 或許該反思,我們所「認定擁有」的有形或無形的事物,其實源自「超乎我們所理解」的力量在運作與連結,這一切只是供我們在現世「暫時使用」罷了。更重要的,應在於思考「如何善用」它,因「 我們白白得來的,也要白白分施。 」《 freely have you received, freely give. 》 (瑪10:8) 相對的,以這樣的心情來看待失去,也只是「交還使用權」,但只要我們相信,將能感受到另外一種新的能量,因為「每個人當下擁有的能量,必足以擔當應有的職責」。 形式上的失去,

現代版國王的新衣

圖片
今日有則新聞提到:台南市多名家長望子成龍,送孩子到某國際心智研究機構上開發心智課程,半年學費三十萬元。教學內容是吞火、扎針、走碎玻璃,目的是訓練膽識與突破恐懼。 不要聽信小孩的負面思維? 不少家長因該機構專家曾告誡:「不要聽信」小孩上完課後可能反應出的「負面思維」,又因聽說一些「精英份子」的家長也報名,加上該機構以曾經上過電視某專家的催眠課程為號召,強調「照相記憶法」和「心智訓練」的軍事化訓練,因此才放心送小孩去受訓。 整個詳情因機構負責人還沒露面說明,且警方與消保官也還在調查中,自己難以判斷。倒是對於新聞提到,機構專家告誡家長們:「不要相信小孩的負面思維」,而聯想到兩則自己遇到類似觀點的經驗。 大人表達真實的想法,獲得孩子真心分享 約兩年多前,因自己沒有正式教主日學經驗,便跟朋友參加一次暑期活動,教一小節課程,並當小跟班算是實習。當時因首次參與而戰戰兢兢,還記得內容是說 《匝凱的故事》(路19:1-10) ,大意是:騙取民眾錢財,被民眾唾棄的稅吏匝凱,因悔悟而決心迎接耶穌,並許諾把財物的一半施捨窮人,並以四倍賠償他所欺騙過的人。 正當自覺四平八穩的說完故事之際,又問了一些「事先模擬」的問題,大部分小朋友都依照「教授的要理」回答。旦其中有一個雙手交叉,「看起來有些叛逆」的小女孩問了我一個問題:匝凱後來真的有給民眾錢嗎? 當時自己有些愣住,原本想回答比較「沒爭議」的「標準答案」:我們要相信匝凱的決心,但總覺得這樣的回答「也沒辦法說服自己」。便改告訴她說:我也不知道,因為「聖經沒有明確寫出來」,但怎樣做才能安心,只有匝凱自己和天主溝通才知道。就像小朋友答應父母一些事情,但是否真的做到,父母不可能一直跟在旁邊盯著,他「真正的心思」只有「他自己跟天主」知道。 結果課程中間休息時,小女孩跑到我旁邊,「主動」幫我收拾教具,還跟我分享:常常媽媽要她參加彌撒時,她其實不想參加,但是真的不參加時,心裡頭又覺得不安。這段分享讓我「當時高興好久」且「至今仍未忘記」,因為自己表達心中真實的想法,獲得小女孩真心分享,且我對於她心中類似的掙扎也「心有戚戚焉」。 小孩的質疑與探索,反而啟發大人的內心 還有一次是日前小外甥女睡前,又問我「每隔一陣子」都會問的問題:「真的有天主嗎?又看不到祂的樣子?」......如果「人死了發現沒有天堂怎麼辦?」 好玩的是

唱出平凡的田園之美~悼念John Denver

圖片
時間過得真快,約翰丹佛(John Denver,12/31/1943-10/12/1997)逝世已經12年了。其實以前並不知道他過逝的日子,只是稍早在找他演唱的歌詞時,有機會再度看到他的故事,又讓我憶起這位自小讓自己喜愛的歌手。 自己最早接觸JD的歌是 《Take me home country roads》 ,當時還小也不懂詞意,只是歌曲聽來讓我有「置身田園」的舒暢感。JD唱紅的歌曲不勝枚舉,其實除了大家熟知如大自然的歌詠、對他摯愛的妻子所做的歌曲外,他也是人道關懷者。如70年代越戰(1961 -1975)爆發,當時美國各地年青人四處抗爭,眾多歌手紛紛投入反戰,當時約翰丹佛(John Denver)也做了 《Last Night I have a strangest dream》 。 嚴格說來,JD的歌喉有些單薄,帶著眼鏡的他也不是頂帥的,但卻讓許多歌迷(包括自己)至今仍懷念他的歌聲。我想,或許就像JD曾說 : 「我唱我所知道的真理…...把你自己當成是人類大家族的一份子。每一個人都有夢想、有歡樂、也有悲傷, 讓你自己活得像個有血有肉的人 …...如果每一個人都只想占別人的便宜,這個世界也就完了。 我相信你,也相信我自己。 」 正因為JD以這樣「用心」,才能將「人人共有的自然素材」,去譜寫「個人獨具的內在感受」,讓不同年齡下的我產生共鳴,而能以自在的方式,去連結屬於自己當下的生活情境。 我想到以一首John Denver演唱,頗能表達出他的詞曲給人「平易而真誠」感受的歌曲- 《老吉他》(The old guitar) 來紀念他。 This old guitar taught me to sing a love song 這把老吉他教我學會唱出愛之歌 It showed me how to laugh and how to cry 它讓我懂得如何盡情地笑和哭泣 It introduced me to some friends of mine 它引領我接近摯友 And brightened up some days 讓我在許多日子充滿光明 It helped me make it through some lonely nights 它也幫助我度過許多孤寂的夜晚 Oh, what a friend to have on

