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12月, 2012的文章

守護

圖片
本月14日美國康乃狄克州爆發重大校園槍擊血案,兇嫌亞當‧藍札朝母親南西頭部開了數槍後,驅車前往桑迪胡克小學濫射,殺害20名兒童和6名成人。 案發隔日,受害小天使之一,金髮藍眼、六歲艾蜜莉的父親派克,站出來公開哀悼他「開朗、有創意、充滿愛心」的女兒,除了感謝所有提供受害者家屬輔導服務的機構,並表示: 「我唯一能對其他家長說的,是我們可以找到安慰,至少我們知道還有其他人和我們同一遭遇,還有其他人了解你此刻的感受。」 報導中傷心的父親,因 站在對方的立場去為他設想,並打開自己的心,讓天主的愛進來 ,讓我聯想到電影 《誰來守護我》(Nobody to watch over me) 。 故事大綱 15歲的沙織(志田未來 飾),原本過著單純的學生生活,由於準備入學考試的哥哥涉嫌殺害一對小學生姐妹,因而打亂了平靜的生活。 奉命保護沙織的警官勝浦卓美(佐藤浩市 飾),在執行勤務時,不斷地遭到大批傳媒、網友以「人肉搜索」株連九族,除了逼迫嫌犯家屬以死謝罪,還「遷怒」保護家屬的警官勝浦卓美,而公佈他三年前不為人知的疏失與痛苦。 勝浦卓美於保護沙織的過程中,心中雖然忐忑不安,但也在「因緣際會」之下,不知不覺地淨化自己過往的傷痛,讓彼此找到前行的勇氣。 點亮屬於自己的「油燈」,迎接時機的到來 片中對於沙織「身旁的人物」,一些內心的轉折,讓自己印象深刻。 面臨入學考試壓力的哥哥,在父親自認良好的教誨之下,不堪嚴厲的管教而從身心受創的受害者,變成殺人的嫌犯;一心疼愛想保護子女的母親,卻不堪壓力而走上自殺之路。 反倒是原本無奈接下此任務的警官勝浦卓美,從沙織身上,感受到年齡相仿女兒身影,而產生憐惜之心,最後終於排除萬難完成任務;三年前喪子的夫妻,遠離塵囂開起民宿,在安置勝浦卓美和沙織之後,雖目睹網民腥羶的言詞而情緒崩潰,但在體會沙織內心的掙扎後,終能加以釋懷。 體會別人的痛苦,找到活著的勇氣 對自己而言,真正的保護, 不是魯莽揮動正義的旗幟去鋤奸剷惡 ,此舉只會傷害更多無辜者,讓受害者再度陷入痛苦的深淵,而使原本的「受害者轉為加害人」。 或許,我們無法逐一幫助「每個受害者」,但有一點我很確定的,在「每個瞬間」,我們若僅能選擇做一件事,便是 用心聆聽「身旁的受害者」,去感受上主從中傳達給自己的訊息 。就像勝浦卓美最後面對內心徬徨的沙織時所

自由之路

圖片
日前看到一篇李安導演的專訪,他表示若有人正處在谷底、遙望峰頂,最想送對方一句話: “Watch your wish then you will get it.(始終守望著你的心願,就會實現)” 像呼吸一般地累積能量 朋友形容李安對生活有一種韌性、耐心,是以一種自己的方式,等待著有一天能夠「厚積薄發」,這種累積是自然的,像呼吸一樣,不是盤算式的累積。或許是這樣的態度,讓李安就算票房不盡如人意,照樣在身上留下發酵的痕跡;如今即使站在最高點,也並沒有睥睨四方的鋒芒。 這種自然的信念,也讓自己聯想到影片 《德蕾莎修女:加爾各答的天使》(Mother Teresa of calcutta) 中,闡述修女堅定信德。 在現實生活中,德蕾莎修女雖屢次遭遇不順遂,但她卻深信時機尚未成熟,並認為她所信奉的上主「顯然還不著急」,而全然接納(Let it be),並在每天的生活中,持續一點一滴地投入。 「天主的國好比一個人把種子撒在地裡,他黑夜白天,或睡或起,那種子發芽生長,至於怎樣,他卻不知道,因為土地自然生長果實:先發苗,後吐穗,最後穗上滿了麥粒。」 (谷4:26-28) 德蕾莎修女這種單純接納,不為服務對象帶來壓力的關注,雖然因記者「不相信世上有人如此良善」,而一再惡意毀謗她,但「 天主卻有意使這些惡事變成好事 」 (創50:20) ,反而讓原本默默付出的德蕾莎修女善行更加傳揚出去,而得到更多資源挹注。 隨著投入的志工、善款越來越多,週遭開始有不少聲音勸德蕾莎修女該成立機構來管理,原本她認為此與其服務窮人的初衷相抵觸,而持反對態度,但在靜心祈禱後,以及聽取神父的建議:「拒絕接受世界的邏輯,以及全然接受,都是錯誤的」,便勉強同意。 莫忘初衷──以柔順的心,接受種在心裡的道 雖然機構不斷擴展到世界各地,但團隊成員也在無形之中耗費人力、資源於如何豐富「服務的活動」,卻逐漸淡忘關心「服務的對象」,為此德蕾莎修女毅然決然地放下這一切,重新返回初衷。 我想,德蕾莎修女並非脫離現實而不去面對世間的難處,否則也不會 借用「印度教朝拜地」,以讓更多印度人安心休養 ,自己從中感受到其想傳達給世人的訊息是: 「 以柔順之心,接受那種在我們心裡的道,這道能解救我們靈魂。 (with meekness receive the ingrafted 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