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11月, 2020的文章

循線

圖片
昨天參加一整天的研討會,回家後覺得很疲憊,或許是……太認真聆聽並試圖跟近日整理文獻資料連結與整合;為此,回家梳洗後決定只做「不花大腦太多心力的事」:把手機、電腦裡因「食之無味棄之可惜」而堆積許久的資料刪除,然後早早上床睡覺。 今天早上,腦子「突然浮現」之前看過伊莉莎白吉伯特(Elizabeth Gilbert)在TED的影音《創作力的培育》(Your elusive creative genius)。     一開始隱約記得是有關文字撰寫出現瓶頸的分享,再次聆聽後,亦想起自己「能領會但太忙時常忘記」的一些概念,格外觸動此刻自己的心境。 不可言喻之靈感 Gilbert回朔文藝復興來臨並改變人的想法,即將人類放在宇宙的中心,自詡創造力完全來自個人本身,超越神與一切的神祕事物,而且「沒有留下多餘的空間」給轉述神聖話語的奧祕,形成了「理性人文主義」的開端。 這樣的思維,使得人患得患失地相信自己猶如「容器」,負載著所有神聖、創造力、不可知以及永恆的奧祕,但此只是在人類脆弱的靈魂上放上太多的責任,就像……「要一個人去吞下太陽」,只會完全扭曲挫敗一個人的自我。此外,即使努力創作或點子從某處展現而來時,又常無法認清這源頭是什麼,並困惑要用怎樣的方式「與其相處」又「不會喪失心智」,並可能讓我們「保持清醒」。 與靈性赤誠對話 種種疑慮在Gilbert訪談音樂家湯姆威茲〈Tom Waits〉而聊到一次真實經驗後,頓時豁然開朗。 Waits年少時曾試著去控制、管理並主宰這些無法掌控的創作衝動〈creative impulses〉,隨著年紀增長,個性越趨內斂,有天在高速公路開車時,突然間聽到美妙旋律的片段,就像靈感臨到他腦海中,難以捉摸卻又令人心動和著急 —— 迫切、渴望想抓住此刻珍貴的靈感。但是,身旁沒有紙筆或錄音機,並「感覺到」慣有之焦急又向他襲擊而來,例如:害怕就要失去這靈感、我不夠好、我做不到……等。 有別與以往,誠實面對此感覺後,Waits停下來 —— 只是停下這所有的心理過程,然後做了出人意表的行止: 抬頭望著天空,然後說『不好意思,難道祢看不出來我正在開車嗎?』 ...... 『我現在看起來像是可以寫下一首歌嗎?如果祢真的想要給我這樣的靈感,那就等適合的時候……』 靜心聆聽謹守己心 對我而言,Gilbert所描繪之創作靈感,與其說是突如其來的悸動,更好說是一個訊號彈 —— 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