長征接力賽

圖片
昨天是中秋節,之前有些縣市基於「環保」,故不鼓勵甚至禁止烤肉,加上颱風即將來襲,很多人覺得這類的訊息很「掃興」。但晚上跟母親返家行經圓環夜市時,沿路烤肉香不斷,也有許多人攜家帶眷開心過節,絲毫不受影響。 一樣中秋兩樣情 或許對於部分「都會人」來說,在這涼爽宜人的天候之下,「環保」和「天災」只是「影片熟悉的名詞」,跟實際「生活傷痛的體驗」還有一段距離。只是腦中不禁「對照」浮起同樣準備過中秋的88水災災民,在颱風來襲前夕準備撤離的新聞「極端畫面」,這讓自己心裡有一種「難以言喻」的感受。 眼前的自然環境越來說惡劣 回想88災後看到越來越多資訊,不斷證明:我們對於眼前自然環境越來越惡劣。就像陳文茜文章《災難 不會到此為止》提到:「即使停止所有工業活動,大氣層的二氧化碳仍將持續至少50年生命周期;…2009年聖嬰現象8月僅是開頭,10月才漸入高峰,年底達高點。全球乾旱的地方更乾旱;下雨的地方動輒暴雨。」 長期而言大自然有動態平衡,但在短期將面臨危險 雖然也有《地質侵蝕解析》發現,大自然有動態平衡,通常地層上升快的地方,侵蝕也快,台灣和紐西蘭是兩個很明顯的例子。長時間來看,侵蝕造成下降會有抬升相互抵銷,但短期卻不見得如此,大家平常對侵蝕不覺得嚴重,沒有意識到危險性,但量大時造成損害卻可能很慘,其實非常危險。 以「科學的角度」看來,在「有生之年」改變這樣「舉世世紀災難」,人們似乎是「束手無策」。但真正讓自己有「難以言喻」的感受,在於現今媒體與整個大環境,沒有讓多數人體會到這樣的情境,即使面對南部重創水災,似乎還不足以「喚醒」大家。 面對大自然「災難不斷的宣判」,每個人可以決定如何「無悔過人生」 面對大自然「災難不斷的宣判」,有些人處於「惶惶不可終日」,有人則是選擇「逃避現實」。自己難以評論這樣的觀點,因這攸關「個人生命遭遇的經歷」,旁人很難批判他。但或許可回過頭來思考一些在被「宣判死亡」的人,以何種心情「決定說再見」。 不管是將惡疾當成「隨身小跟班」,舉辦一連串《生命告別之旅》單國璽樞機主教;還是只剩五個月「把握最後開口的機會」,以《最後一堂課》為別人和自己留下禮物的 Randy Pausch,都以各自的方式提醒我們,如何增加生命的厚度,以「無悔過人生」。 完成個人「階段性任務」,感受「無法踏足其上」的未來 誠如Randy Paus

從網路標錯價格事件~聯想資訊單一窗口

圖片
關鍵字:單一窗口、ERP企業流程規範;Workflow工作流程 從戴爾電腦(Dell Computer)之後,接連又發生了和樂家居館(HOLA)、數位e館..etc.網路標錯價格事件。姑且不論是廠商「蓄意」蒐集客戶資料,或是真的「受害」於駭客入侵,主管單位自有公評。倒是事發之後,部分商家解釋因「分店沒有資料」的理由,則讓自己聯想到有關資訊「單一窗口」的概念。 各單位各自發展系統,資訊沒有同步更新 猶記自己過去任職的公司,也曾發生過商品網頁資料標錯價格的問題,當時是因為商品資料銷售單位「異動」價格後,卻沒有「主動回報」生產單位要「同步更新」,造成由生產單位轉到網頁的商品資料也錯誤。 實際了解後,發現系統有一些「先天」上的問題,和後天「人為」的疏失。當時資訊系統還沒有整合成ERP,故生產單位和銷售單位有「各自的商品系統」,造成「先天不良」,必須兩邊都要維護,但這僅是作業上「不便」,理當不至於造成「錯誤」。 發展過程中,「各司其職」之餘,莫忘多思考可能對「整體的影響」 其實這樣的情況「在所難免」,因為系統發展到後來,時間久了常會各自分散發展成一些大大小小的系統,這也是後來企業要發展ERP整合資訊,集中與分享共同資訊的原因之一。 但各單位發展過程中,在「各司其職」之餘,不要忘了思考與了解可能對「其他單位」甚至「全公司」的影響,否則就可能會出現疏漏。 了解「問題需求」,配合「工作流程」,委由「單一窗口」彙整處理 畢竟ERP系統不是萬靈丹,其只是「輔助工具」,關鍵還是了解「問題需求」後,配合「工作流程」,於「重要程序」委由專人作為「單一窗口」處理。像是當時公司就分別從幾方面做了改善: 「工作流程」規範以追蹤: 設定一個「商品維護」標準 工作流程(Workflow) ,如果要更新資料,需經過一申請單讓相關單位使用人員簽署,以知悉同步更新系統的時機點。 專人維護「重要共用」欄位: 統一由專人作為「單一窗口」,統一收到1.申請單後,歸檔並著手維護商品資料「重要共用欄位」。至於其他單位,平日只能查詢or維護「該部門所屬欄位」,以免資料混亂。 定期做「異常追蹤」: 因考量前述1、2作業如果沒有落實,主管不見得知道,故請資訊部門設計一小程式,「主動定期」執行各單位商品資料維護差異表,如果有異常則告知相關單位。(此部分後來導入ERP後,因「共同分享資料」,則可省略) 「單一窗口」非做所有的事

