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6月, 2009的文章

請聽我說…悼念麥可傑克森(Michael Jackson)

圖片
美國巨星麥可傑克森(Michael Jackson)在美國時間25日晚間過世,享年50歲,這兩天媒體大幅報導他的生平,其中免不了有褒有貶。 自己是一個跳舞不小心就會「同手同腳」,聽到「太搖滾」的歌曲「頭就會痛」的人,但Michael的熱歌勁舞,讓我震撼之餘也能自在律動,而最近媒體也一再的播放MV更讓人回味無窮。 而相對的,報導中較少播放Michael的抒情曲,其實像: 拯救世界(Heal the World) 、 你會在嗎?(Will You Be There) 、 地球之歌(Earth Song) 、 迷失的孩子(The Lost Children) ,詞曲散發出真誠的溫暖,讓人由衷地感受到他「潛藏內心深處」的另一面。 以前也曾對於他的音樂和行為「反差」如此之大,有些難以想像,透過這兩天看到有關Michael報導,提到他坎坷的童年成長歷程,逐漸又多一層了解。就像《聯合筆記/巨星買不回的童年》一文提到,五歲就得登台獻唱,成為父親生財工具的他,從來沒有上過學,自小就在捱揍、排練歌舞及四處巡迴表演中度過童年。 自己也進一步想到,對於 「表現叛逆」的孩子,雖然其言行會令大人不悅,但是至少還「有機會」可以「感受」他們的情緒 。反倒是對於 「表面服從」的孩子,大人或許需要花更多心思,去鼓勵他們表達自己的真正的想法 。 Michael在生前接受專訪,曾表示花許多心思詮釋其內心的歌曲 《童年》(Childhood) ,並希望大家從中了解他。在此除以此曲祝Michael一路好走外,也期盼所有的大人,在用「自己的模式」培育孩子時,記得多傾聽他們的心聲...... Have you seen my Childhood? 你能想像我所經歷的童年嗎? I'm searching for the world that I come from 我一直在探索我來自何方 Cause I've been looking around In the lost and found of my heart... 因為一直以來我環顧內心的得失 No one understands me 卻沒有人了解我 They view it as such strange eccentricities...... 大家只把我當成有怪癖的人 Cause I

內心紀實錄

圖片
以前聽過一則小故事,有一個人吐出一口痰,被另一個人「親眼目睹」後大為驚奇,就把他「個人的體會」:那口「痰」看來狀似「一根鵝羽毛」的想法,告訴了另一個人。結果,那個人又跟另外一個人轉述:聽說有人吐出「一隻鵝」…...,就這樣,真正事情的主體-──「痰」不見了,結果變成了衍伸的形容詞 :一根鵝羽毛、一隻鵝。 「接收」或「轉述」別人話語時,容易忽略「溢於言表」的訊息 的確很多時候,我們在跟別人對談時,有意無意中會「選擇性聽聞」,而忽略了「完整地聆聽」,特別是涉及我們「自認專業」的領域,常常在別人說明時,就「迫不及待」的在心中想著如何「回應」,不自覺地輕忽別人「原始意念」。 如果真的靜心傾聽,很多時候會察覺「溢於言表」的訊息。如看似「快樂」的言談,可能是掩飾其內心的「不安」;「憤怒」的斥責,或許蘊含更多的「期許」;「傷痛」的剖析,極可能是全新的「領悟」。 因此,即使盡力「一五一十」的轉述原文,還是可能因少了當時「情境」的闡述,再加上傳達者「斟酌增減」的字詞和語氣,而使得原意喪失,甚至產生截然不同的結論。 盡信書不如無書 再進一步想想,即使運用科技「全程錄影」紀錄,也會因自己「年歲、閱歷和心境」差異,而有不同解讀。 那種感覺就像清代人張潮(張心齋)在《幽夢影》中有一個絕妙的比喻:少年讀書如隙中窺月,中年讀書如庭中望月,老年讀書如臺上玩月,皆因閱歷之淺深所得之淺深耳。 所以自己想到的是,在審視過去曾景仰的人所說的話、經典書籍內容或是從小被傳授的道理,先姑且不論其是否真的全然有理,單就自己「當下有限」的理解能力,若勉強「全盤接受」,有可能反而喪失原本可知悉的「部分體會」。 以當下自我所知,真誠體會作者書寫該文的苦心 就像自己從小接觸「很熟悉卻又陌生」的聖經,因內文諸多「留白」沒有明確描述當時情境,故對於有些「看似互相衝突的話」,先不急著「照單全收」,可先「默存於心」。而隨著自己生活上真心體驗,好像慢慢可感受耶穌秉持「教導或提醒」眾人的苦心,以及祂給予「現在的我」所要傳達的訊息。 如對於努力突破,卻受到「迫害恥笑」的人,自己解讀到耶穌會鼓勵他們為了「天主和更多的人」找尋契機而說: 「 人點燈,並不是放在斗底下,而是放在燈台上,照耀屋中所有的人。照樣,你們的光也當在人前照耀,好使他們看見你們的善行,光榮你們在天之父。 (瑪5:15-16)

