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角

日前看到一篇矯正學校如何透過藝術與影像教育,來引導青少年時,當中提到「轉換」與「翻轉」的概念,至今仍讓自己印象深刻。

從改變到善待他人

矯正學校師長提到:「要一次一次地被重視、被善待,他才會好好對待自己。我可能改變不了他們的未來,但我可以善待他們」。這樣的態度,讓他們看到學生對於未來想成為甚麼樣的大人時,面對看似負面的答案「我要成為黑社會大哥」,並沒有刻意抑制其想法,而只給了一個回饋:

你可不可以寫成為一位『有品味的黑社會大哥』?」

矯正學校的師長意識到其教育的宗旨,並無法改變少年們未來的道路,「不翻轉,而是幫他們的人生轉一下角度,這樣就已經很漂亮了」。

不一定尊貴的貴人

這樣的概念,也讓我想起改編自韓國聲樂家金浩中真實故事的電影《黑道小子巨星夢》(My Paparotti),內容敘述他加入黑社會,但在「麻辣老師」的影響改造下,實現歌唱夢想的勵志故事。

劇中有一個場景,即浩中在老師要求為了歌唱得拿出決心,便拒接電話而得罪黑幫老大,當時一位黑幫大哥苦口婆心地告訴他:「不要像他一樣沒有甚麼夢想,得好好去上學」。

走向他人前先面對自我

以前,自己對於長久以來的教育模式,或社福機構受制於政府補助績效評核,在無形中讓人習於從「結果成效」來「歸功(咎)」特定人事物,非常不能認同,因若擴大視角慢慢會發現:未發生過的路不見得不好,因為「沒有人知道那將會是什麼」;另一方面,此思維固然重要,但仍聚焦於如何走向「受助者」,一旦面對外在現實困境,以及人自身能力的限度時,可能會讓滿懷熱忱的我們,因力不從心而倍感沮喪。

近來,則又多了一些感受與想法,即致力投身於服務之餘,也能接納無法改變或翻轉的人事物,並從「關照自我感受」(不論正負面)出發,覺察「自我」、「他人」以及整個情境所構成之體驗,慢慢學習坦然接受別人的不領情、質疑,免於陷入助人者單方面給予,而不自覺表現出高人一等姿態。

領會善惡交錯的意涵

此融合自我與他者的自覺,誠如盧雲神父在《熾熱的心》所提到的:

所有失落與我們究竟是怎樣的人』息息相關,即使痛苦非直接因我們而起,我們也願意擔負』起部分責任,責難便轉化成一種自覺

『宿命』不會引我們走向『懺悔』之路,『好運』也不會使我們心存『感激』之情。
……
只有碎裂的土壤能吸收水分,使種子生長並長出果實。

......
儘管,我們有很難改變的性格和頑固的壞習慣,但就是有那麼些故事『縈繞心頭』 ── 述說著有些人以不同的角度看待這世界,或傳述著寬恕與治癒的事蹟。

進一步而言,縱使懷抱崇高理想,想為人群服務,最後可能有料想不到且令人氣餒的結果,但仍然保持寬容——深信假以時日必能從中領會更大的慈悲與喜樂。

「效法聖母的『默存心中』。具體來說,這意味著縱然黑暗又卑微,也要接納一切困難;這也意味著不要試圖給人生塗脂抹粉』,不要逃避自己的責任』。

…..
學習聖母的『反覆思考』,
在祈禱內把人生的美好與醜惡之事連結起來,依照天主的願景更好地領會其中的交錯和意義。」

《教宗方濟各:你們要有「羊」的氣味,認識各級合作者的喜與憂》

《給予幸福的人》(행복을 주는 사람)

 

 【後記】

週四打完第三劑疫苗後,整個人變得懶散而宅在家,腦子空了兩天多,今天突然浮現一些想法,猶如將已提交的論文,做了一些「補遺」,就像之前一名老師分享的概念:不用急於在特定時限內寫出滿意的內容,真正的論文是畢業之後才開始寫。

嗯…..不僅寫作如此,生活亦然,將難題「默存心中」、「反覆思考」後,全然交託於那不可見的至高者,並以開放的心聆聽與展開各種可能。

引用本文:http://back2base.blogspot.com/2022/01/blog_post.html

相關閱讀:靜心聆聽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