塵封已久的註記

圖片
今天原本腦中想到好多事情,但總覺得少了些什麼,而難以下筆為文。在整理抽屜時,翻閱好多年前已經泛黃的「手抄雜記本」時,發現一段出自林語堂所寫的文字。內容幾乎已被我遺忘,如今重新看來卻「深得我心」,大致如下: 『 生活要儉樸,人要能剔除一切不需要的累贅,從家庭、日常生活,從大自然找到知足,才是完備的文明人 。  寫作與生活一樣,一個年輕的大學助教,他寫的論文必定深奧繁雜難以理解。但等到他比較成熟,思想變得比較明澈時,將無關緊要的或虛假的一面掃除淨盡。那時他寫出來的東西便是簡單易解,自然樸實的,讀者也因之便能欣賞他的作品。』   嗯…說得真好。我想,這除了提醒自我的生活和寫文章的態度外,或許也適用於「淨化與解讀」外來不合理的訊息吧!  引用本文: http://back2base.blogspot.com/2009/09/blog-post_20.html 相關閱讀: Re:你blog了嗎?

年輪

圖片
月初開學後,小外甥女升小五且換了新班導,不知道是太喜歡前任老師,還是新老師真的「不是那麼理想」,她出門上學的步伐顯得有些「沉重」,下課談到導師種種行徑滿是無奈和生氣,如:只有女生要掃廁所男生卻不必、上課老師常常忙自己的事而讓同學自修…...等。 不同世代,不宜要求孩子比照相同作為 回想自己那個「尊師重道」的年代,遇到老師不合理要求時,幾乎都是在「認命忍耐」中度過。但「理智」提醒我們:大環境改變,我們離小學也有「好長一段距離」,故不能也不宜要求小孩「比照」我們當年的作法。 一味地幫孩子排除萬難與抗爭,容易使其失去「自省和適應」的能力 但也不想動輒跳出來幫孩子「抗爭」或「張羅」資源去補習,雖然媒體常上演這類「戲碼」,但總覺得除非老師真有惡劣的暴行,不然家長太多「小動作」,除了瓦解師生關係外,也會造成孩子習慣遇到事情就找救兵、不順利時就怪罪別人,而在不自覺中失去「自省和適應」的能力。 讓孩子嘗試「調整自己」來「適應環境」 因此即使「情感」上看著原本上學快樂的孩子卻變得沮喪,心中雖有不忍,最後仍決定「單純當個聽眾」,不火上加油抨擊老師,也不說服她勉強認同老師。只是順其自然讓她「慢慢適應」,並在適當議題上「自然分享」我們過去遇到「類似」的感受。 不過最近她有些改變,曾主動跟以前同學打聽,去借教得不錯老師的筆記來自修。雖然有些時候她還是會因為老師的緣故而敷衍唸書,或因為課業不順利而生氣,但至少開始有自覺──去嘗試「調整自己」來「適應環境」。 身處自由的時代,更需學會自律;面對豐富的資源,更要懂得取捨 就像以前聽過ㄧ個演化的故事,有ㄧ種叫大角鹿的動物,用角來打架競爭,優勝劣敗淘汰的結果,角愈來愈大,但角大了轉動不靈,難以行動覓食,整個種族一下子全部滅亡。這類物競和天擇形成對立的案例,即因沒有反思能力,因而不能解決遭逢的困境。 特別是相較於過去世代,現今更多空間讓人得以發揮,但也容易「目中無人」而無所顧忌的任性作為,短暫的「自我滿足」反而讓「彼此陷入危機」。因此,身處自由的時代,更需學會自律;面對豐富的資源,更要懂得取捨。 自我教育所定的目標「可以很簡單」,重點在於全力去實現 只是在這樣的學習成長過程中,參酌別人諸多勵志經驗時,又常常停留在「短暫的感動」,最後卻因「落差太大」,而難以延續為「長遠的行動」。畢竟別人的經驗,只是幫助我們「

