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3月, 2017的文章

我們的……

圖片
今天從臉書看到白冷會賈斯德神父,於3/18日清晨1點安息主懷的消息。1974 年神父開始在台東及南橫山區的布農部落服務,融入布農族文化 ── 編布農族字典、聖經、詩歌並教當地人布農族語。 除了感佩神父多年來對台灣原住民的貢獻之外,不同於以往看到類似報導,這次又多了一些想法,特別是看到神父彌留時緊握著十字架的照片。 〈取自光啟社Facebook留言圖片〉 不為人知的考驗與持守 我想……這些修道人,在與居民「像一家人」之前,或許有一些「不為人知」的考驗,也跟一般遠赴異鄉滿懷理想的年輕人一樣,須克服思鄉之情,以及語言、文化隔閡。 只是,努力多年,逐漸備受尊崇與愛護──居民視同父親之後,有朝一日,因著戰亂、被誤解、臨終末刻......等,「被迫割捨」這一切卻「有口難言」時,最終內心所持守的,究竟是甚麼? 這也讓我想起之前看的由遠藤周作同名小說改編電影 《沉默》(Silence) 。 故事大綱 日本禁教鎖國時期,兩位葡萄牙耶穌會神父卡爾倍、洛特里哥,前往日本尋找「傳聞背教」的失聯恩師費雷拉神父。原本對恩師深信不疑的他們,直到自己經歷了恩師走過的路後,有了截然不同的回應……。 明顯但不確定的信仰圖像 真實歷史上,這名失聯的恩師費雷拉(Cristovao Ferreira),當時在「旁人眼中的信仰表達」被認為是棄教,但死前則公開宣示天主教信仰,並因此遭刑求而「最終成為殉道者」。 整部影片的主述者,為真實歷史記載中,「信仰宣示不確定」的洛特里哥〈角色原型是本名Giuseppe Chiara),在尋找恩師過程中,相較於卡爾倍神父,顯得篤定沉穩,但看在熟知天主教的日本地方官筑後守眼裡,則必然走上背教之途 ── 會不忍信徒受苦而選擇「公開放棄信仰」,如同當年學養極深的費雷拉神父。跟恩師費雷拉神父走上背教一途,並在恩師死後接手他工作的洛特里哥神父,死前導演用了一個「明顯但不確定」的信仰圖像,「留白」讓觀眾思考: 在日本多年的洛特里哥神父,過程中如何能在最後持守信仰? 一直當基督徒 = 最終持守信仰 ? 片中不斷犯錯、悔改的吉次郎曾向特里哥神父表示: 要是能像以前〈沒有教難時期〉一樣,自己就能「一直當基督徒」,如今局勢迫使他如此軟弱而難以堅持。 身為天主教基督徒,過去特別喜歡看激勵的信仰見證。但隨著年齡漸長,也會去

平安的果實

圖片
前兩天晚餐後,我請母親、小外甥女吃小番茄,她倆不約而同地表示:「太飽了吃不下。」 我接著向她們表示:「都沒吃水果不行,且我吃到只剩一些,請她們分一分吃完,不能都讓我一個人吃。」 小外甥女隨即說道:「沒有人強迫你吃啊!吃不下就不要勉強,不然吃到肚子等於浪費且又傷身。」 聽聞此語,當下我心裡頭有些「不舒服」,但「直覺」自己應該離開現場,便將剩下飯菜、水果冰到冰箱,然後到廚房洗碗。一邊洗,心裡頭便向天主表示:「好心沒好報」,又滴哩咕嚕說了些我忘了細節的話。 說也奇怪,當我說完靜下來專心洗碗時,腦海裡「浮現」一個訊息:「小外甥女說得沒錯啊,要不要跟她溝通一下呢?」 不久,小外甥女又將其他碗拿到廚房,我一看到她,就很自然地表示我想法有錯。聽完我的話,她開心地表示:「對啊!以前媽媽生病老買一堆食物,她吃剩食吃到怕了,所以才會這麼說。」 「 如果你們隨聖神的引導,就不在法律權下。......然而聖神的效果卻是:仁愛、喜樂、平安、忍耐、良善、溫和、忠信、柔和、節制:關於這樣的事,並沒有法律禁止。 ( 迦5:18-23) 」 雖然從小我常跟她提到「 大人不一定都對 」,所以彼此可以「放心表達真正想法」,但畢竟……我這血肉之軀,聽到這麼「直白」的話,第一時間心裡頭難免有些不舒服,也不是「說理」就可消除。但就在我跟天主倒完垃圾,巧妙地有機會自然溝通清楚後,當下......真的感到......「很平安」。 「 經驗天主,不是以神視、狂喜、傲人的洞察力或洶湧的淚水來衡量或證實 , 這些現象在教會教導和對祈禱者的鼓勵上,也許有它的價值, 但卻『不是』成聖的『必要條件』,我們甚至不能肯定這些現象是否來自天主, 其真實性 要由聖神的果實來驗證 」 ~《祈禱入門》多瑪斯‧格林(Thomas H. Green) 引用本文: http://back2base.blogspot.com/2017/03/blog-post.html 相關閱讀: 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