注視與俯視

圖片
最近分別從不同好友處收到同一封mail,好奇查了出處來自《『為什麼妳要道歉…?!』牛頭叔叔說故事037》,因自己未觸及「當時情境」,故不便評斷其「所有」處置與想法。 但是,對於文章內容提到的一個觀點: 「小孩真的犯錯了,家長不必急著去道歉:…要道歉的是小孩子,所以小孩必須在過程中了解『錯在哪』!……『不積極作為』其實就是一種『作為』,但是家長必須耐住火候!…引導小孩子從單一事件,了解到『如果再有近似的情況,該怎麼辦?』…讓小孩子自己知進退,這才是教育!」 倒是頗為認同。 這也讓自己聯想到先前看過《動物星球頻道》播放生態保育節目《加勒比動物面對面安可精選-精采一瞬間:哥斯大黎加》。 遠從幾百哩海域外,自發性不約而同集體游到海灘 哥斯大黎加(Costa Rica)這個國家,其分隔太平洋和大西洋,其名字是哥倫布(Christopher Columbus)取的,在西班牙話裡的意思是豐富海岸,而該國當之無愧,因為這裡有三萬六千多種物種。 節目中生態攝影專家的主要計畫,是探訪哥斯大黎加Nicoya半島Ostional海灘的欖蠵龜(Lepidochelys olivacea)。欖蠵龜是唯一會同時集體上岸產卵的海龜,該現象稱為arribada是西班牙文,意思是arrival by sea。 欖蠵龜在海裡游動輕巧,但到了陸地行動相對減緩。目前人類並不確定,為何成千上萬隻會在同一時間,自發性的從幾百哩外海域集體到達產卵,有些科學家和生物學家相信,其產卵的時間受月亮周期和潮汐漲退所影響,或許這樣有助於牠們爬行上岸。 據估計每年產出4千萬個蛋,50天以後才孵化,這段時間海岸的其他物種如禿鷹、魚、流浪狗、人類等都可能來擷取蛋。其中約5%存活率,換言之實際存活的蛋也只有200萬顆。 而破殼而出的欖蠵龜寶寶,面臨第一道關卡,即牠們必須奮力爬出沙坑,擺脫遭到活埋的噩運,接著才能展開牠們重返大海另一個充滿變數的長征。 莫忘「當地居民」也是生態的一部分,化育其融入在地環境 剛開始想到海龜瀕臨絕種,加上看到沙灘上剛出生海龜蛋被吞噬,及小海龜孵化後辛苦爬行畫面時,難免令人心生不忍,會想「保護」蛋與「協助」小海龜爬向大海。 但根據實際觀察瞭解後,才知當地居民將第一批產下的蛋撿拾,除了供生活所需外,也可避免第二批arribada的海龜採壞了沙灘第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