無障礙心聲

圖片
昨天聽障奧運,在上天眷顧給予晴天的加持下,圓滿完成了開幕式。除了深刻感受到節目考量聽障觀眾,而「用心設計」出令人「驚艷」的節目外,與會的一些人物,面對困境「突破障礙」的經驗,也令自己印象深刻。 無聲勝有聲的結果 六年前台灣在國際申辦聽奧時,在各國傾「國家級」之力投入的競爭下,中華民國聽障協會卻是唯一透過「民間力量」,由會議代表同時也是聽障者的秘書趙玉平,以「手語簡報」感動全場,最後以過半數52票擊敗雅典32票,而爭取到主辦權。 當時這得來不易能向國際發聲的機會,後續並沒有ㄧ帆風順,在國內籌劃時受到諸多人為阻礙。尤其舉辦倒數前幾週,更壟罩在88水災重創中南部,新流疫情蔓延全台,及連日陰雨等難以掌控的陰霾下。但是整個最後的結果,就像陳文茜在《聽不見的奧運 平安加油》提到:「吵雜且毫無台灣人榮譽感的有聲政治,沒有停止干擾為聽障朋友舉辦的運動盛會」。 以個人突破化解紛擾的典範 而這次大會也邀請武打巨星李連杰,和四位88水災英勇救人的佳暮英雄,共同為台灣祈福。 佳暮英雄的救災事蹟 ,至今已家喻戶曉;而李連杰除了經常致力於救災與公益之外,其實關於他個人也有一個令人印象深刻的「突破」。 當年李連杰被無意間發現不識字,但是他不但沒有半點羞愧,更坦白承認自己的確是文盲,因為小時候每天不斷練功,根本沒有機會唸書。平時拍戲的劇本,李連杰全是由助手朗讀出來,然後用腦牢牢記住。後來進軍好萊塢後,靠著苦學英文,竟能與老外對答如流。 一個人的力量很小,一家人的力量很大 連日來雖然仍有部分媒體給予負面嘲諷,但自己也感受到更多「無聲」的力量,默默地為這場賽事投入與祈福,讓台灣能往前推進。就像大會祈福時所說「 地球就是我們的家,一個人的力量很小,一家人的力量很大 」。或許規劃難以「盡如人意」,但是這是我們的「家事」,由衷希望國人多以體諒取代苛責,以正面行動取代負面干擾。 最後更期望延續這樣的精神,為後續88水災漫長重建之路而努力,僅以賴聲川作詞,胡德夫作曲演唱的聽奧開幕曲- 《Power In Me 》 ,為聽奧加油!為台灣加油! How high can I reach? 你知道我可以飛多高? How far shall I stride? 你知道我可以跨多遠? Its up to me, 這一切盡其在我! The power in me. 這是來自

生生不息的活水

圖片
88水災重創南台灣已三週,逐漸進入重建省思階段,加上新型流感疫情也在此時來襲,各種「擾亂視聽」的評論與作為,也在人們「哀慟」過往與「惶恐」未來的情緒交織下,逐漸擴散開來。雖然也有人不願坐視此現象而加以「反擊」,結果不但沒有減緩此現象,反而「越演越烈」。 這樣的感覺,讓自己想起以前看過《國家地理頻道》有關水母的生態介紹。 有史以來,幾乎無海域可躲過水母魔掌 隨著全球人口快速增加,地球暖化氣候異常造成海洋生態改變,數十億的水母已危及整個生態系統。它們6億年來棲息在深海底,歷經冰河時期、天災劇變,見証其它生物因此絕種。不論是冰冷的北極、高溫的海底火山口,或是毫無光線的深海,都能見到水母。 吸引人的美麗生物,卻蘊含致命劇毒 水母美麗且隨波逐流,沒有骨骼、心臟、腦子、爪子或牙齒,種類多達三萬種。它們身體構造類似,都有圓鐘狀的頭部組織,透明的皮膚、肌肉、神經,為絕佳的保護色。其優勢在於觸手,含有大量致命混合毒液,尤以「箱型水母」為最。 據了解,多數有毒的掠食動物只有單一特化毒素,如:專門攻擊神經系統、溶解皮膚、破壞血管等,但箱型水母的毒液卻是以上皆備。 愈猛烈攻擊,繁衍力愈強的生物 世界各國水母傷人新聞時有耳聞,以2002年以來日本海為例,出現了數十億的越前水母,使商業捕魚重創,促使日本漁夫成為殺水母的高手。 但反擊的結果,水母數量不減反增,研究人員發現,因越前水母遭到攻擊時,會瞬間排出所有卵子、精子,以「確保後代生生不息」。水母可能會在水中排放數十億個卵子、精子,成為螅狀幼體並「隱藏在深海」,存活好幾十年,直到不明原因突然導致幼體變形,大批螅狀幼體瞬間釋放,造成數百萬個游動的小水母。 污水和死水使多數生物無法存活,卻為水母打造理想環境 科學家多年探索引發水母遽增原因時,發現污水會為這些低等生物打造出理想環境,因污水、肥料、工業排放物都含有高度的養分,供氧微小的浮游生物,引發連鎖反應耗盡水中氧氣,幾乎沒有生物可以存活,只有水母除外,其可在「幾乎無氧」狀態長時間存活,一般有「死水」的區域,就會有水母。如:黑海、地中海、美國墨西哥灣最糟的八千平方哩死水水區域…等。 坦然面對惡劣的人事物,潛藏伺機而動的事實 自己之所以將「擾亂視聽」的評論與作為,跟此生態報導聯想在一起,是因這些「惡劣」的人事物,就像水母一樣,我們必須「坦然面

