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1月, 2022的文章

視角

圖片
日前看到一篇矯正學校如何透過藝術與影像教育,來引導青少年時,當中提到「轉換」與「翻轉」的概念,至今仍讓自己印象深刻。 從改變到善待他人 矯正學校師長提到:「 要一次一次地被重視、被善待,他才會好好對待自己。我可能改變不了他們的未來,但我可以善待他們 」。這樣的態度,讓他們看到學生對於未來想成為甚麼樣的大人時,面對看似負面的答案「我要成為黑社會大哥」,並沒有刻意抑制其想法,而只給了一個回饋: 「 你可不可以寫成為一位『有品味的黑社會大哥』 ?」 矯正學校的師長意識到其教育的宗旨,並無法改變少年們未來的道路,「 不翻轉,而是幫他們的人生轉一下角度,這樣就已經很漂亮了 」。 不一定尊貴的貴人 這樣的概念,也讓我想起改編自韓國聲樂家金浩中真實故事的電影 《黑道小子巨星夢》(My Paparotti) ,內容敘述他加入黑社會,但在「麻辣老師」的影響改造下,實現歌唱夢想的勵志故事。 劇中有一個場景,即浩中在老師要求為了歌唱得拿出決心,便拒接電話而得罪黑幫老大,當時一位黑幫大哥苦口婆心地告訴他:「不要像他一樣沒有甚麼夢想,得好好去上學」。 走向他人前先面對自我 以前,自己對於長久以來的教育模式,或社福機構受制於政府補助績效評核,在無形中讓人習於從「結果成效」來「歸功(咎)」特定人事物,非常不能認同,因若擴大視角慢慢會發現: 未發生過的路不見得不好,因為「沒有人知道那將會是什麼」 ;另一方面,此思維固然重要,但仍聚焦於 如何走向「受助者」 ,一旦面對外在現實困境,以及人自身能力的限度時,可能會讓滿懷熱忱的我們,因力不從心而倍感沮喪。 近來,則又多了一些感受與想法,即致力投身於服務之餘,也能接納無法改變或翻轉的人事物,並從「關照自我感受」(不論正負面)出發,覺察「自我」、「他人」以及整個情境所構成之體驗,慢慢學習坦然接受別人的不領情、質疑,免於陷入助人者單方面給予,而不自覺表現出高人一等姿態。 領會善惡交錯的意涵 此融合自我與他者的自覺,誠如盧雲神父在《 熾熱的心 》所提到的: 「 所有失落與 『 我們究竟是怎樣的人』息息相關,即使痛苦 『 非直接 』 因我們而起,我們也 『 願意擔負』起部分責任,責難便轉化成一種 『 自覺 』 。 『宿命』不會引我們走向『懺悔』之路,『好運』也不會使我們心存『感激』之情。 …… 只有 『 碎裂 』 的土壤能 『 吸收 』 水分,使種子生長並長出果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