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6月, 2011的文章

軌道

圖片
近日重看《愛‧生活與學習》,以作為送給小外甥女的小學畢業禮物。作者利奧.巴士卡力(Leo Buscaglia)引述1986年諾貝爾和平獎得主──猶太作家 Elie Wiesel,在《Souls on Fire》中所說的一句話,讓自己印象深刻。 「 當我們死去時,造物主不會問:為何你沒有變成救世主默西亞(彌賽亞),祂第一件事會問:為何你不曾變成你 」 接納自己憤怒的情緒,暫時先以沉默表達抗議 這也讓我想起有次帶小外甥女補習,眼看就快來不及,趕到捷運站時車子剛過,於是她氣急敗壞地表示:都是因為我「提醒」她記得帶課本而「延誤」時間。聽完此話,自己頓時「火冒三丈」,覺得這小孩真「不知好歹」,但又不想在她上課前和她爭吵「擾亂」其情緒,便暫時先「以沉默表達抗議」。 理直氣和,義正辭婉 自己冷靜下來的同時,看著趕赴補習而一臉疲憊的她,心中開始有些不捨,並想到:自己其實也曾有類似「無名火」的情況──並非針對特定人或事,只因心中夾雜一些「難以言喻的懊惱」,而不自覺地將火氣「殃及無辜的近人」。 於是下車後,便平靜地對她表示:以後急著出門時,我不再刻意提醒她攜帶物品,以免造成她的緊張和「 剝奪其成長的權利 」──因為若真的忘了帶,下次反而會牢記在心;另外,也希望她不要將時間算得剛剛好,以防突發狀況時有所延誤。 看著她驚訝的表情,自己接著半開玩笑,並作勢將右手食指和中指彎曲以示跪下「懇求她原諒」。小外甥女聽完笑出來並表示:她也有錯,並不是要責怪我,希望我以後還是能適時提醒她。 情緒「不會」因為「否認它的存在便消失」 仔細想想,我們從小的教育似乎傾向「肯定理性論述」而「否定情緒表達」,但情緒「不會」因為「否認它的存在便消失」,反而會因「隱忍壓抑」而產生更大問題。事發之初先不帶批判地「接納情緒」,反能讓自己冷靜思考「後續適切的行為」。 先跟內在自我對話,再回過頭來體諒對方的心境 我也發現到:「第一時間」讓自己「冷靜」的「思考模式」,並不是「假想」對方各種可能原因,因為這是用「當下的我」去設想「眼前的對方」,此必然會受到年齡、經驗、個性……等限制,更何況「對方過往的經歷」,是我難以全然觸及的。在專注於「探究對方疏失」的同時,會不自覺地流露出「嚴峻的表情」,以及「高人一等的姿態」,最後常演變成自顧自地闡述「無關痛癢的道理」。 若改以「當下的我」去聯

挖掘與解決問題

圖片
關鍵字: Problem、Solution、20/80原則、排擠效應(crowding-out effect) 國內自從上個月一名52歲楊姓媽媽檢驗員,察覺儀器出現不尋常的雜訊,而爆出廠商長達數十年在食品用的「 起雲劑 」中,摻雜有毒「 塑化劑 」的惡劣行徑,至今隨著食品涉及層面廣泛,而弄得人心惶惶,也讓台灣過去引以為傲的「MIT」蒙羞。 財政部決定退還塑化劑廠商稅款,引起消費大眾不滿 這兩天看到報導:財政部決定退還塑化劑廠商相關貨品內含貨物稅與營業稅款,而引起消費大眾不滿,當中也包括一些在媒體具有相當影響力人士撰文抗議。 自己乍聽此新聞雖然也「很生氣」,但更不想陷入「混亂的訊息」中而被媒體左右,故仔細看了相關報導內容,並嘗試就 《我所知道的真相…》 ,彙整關鍵資訊如下: 《以出廠價20元的保健飲料為例》: 【出廠】 廠商要繳納15%(即3元)貨物稅→國庫。 【銷售】 消費者購價24元($23*1.05=$24.15),含負擔貨物稅($3),及營業稅($1.15)→廠商。 【繳稅】 廠商將從消費者處所代收之貨物稅($3),及營業稅($1.15)→國庫。 【退稅】 國庫→視廠商是否 原價 退給消費者,來決定除營業稅外,是否加退貨物稅給廠商。   (點選可看放大圖) 腦中有此關於「退稅」流程之架構後,又多了一些想法:政府和對此產生質疑的民眾,所關注之標的似乎不太一樣 ────  政府針對的是「目前可掌握商品」之相關處置;民眾訴求的是「看不到而吃下肚的商品」。 這也讓我想到以前聽過一則關於管理的小故事。 問題(Problem)or 解決方案(Solution)? 日本最大的化妝品公司收到客戶抱怨,買來的洗面皂,盒子裡面是空的,於是他們為了預防生產線再次發生這樣的事情,工程師便「很努力」地研發了一台「X-光監視器」去透視每一台出貨的香皂盒,結果「漏裝」的都可找出來。 而同樣的問題也發生在另一家小公司,他們的解決方法是:買一台強力工業用電扇,放在輸送機末端,去吹每個香皂盒,被吹走的便是沒放香皂的空盒……。 挽回「可以補救的部分」,以及「防範於未然」 之所以將摻毒事件跟上述小故事聯想在一起,是因在故事《Problem or Solution》中,若能找到「最佳方案」以徹底解決問題當然很好。但在漫長過程中,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