Workflow應用-自動產生徵信清單&總結

圖片
關鍵字:工作流程、Workflow、Excel、Word、插入功能變數Database 延續前一篇《 Workflow應用-以簡易捐款資料為例 》概念中,做完 《3.「收據」寄發》 後,執行最後階段 《4.「徵信」刊登》 的說明。 由於徵信資料多半只需部份欄位即可,無須其他「固定格式」之文字,所以直接開啟word空白之「新檔案」,執行插入「功能變數」以連結先前的Excel檔作為「資料來源」,再搭配前篇設定workflow「狀態」概念「篩選」,取出符合徵信狀態的捐款人資料,則可事半功倍。 建立Excel捐款資料檔 沿用《 Workflow應用-以篩選產生大批收據為例 》所建立Excel檔,但由於做完篩選產生大批收據,故「狀態」記得變為「3.收據」。 開啟word新檔案 ,執行「功能變數」作為連結Excel資料平台 同樣以ver.2003版為例,開啟新檔案【註:此時記得「不要將Excel檔開著」】,相關步驟如下: 1. 【插入】->【功能變數】->「Database」->【插入資料庫】 〈如下圖)。 2. 【取得資料】: 選取資料來源以連結找到之前建立Excel檔,並選取工作表(如下圖)。 3. 【查詢選項】: 點 「資料篩選」 ,篩選欄位「狀態」等於3.收據(如下圖) 4. 【查詢選項】: 點 「欄位選取」 ,選取呈現的欄位:單據號碼、捐款人、實收款。 5. 【插入資料】: 如果勾選「插入資料成為功能變數」,這樣Excel檔資料如有新異動才能自動更新到此處;但如果本word檔只想在本次產生,就可不必勾選〈如下圖所示)。 6. 結果完成後產生以下表格,後續如果Excel有新的異動則將游標停表格中任意欄位反白處,然後按右鍵「更新功能變數」,等滑鼠漏斗執行完,資料便會同步更新完成〈如下圖所示)。 總結 其實連續三篇Workflow應用觀念,簡言之主要在於下列目的: • 透過狀態碼,控制作業程序,使資料呈現「正確性」與「即時性」。 • 透過篩選狀態碼,結合word軟體功能,存取Excel資料以自動產生文件。 後記 本blog相關應用文章,不在於鑽研複雜軟體操作功能,僅透過例子建立workflow初步觀念了解如何應用在工作上。目前網路已有很多 Word和Excel 操作說明,重點在於先思考自身「作業簡化需求」後,再透過一些「關鍵字」去搜尋引擎尋找軟體操作功能即

Workflow應用-以篩選產生大批收據為例

圖片
關鍵字:工作流程、Workflow、Excel、Word、合併列印 延續前一篇 《 Workflow應用-以簡易捐款資料為例 》 概念中,做完 《2.「收款」核銷》 後,準備 《3.「收據」寄發》 階段的進一步說明。 本階段需要大量產生寄給各捐款人收據,其實收據本身有「固定內容格式」,只有與「個別捐款人相關」之欄位不同而已,若以人工篩選要列印的單據後,還要逐一登打各收據,將耗費許多時間。 可在word編輯的收據檔中,執行「合併列印」以連結先前的Excel檔作為「資料來源」,再搭配前篇設定workflow「狀態」概念「篩選」,取出符合列印收據的捐款人資料,則可事半功倍。 建立Excel捐款資料檔 針對前篇Excel檔,增修部分欄位與與資料(如下圖),以方便舉例。 建立Word收據格式檔 另外用word(以ver.2003版為例)編輯收據檔(如下圖),其中與「個別捐款人相關」之欄為:單據號碼、日期、捐款人、捐款金額、捐款人地址,屬於因人而異之「變數」;其餘文字則為「固定格式」供套用。 在Word檔執行「合併列印」,作為連結Excel資料平台 選取 【工具】->【信件與郵件】->【合併列印】 後,依序執行下列步驟: 1. 選取文件類型: 選「信件」後,按下一步。 2. 選取開始文件: 選「使用目前文件」後按下ㄧ步。 3. 選取收件者: 選「使用現有清單」,並按【瀏覽】找先前Excel檔(如下圖所示)。 4. 按確定後,會出現下面「合併列印收件者」畫面,此時移到移到「狀態」欄選「2.收款」及「開收據」欄選「y」後,按確定找出符合產生收據的資料(如下圖所示)。 5. 寫信: 將游標停在要套用的欄位,然後點選「其他項目」並選取欄位後,先後按「插入」與「關閉」後便完成了(如下圖單據號碼範例),其他欄位:日期、捐款人、捐款金額、捐款人地址…等以此類推。等全部要插入連結欄位完成後按下ㄧ步。 6. 預覽信件: 畫面會出現第一筆資料供預覽(如下圖),確認無誤後按下ㄧ步。 7. 完成合併: 點選「編輯各別信件」後(如下圖所示),按確定便完成了。 (此時為另外產生word檔,另外存檔後便可列印到印表機) 補充說明 • Excel單據號碼產生,如果沒有其他特別考量,建議或許可透過:欄位「序」自動產生、設定「單據編號」的公式,兩個步驟自動產生。 • 欄位「序」自動產生: 等所有料

