並存


之前台中某公立高中「資優生」,因不堪多次遭受師長霸凌而輕生。
 
相關報導指出:被生被學務主任、教官當成罪犯栽贓偷錢、多次搜查書包、記過逼休學,甚至主任教官對其他同學說「該生就是社會的敗類、垃圾,你不要跟他在一起」。
 
除了霸凌事件本身之外,兩個相關影響特別引起我注意:
 「事前」孩子雖曾向父親「求救」,但其一直被校方誤導而「勸孩子要承受」,最後終釀成憾事;「事後」學校其他師生遭受波及,被投以異樣眼光、無故謾罵,甚至貼文留言「全校師生都該去死」。
 
對於事件「當事人以外」之影響,也讓我想起電影《午後彌撒》(Mass)

 ***** 
故事大綱
 
「被害者」父母傑與蓋兒歷經六年輔導後,在諮商人員的建議下,決定與「加害者」(相對人)父母李察與琳達,在一個晴朗的午後,於教堂地下寬敞會議室,圍著「小圓桌」展開將近一個半小時「修復式」對話。
 
行禮如儀下的開場
 
一開始,彼此面面相覷地說著「專家指導」的話語,例如被害者父親傑首先表明:「被鼓勵要『表達自己』但避免『質問』,保持好奇而非『過於防衛』」。
 
此言一出,隨即被妻子蓋兒指正:「並非不要『過於防衛』,而是不要『懷恨』,因承諾過不是要來攻擊,但會說出感覺,且『不會為感覺道歉』,因為想修復。」
 
聽完被害人父母訴說此行目的後,相對人的父親李察也禮貌地感謝對方,並表示自己願意聆聽。
 
妻子琳達更進一步提到:「謝謝傑與蓋兒『意義非凡』的來信——即使當中有些重話也很感激。」
 
隨意善意引發憤慨
 
就在李察持續報以平和之神情、各種讚賞話語(例如對其各種努力看在眼裡),傑終於……按捺不住內心憤慨,表示不想聽李察這類描述。
 
話鋒一轉提到「問題不是非黑即白」,那是一種「謬論」,不單是槍枝等政策面的問題,還須關注「心理健康」,並開始「質問」對方是否曾努力排除危險、找出問題癥結……等。
 
聽聞傑的憤怒,李察依然以「理性」態度回應,並表示「懷疑與責怪無法讓我們改變」且想檢視一切,因自己會「自責」卻改變不了。
 
對於李察的「自責」一詞,瞬間觸怒了原本靜坐聆聽的蓋兒,並要李察說清楚意指為何,因從其「理性」態度感受不到「誠意」。
 
衝突後的未知敘事
 
原本率先「質問」的傑,像是意識到氣氛有點僵,因而改口說「比起質問,了解大家記得甚麼更好」,蓋兒也善意回應想了解相對人小時候的事情;李察和琳達自覺從口供、媒體都有不少說明,因而有些困惑不知還能說些甚麼。
 
看著李察和琳達的困惑,蓋兒神色哀傷地說著:「為什麼我想『了解你兒子』?因為他『殺了我兒子』!」
 
頓時,雙方靜默片刻……
 
琳達打破靜寂表示願意「全盤說出」,但同時也提到儘管如此,仍「有太多事永遠沒人知道」。
 
理性防衛下的侷限
 
敘事的內容,一開始仍「圍繞在已披露大眾」的訊息,蓋兒忍不住憤慨地向琳達質疑:「妳在擔心甚麼?妳說從不擔心,那甚麼讓妳害怕?」
 
琳達正色地回應:「我兒子小時候『從不會』讓我害怕,我帶了照片但大家不想看!」
 
在一觸即發的火爆氛圍下,蓋兒改以「理性提問」:想知道究竟甚麼讓相對人改變了;對此,李察和琳達仍說明一些「無法讓蓋兒解惑」的「明確事件」,如13歲開始上網玩角色扮演遊戲,但並無大礙……等。
 
