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10月, 2016的文章

翱翔

圖片
在連續好一陣子主政與抗爭者角力之下,今年10/25光復節,在社會瀰漫著「相對剝奪感」的氛圍──「病態的弱者症狀」下硬求「齊頭式均等」,讓勞工(包括自己)「撈」到一天假。 至於放假的根源──節日的由來、歷史意涵,相形之下似乎不是那麼重要,讓人有點時空錯亂──究竟為何放假?不過,早上無意中看到日劇 《多謝款待》 當中一個場景,稍稍帶來了節日的氣氛。 *** 時代背景為二次大戰,身為庭主婦卯野芽衣子喜歡烹飪,鄰里親友、戰時孤兒與傷兵,都吃過她的家常菜,也使其名聲傳到當時在日本駐守的美國將軍,並要求登門品嘗「傳統日本料理」。但是,愛子剛戰死沙場的卯野芽衣子,在傷痛之餘實在無法煮飯給「仇人」吃,在幾經折衝之下,卯野芽衣子為了尋求將軍支持「日本學生棒球能延續」,便「忍下小我傷痛」,勉為其難煮給美國將軍吃。 在語言不通、立場不同的情況下,卻因著「喜愛美食的心」,將軍娓娓道出「兒子死在戰場」的傷痛心情,儘管「放下仇恨」生活很痛苦,但「帶著仇恨」也同樣痛苦。為此,有了品嘗「傳統日本料理」的想法──因相信「被逼迫」上戰場只好放棄烹飪的兒子,應該也會喜歡吃日本料理。 將軍這番傷痛的表白,著實觸動了卯野芽衣子,並深刻體會到:不管是日本人、美國人,喜愛美食、為了生活而吃飯的的心情,都是一樣的,實在不值得為此上戰場。至此,她那喜愛烹飪並「自願」在戰場上煮飯的兒子,彷彿又回到她心中,並促使卯野芽衣子意識到「不忘記仇恨是不行的」。 *** 這段情節,也讓我想起之前看紀錄片 《沖天》 。 南京空戰中負傷的中國空軍四大隊少尉飛行員陳懷民,他的妹妹陳難,原本恨透了日本人,可是在看到敵機駕駛員屍體血衣袋中,一張年輕秀美女子美惠子的相片,和她寫給高橋的信時,便「感同身受」地流下淚水。 陳難心想:我失胞兄她失丈夫,都是不幸的姐妹。我們應化敵為友,共同譴責發動侵略戰爭的敵人,爭取世界和平。於是,强忍悲痛,開始給美惠子寫信。但造化弄人,遲遲沒有她的下落,歷經了半世紀終於找到美惠子,1990年11月1日陳難寄出了第三封信。當善良而又誠摯的陳難寫完這封信時,她心裡出現了「從未有過的輕鬆」。 *** 歷史,不論人們選擇或拒絕,終將對我們產生影響;但會因著「慈悲與承擔」,使人內心得以跨越時空與時局的桎梏,感受真正的平安 。 「 凡勞苦和負重擔的,你們都到我跟前來,我要使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