Workflow應用-以簡易捐款資料為例

圖片
關鍵字:工作流程、Workflow、Excel 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系統導入時,通常會有工作流程(Workflow)設計,把工作細分做成清晰的步驟及程序,以有效執行追蹤管理。 各程序「資訊發生就輸入」,並即時「註記處理狀態」,以隨時追蹤處理 最近許多88賑災捐款,由於從捐款人通知捐款、隔月收到郵局匯款單據、回寄收據給捐款人、徵信作業,有相當多繁瑣帳務處理作業,如果處理單位原本就沒有資訊系統處理,單靠人工作業,可能會耗費許多時間。 我想或許可以「Workflow的觀念」,透過ㄧ般人熟悉的Excel來設計簡易捐款資料處理程序,當各程序「資訊發生就輸入」,並即時「註記處理狀態」,以隨時追蹤可運用金額,及後續彙整給捐款人憑證作業。大致將處理狀態,透過以下範例,依序分成以下四種並說明如下: 1.「帳務」建置階段 即:捐款人可能會先行通知想捐款,來源像是透過電話、傳真…等告知,此時可以先將確認之捐款帳務資料輸入。輸入的項目如:捐款通知方式(Tel電話、Fax傳真、Not未做捐款通知)、捐款人、通知日期、預計捐款、聯絡電話、連絡住址、備註…等。 如果未做捐款通知,直接劃撥進來者,等直接劃撥進來時再輸入帳務資料,而其中通知日期、預計捐款兩欄則為空白,如:上例捐款人EE。 設定此帳務程序,除了可預先規劃金額運用外,萬一遲遲沒有收到原通知捐款者從郵局匯入款項,也可據以追蹤詢問,如:上例捐款人AA。 (註:此可利用 Excel中「資料」->排序,依「狀態」排序 ,集中找到狀態為「1.帳務」的資料,再進一步電話確認) 2.「收款」核銷階段 此外,一般因稽核考量,處理「帳務」與「收款」人員多分開,因此隔月收到郵局匯款單據時,可以將上述資料依照匯款月份另外「複製」產生「工作表」,如:上例「9月收款」工作表,以方便帳務核對與小計。 做完後即時回報處理「完整收款明細」人員,將工作表中屬於9月劃撥款項的捐款「狀態」改為「2.收款」,如捐款人BB、CC。 (註:此可利用 Excel中「資料」->排序,依「匯款月份」排序 ,以集中找到匯款月份為回報的月份,然後再統一更改狀態) 3.「收據」寄發階段 接續程序「2.收款」資料,繼續處理開立收據作業,等做完後再回報處理「完整收款明細」人員,將「狀態」改為「3.收據」。 4.「徵信」刊登階段 徵信作業可

我的心都開了~88救災典範

圖片
這一週看著莫拉克颱風88水災的報導,隨著越來越多災情傳出,自己的心情越來越沉重。 除了不捨自己的同胞受難外,更對整個「目前」救災、「接續」重建、「長遠」防範…等諸多問題感到無力,雖然目前有許多報導與管道,但總覺得「個人」應該還有更「積極妥善」的方式與態度,可以在生活當中踐行。 今天看到聯合報《佳暮村四英雄 救出135位村民》報導,心中感受就像其中一名救難人員柯信雄說:「天呀!我的心都開了」,他們整個救難「過程與心態」,也讓自己多了一些啟示。 平日訓練有素的專業,身為當地居民熟知地形,集結救難有效而迅速 這些「佳暮英雄」,他們聽到家鄉災區新聞,便向原單位請假返鄉救災。其中柯信雄、賴孟傳是南搜山難救助協會人員,徐仁輝、徐仁明兄弟是航特部涼山特勤隊員,都有豐富救難經驗,加上本來就是當地居民,為此集結起來救難「有效而迅速」。 沿途「伺機」救人,有突發狀況「與總部聯繫」後彙整出發 8/9日徐仁輝兄弟得知家鄉受困,立刻請假徒步挺進山區。途中聽到伊拉部落有人活埋,兩人先到伊拉救人。因橋斷、路崩,一時無法回到佳暮,只好撤回救災指揮所,8/10日與賴孟傳會合後,帶著救人裝備搭機回鄉救人。 「安定民心」,帶領村民「任務編組與集中物管」,有效等待外援 而稍早休假返鄉的柯信雄被困山中,「就地扮演」心理輔導師,要村民「不要慌」。因村裡沒水、沒電,連適合停機的空間都沒有,其他夥伴便從空中垂降進入部落後,與已在災區的柯信雄會合,召集青壯村民任務編組,「先開出停機坪,大家才有救」。 他們和村民持開山刀砍樹、移土石,再蒐集石灰、白油漆,在山頭畫出明顯方位,開闢了「臨時機場」,等待直升機救援。 等待期間ㄧ起「蒐集全鄉所有容器接雨水」,各家「存糧集中管理」;組成機動組,三小時巡邏一次,隨時掌握災情。 至始至終以「虔敬感恩之心」救災 其實昨天稍早,就從電視看到他們出發的新聞,印象中他們表達是以「回饋」之心救全村。只見當時他們沒有「悲情與抱怨」,只是「齊聚虔誠祈禱」,祈求上主保佑他們任務順利。 後來救難成功時,記者問他們哪裡最辛苦,他們僅表示ㄧ心只想到要救人,還沒想到哪裡辛苦,現在心中只覺得開心,最後「被視為救難英雄」的他們,卻反過來一起「跟大家鞠躬致謝」。 救災除了熱情,更要冷靜的頭腦與體貼的心 仔細想想,這則報導讓我自然跟著呼喊:「天呀!我的心