接著,彼此像是「自我提醒」和「發出聲明」地說著一些諮商專家預先提醒的話語,例如「不會質問」、「出於同理」、想要「修復」……等。
 
情感表露突破心防
 
雙方對話好一陣子後,逐漸突破心防,如實表達真實感受:蓋兒開始抑制不住內心傷痛和無奈,希望相對人父母「幫忙」梳理事發原因。
 
看著無助的蓋兒,同為人母的琳達,也娓娓道出不了解兒子之無力感: 最初因「確定外在事件」(如搬家、遭受霸凌),身為父母因孩子「課業表現良好」而「誤判情況順利」,並輕忽其內心怨恨(希望被視為「正常人」),在面對「措手不及」殺害案件後,招致一連串襲來困境,言行、道歉皆被扭曲,在團體生活也遭到排擠。
 
或許……聽聞李察和琳達陳述遭逢的無奈,蓋兒釋出善意地提到,後續事件發展有些不妥,且司法與制度面有所偏差,因此不想提告,但同時又憶起最深的傷痛,即不可能實現的願望——只要兒子回來。
 
此話再度勾起傑的憤慨,便質問李察和琳達「懊悔在哪裡?」,並訴說著「內心交戰」之意圖與感受: 「決定不起訴,並不表示不想看到其也感到痛苦和受傷——如同受害家庭所經歷的磨難。」
 
改陳述在場者心境
 
雙方幾經多次無法抑制的質問、情緒宣洩之後,整個敘事逐漸從揣測「不在場」相對人犯案動機,變成「在場」遺族表達自我感受。
 
事前相對人父母對兒子持有炸彈的興趣,可能毀掉未來而感到「害怕」;事發當時夫妻兩人不知所措、硬生生被隔離,則覺得「無助」;事後下葬殺人犯孩子時,困難重重不被人接收而倍感「羞愧」。 
種種困境加上各方指責,使得「哀傷感覺遙不可及」;最後,更有感而發地表示:
 「我們也想要答案,用愛養大的孩子,怎麼會這樣做;但也許沒有答案,又或許最不該問的就是我們。」
 
當聆聽從「不確定的他者」轉為「在場的自我」時,被害者父母神情似乎明顯柔和,也分享自身療癒過程中,被「妄加詮釋感受」的憤怒,像是某些教會團體提到「我們不必明白為何會恨,因為我們明白那種恨」、以及類似惡魔說……等。
 
交織情緒理性起伏
 
像是意識到情緒被勾起,傑又開時引述腦科學論述(想抑制情緒?)而再度將焦點回到「不在場」的相對人身上,分析其殺人動機,以及追究父母教養責任……等先前討論過的議題。

傑這番話論述,讓原本表露自己軟弱的李察,憤慨地表示:「為了瞭解真相就能貼標籤,好讓自己安心?」已自承失敗的他,更幫兒子辯護「不是存心讓任何人受苦!」
 
傑也不甘示弱的表示:「難道自己的孩子難道就該受苦?」
 
雙方交相表達心中「不忍兒子受苦」之悲憤後,再度靜默下來……
 
情緒抒發後的渴望
 
或許……彼此陸續表露自己的軟弱(害怕、無奈),以及對兒子的不捨,開始向對方陳述自己內心的「渴望」——希望找到早逝孩子的「價值」。
 
受害者父母陳述自我之前,其實內心抑制不住「伸張正義的憤恨」,不管是想讓對方父母受罰,或是反諷「加害人是世上最孤獨的人」;但是,透過會談造訪彼此漫長煎熬後,意識到「所有人心都死了一部份」——行屍走肉地生活著。
 
會談尾聲,琳達鼓勵「害怕原諒會失去孩子」的蓋兒,自在分享孩子「純真的回憶」;原本已和先生離開的琳達,則折返分享「不敢讓先生知道」她與兒子互動「不怎麼溫馨且倍感遺憾」的故事。
 
