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5月, 2019的文章

起伏

圖片
最近斷斷續續「狠下心」整理家裡東西,本周總算暫告一段落。 約莫一個月前,大外甥女的女兒來家裡玩,才兩歲的她,因個子小,走路時便摸著客廳藤椅腳。等她們回家後,母親表示:「得將整張藤椅沖洗乾淨,以免讓曾孫手弄髒」。 挪開椅子後,布滿灰塵的牆壁,顯得有些「突兀」── 特別是在椅子清洗乾淨後。於是,自己拿著吸塵器吸,正當拔除牆壁上的電線時,突然「碰」的一聲並伴隨著火花,這下子「不得不」開始「總體檢」房子老舊的電線,在此同時小妹也因醫院剛好有消防演習,便添購了消防器材。 不同於以往只是清潔和排好,而是更進一步分類 ── 值得存留的、適合贈送的、該當捨棄的。一開始只因為了「調整存放空間」而「配合挪移」東西,但越整理越意識到「堆積」太多存放 N 年的東西,例如: 單次性紀念小物或文宣〈活動結束就沒再看〉、過時的課程資料〈食之無味棄之可惜〉、多多益善的贈品、一時找不到而重複購買的用品、前人遺留不忍丟棄的物品……等。 對因歲月而留存的東西,以及其背後蘊含的經驗,有些人認為若以「現今」的眼光來看,對那些「不合時宜」的,該當「斷然捨棄」,對此,我並「不完全贊同」,因為 全然砍除,等同「失去傳承」 。 相對地,自己也反對「盲目堆放」讓自己「心安」的東西 ── 那些「未曾正視」的,其很可能是「習慣性」擁有更多,抑或是還「不習慣」失去既有。 仔細想想,很多「形於外」的事物,其「本身的價值」,並無絕對的高低,除了「因人而異」之外,還得 歷經時空更迭,回首往事時,才能逐步意識和領悟 ,但不論如何,關鍵則在於…… 那曾與我們「有關係」的 ── 儘管在當時常被我們輕忽,但 「消失隱沒」之際,我們才與其建立「最深刻共融」,並催迫和激勵我們前行 。 就像周五來家中提前過母親節的小外甥女,看著我整理的東西,特別帶走一本〈剛好有兩本〉 玲 生前很喜歡念《瑞典聖畢哲(St. Bridget)的禱文》── 深信虔心祈禱可幫助15個與其有血統關係的現世靈魂。 另外一張泛黃的書籤,則特別希望我仍然壓在書桌下〈不要另外收起來〉,因這張 瓊 生前珍愛的小物,在後來小外甥女準備大考時,著實地安慰和鼓勵她。 樂於接受逝去的感動〈thrill〉、安於這種冷靜興趣的人,才最有可能在一個全新的領域,發現令人感動的事物…… 。 基督說一樣東西不先經歷死亡,就不會獲得真正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