反求諸己的變革~日劇「Change」

圖片
這兩天莫拉克颱風來襲,雖然有不少媒體用心報導災情實況,但也有部分記者對於受災戶提出的「白目且傷人」的詢問,或是用「暗示性」的問法,以個人好惡「引導」當事人「抱怨指責」來炒熱新聞,徒增當事人痛苦也無助於救災。 印象中,過去曾有受訪者不甘受記者擺佈,便反問:「如果你是我,你會如何回應」,這也讓自己聯想起先前曾看過日劇 「Change」 。 劇情大綱 長野縣某間小學任教的朝倉啟太(木村拓哉飾演),是個成天被學生捉弄,卻又深受愛戴的人氣老師。出身政治世家的他,卻對政治絲毫不感興趣,只想悠閒觀星度日。沒想到有一天,擔任議員的父親以及接班的哥哥,卻雙雙意外身亡。黨內為接收啟太父親支持者票源,而要啟太參選,原無意參選的他,怕年邁單純的母親被迫「披掛上陣」,只好被迫放棄現有生活參加議員補選。 順利當選議員後,又意外被黨部「資深」政客神林議員「運作」,期望透過啟太清新形象參選總理,在3個月後大選前的「過渡時期」中,拉抬政黨超低支持率後,再伺機強迫其下台,然後順勢繼續執政。原本想將「菜鳥總理」當成魁儡,在幕後運作操盤的神林,沒想到啟太這個菜鳥總理,卻幹勁十足,認真研究法案,不願成為純簽字的「橡皮圖章」。 這齣強調「說真話、做自己」的意念,有幾場主角在面臨「冷酷現實」時,跟別人「交涉對話」的情節,讓自己印象深刻。 以不亢不卑的態度,破除「專業用詞=艱澀術語」的迷思 面對選舉對手於電視交叉辯論時,在論述說明政見時,刻意打官腔並以難懂艱澀的名詞表達,藉以打擊啟太信心時,啟太聽完後轉向鏡頭「面對選民」表示:你們應該也聽不懂。然後又回過頭跟對手說:「請把我當成五年級的小學生,解釋給我聽」,好讓大家都能了解。 「傾聽」後,彼此先體認「必然存在差異」,而「非立即強求達成共識」 有次跟美國官員談要求大幅開放產品進口,因日方談判官員只是「一昧地反對」,卻也沒有明確說出自己立場,美方動怒並威脅此舉將造成美日雙方友誼生變。啟太接見後,一開始先客觀陳述「精確調查數據」,然後再誠懇表示:外交就跟解決小學生爭端ㄧ樣,藉以說明雙方政府應有的態度。 他舉例說當學生發生爭執時,應該要聽兩造學生的訴求,就像本次談判只有美方單方面要求,卻沒有傾聽日方考量。而一旦傾聽雙方想法後,應充分體認到彼此的「必然存在差異」,而「非立即強求達成共識」。這就像校園有些同學因個性、特質、環境之故,或許偏向「獨來獨往」,但不能據此強求他「跟大

