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3月, 2018的文章

凝視

圖片
昨天趕路途中,匆匆瞥見一位拿著看板的人,自己不自覺地放緩腳步,走到他面前,這才發現是個皮膚黝黑面帶羞澀的年輕人,他怯生生地遞出型錄給我,自己直覺地點頭並舉手示意不用了〈是基於環保心態……或……急著趕路?!〉 之後的路上,心中卻「忍不住惦記」著該年輕人,於是告訴自己,如果回程他還在的話,就「拿兩份當作補償」。果然,回家路上他還在,於是我走到他面前向;原本低頭的少年拿了一份給我,自己接過後便「急忙離開」。 走沒兩步路,自己突然想到:不是要跟他拿兩份嗎,怎麼又那麼匆忙?於是又走回去,面帶微笑地表示:我還需要一份送人,少年驚訝地『喔』了一聲後,遞給我一份,然後又低頭不語。 回家的路上,自己腦中仍在想些「具體的作法」,如:早知道就多拿一些〈好增加他的業績〉,記得不要把型錄丟在鄰近之處〈以免被他的雇主發現扣錢〉;以及趕緊提醒自我一些正面的態度〈像是自己很幸福……之類的話〉,像是想「甩掉」一些「聯想到的負面感受」。 但是,自己也「覺察」到:匆忙之下的  敷衍善行 ,其實是「不想目睹」少年「困窘」的樣貌,除了會讓自己感到「心酸」外,也猜想著……他可能看過「不少臉色」;至此,這才意識到:自己仍站在「傾斜的尊卑位置」,沒有以「同等位置」聆聽少年,如:儘管低頭面露羞澀,仍「不忘」向我「說謝謝」;手持滿滿的型錄,仍「堅守本分」一次只發一份。 「 『愛德不應虛偽』......內心是決定一個人秉持何種價值觀的『地方』。 ...... 愛德是『含忍,慈祥的,愛不嫉妒,不動怒,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所以這一切『並非』與『做』善事或『行』愛德本身有『直接』關係,反而指向『渴求』善的根源。 ...... 偽善的愛德實際上就是『做好事卻不尋求善,向外界所顯示的與內在的不相稱』。在這種情況下,他所擁有的是一種『愛德的表像』,這表像至少可以『隱藏』他的自私自利、自我追求、對兄弟姐妹的利用,甚至是單純的良心懺悔。 ...... 這『不是貶損』愛德善行的重要性,卻是在確保它有『堅實的基礎』」 ~《教宗府講道神師四旬期默想第二場:信徒在一個世俗化社會中面對的敵意》 【後記】 最近自己常常思考:對於人際間的紛擾,該「如何化解」或是至少找到「圓滿論述」;昨天這名與我「近距離接觸」的少年,再度提醒自己:毋須刻意迴避或強求改變困窘,只要「傾聽自己的良知」,便能激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