這兩段「孩子進駐自己生命」的敘事,讓彼此「憶起」對孩子的「思念」,領會對自己生命所帶來的「價值」,進而渴望能「再愛一次」——不再緊抓不放而「期盼再見」。 

*****
 
學習接受善惡同存
 
這部電影的背景,是美國校園大規模槍殺事件,「修復式正義」也不見得適用於所有個案,更難以作為修復類似事件的標準參考模式。關於霸凌事前「防範」、事後「處遇」,坊間已有不少精闢的論述,但因人「獨具」的特質、經歷與所處情境,也使每一事件有更多「不足為外人道」的難處。
 
我想,儘管仍無法掌握「不在場當事人」的心境,但在此「有限」的時空與訊息下,反而有助於專心聆聽「重要關係人」的對話及「非語言訊息」——與話語矛盾卻又真實的呈現。
 
進一步而言,更要留心「切莫太過正義」——僅允許自栩的正面存留,尤其在同溫層之同仇敵愾的氛圍下,很容易陷入「霸凌的惡性循環」。

以『更多的善來對抗』其家庭及環境的惡。在『無力對付不完美』的世界時,就成了一個『定時炸彈』。
 ……
只有當我們『看出』罪會給我們帶來怎樣的『毀壞傷害』,我們才會開始改變。『用罪惡感來操縱』,是『不會』使人改變的……。 
 ~《改變帶來醫治》(Changes That Heal)〈第四篇 分辨善惡〉
 
對我而言,期盼聆聽人從「探問不確定的他者」轉為「在場的自我表白」,嘗試重新敘事之後,能以更寬廣的視角,去看待那些「事後」各種片面報導和被輕忽的小事;甚至……有朝一日身為事件當事人時,如何在「事發」當下覺察彼此的難處——即使感到憤怒、難過也不會陷溺。
 
耶穌和祂的跟隨者並沒有締造傲人的佳績,世界仍然是個黑暗的世界,問題不在於『多久和多少?』而在於『何時,何地?』

在感恩祭內的生活,實在『微不足道』,甚至好『隱蔽』。但它有如酵母、芥菜子,也像嬰孩臉上的微笑。是使信、望、愛在這長處於自我毀滅的世界裡,得以繼續存活下去的力量。

有時候,人們以盛大慶典慶祝感恩祭,但更多時候......感恩祭只是個『小事件。 無論盛大或隱微,是歡欣或暗地進行,它都是同一件事,揭示了『生命比死亡更強』,『愛勝過恐懼』
盧雲神父 (Fr. Henri J.M. Nouwen) 《熾熱的心》

   

安放》(Carry Me)

There is an answer, some day we will know
總有一天我們將明瞭答案所在
And you will ask her, why she had to go
屆時你會問她為何必須離開
We live and die, we laugh and we cry
我們不論面對生與死、歡笑與哭泣
And you must take away the pain Before you can begin to live again;
在你重新開始生活之前,皆須釋放痛苦

So let it start, my friend, let it start
所以,我的朋友,開始吧!
Let the tears come rolling from your heart
因著由衷感觸而潸然淚下
And when you need a light in the lonely nights
當你置身孤寂黑夜需要光明時
Carry me like a fire in your heart
讓我點燃你心火
Carry me like a fire in your heart;
讓我點燃你心火
 
There is a river rolling to the sea
有河流終將奔向大海
You will be with her for all eternity
你將永遠和她在一起
But we that remain need you here again
但我們仍然需要你重回此處
So hold her in your memory
為此將她存留於你的記憶
And begin to make the shadows disappear;
並開始讓陰霾消失
 
Yes let it start, my friend, let it start
是的,我的朋友,開始吧!
 Let the love come rolling from your heart
讓愛從你的心中湧現
And when you need a light in the lonely nights
當你置身孤寂黑夜需要光明時
Carry me like a fire in your heart
讓我點燃你心火
Carry me like a fire in your heart;
讓我點燃你心火

So let it start, my friend, let it start
所以開始吧,我的朋友,開始吧
Let the love come rolling from your heart
讓愛從你的心中湧現
And when you need a light in the lonely nights
當你置身孤寂黑夜需要光明時
Carry me like a fire in your heart
讓我點燃你心火
Carry me like a fire in your heart;
讓我點燃你心火
Carry me like a fire in your heart;
讓我點燃你心火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