內化的影響

圖片
今天是「台北主教座堂」許崇智神父逝世十週年紀念日,適逢「司鐸年」(即:紀念堂區神父主保-聖維也納(John Vianney)逝世150週年)。 之前在「蒐集」天主教傳教人員事蹟彙整成 《散播仁愛的先驅》 時,原本也想寫許神父,因以他擔任本堂神父任期(1979.08.11~1999.08.01)看來,歷任神父中自己跟他老人家「實際相處」時間最長,但總覺得少了些靈感而作罷。 童言童語讓自己茅塞頓開 直到日前跟小外甥女閒聊時,我「刻意」讚美她,並表示她長大了越來越棒。她反問我「那裡棒」?自己突然傻住了,因並未認真思考,只是「自然感受」到而隨口稱讚她。停頓片刻後,才「列出」一些優點,如:會主動關心家人、不會生氣很久、願意承認錯誤、喜歡與人分享…等。 接著,自己便反問她,我有什麼優點曾影響到她?她直覺反應答覆:「不知道」,僅表示就是日常我陸續告訴她一些事情,讓她感覺到慢慢有些改變,但是「一下子」沒辦法「說清楚」是哪件事(XD…)。這次經驗除了再次驗證小孩子比大人「純真誠實」外,也提醒自己為何一直無法寫出對許神父的感受。 因正如同我們對於身旁至親好友,那種「日復一日」的關懷,反而因「自然平淡」而不容易察覺。當初自己「刻意」思索神父有在「別人眼中震撼人心」的豐功偉業時,反而難以靜下來「自然感受」神父「對自己的影響」,如今重新默想,一些神父的話與身影又逐漸浮現。 當年瞌睡中「第3隻耳朵」聽到隻字片語,如今重新喚醒自己 記得年少時在教堂聽神父講道時常打瞌睡,特別是後來入社會工作,加上假日還進修上課,所以參加週六晚上彌撒時已經疲累不堪。但說也奇怪,神父過世之後,他生前的一些話就像張文亮教授所說的是「第 3 隻耳朵,只要聽到重點,便能喚醒前 2 隻耳朵。」而隨著年歲增長,就像「受用一輩子的好書」一樣,一些「當時的我」覺得「無法理解」的觀點,逐漸「發酵」而反映到自己的生活當中。 印象最深的是許神父曾提到「福在罪孽」,當時雖然不懂,但由神父的「傳達的感受」,總覺得應有他的道理在。「如今的我」似乎可以明白這話的意涵,因人們難免軟弱犯罪,但由此更可深刻感受到天主的「仁慈」。 「 不是健康的人需要醫生,而是有病的人。…『我喜歡仁愛勝過祭獻』…我不是來召義人,而是來召罪人。 《 They that are in health need not a physicia

跟孩子同尋希望~陽光依舊

圖片
今天到市圖看了「同濟會2009年童心影展」- 《老師上課了II-我遇見一位好老師》系列中12-陽光依舊(Tu m'avais Promis) 。  故事大綱  法國的經濟不景氣使得各地失業率居高不下,諾老師此次代課的村莊亦深受影響。班上的馬修因父親離家出走,與母親瑪莉亞相依為命。馬修只要能與母親在一起,生活再苦也不怕;瑪莉亞卻因為沒有工作,無力扶養孩子深感自責,而長期積欠房租的結果,屋主決定收回房子。 為了謀生,瑪莉亞不得以將兒子暫時送往兒童之家,自己則要往外地求發展。馬修因此對人生感到灰心,但諾老師鼓勵他表示:就像日蝕一樣在地球上造成陰影只是暫時的,陽光一定會再次出現,而故事末了真的出現轉機。  歐式小品電影,炎夏之中讓人備感清新,也更貼近生活   看完後,平心而論劇情很簡單,幾乎沒有什麼「出人意表」的鋪陳。或許是自己「個人主觀意識」吧,因印象中美國、亞洲電影劇情,多半「刻意」將老師塑造成「拯救蒼生」的英雄,劇情過程「震撼曲折」。而相形之下,歐洲的電影劇情處理「細膩而寫實」,感覺上就比較「小品」。  倒沒有絕對哪種類型「一定」比較好看,不過在炎炎夏日情境中,看這樣的電影感覺挺好的,而且比較「貼近平常生活」。就像回家坐捷運木柵線的一段插曲,讓自己跟電影有了一些聯想。  話說車內有一對母女上車後,母親趕緊要女兒坐下,並要她把手持養著烏龜的器皿,放在座位旁邊車廂的平台上。但女兒面有難色平地表示台下是機器這樣不太好,母親原本說沒關係,但在女兒的「堅持」下,母親開始有些不好意思,便依照女兒「自由意志」,放在她自己膝蓋上。  在「合理規範」下,培養孩子以「自由意志」去處理生活衝擊的能力   就像電影中,老師在不論是面對馬修跟班上同學的衝突,還是他生活的困境,並沒有「大剌剌」的介入,而是在「合理規範」下,培養孩子以「自由意志」去處理生活衝擊的能力。  如:馬修跟其他兩位死黨因父母失業,經濟陷入困境而沒錢到餐廳吃午餐,只能跑到外面隨便吃些東西果腹。老師知道後跟有午餐吃的同學說明此情況,提醒小朋友思考如何運用以「能力範圍」內的方式,「邀請」三位同學一起用餐,並同時顧及到當事人尊嚴。  還有一次是班上有「財大氣粗」的同學,「耳濡目染」母親的態度而對馬修不友善,老師便想了安排同學「依照班上號碼」,兩人一組互相攝影彼此生活。而恰巧該同學與馬修同一組,同學的母親因瞧不起馬修的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