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3月, 2024的文章

韌力

圖片
  昨天快下班時,除了趕緊將表定工作完成,心中同時惦記著公車進站時間,結果原本簡單的文字編修與複製都「掉漆」,眼看平常搭車時間快到了,只好暫時擱置無法在幾分鐘內完成的工作,匆忙快跑至公車站;結果 …… 近在咫尺的公車,就這麼眼睜睜地看著它駛走。   千金難買早知道   在那當下,心中滿是懊惱:早知道會來不及 ( 不管是工作或搭車 )…… 乾脆在辦公室乖乖地完成工作,或者工作先擱下早點出門搭車;還不小心將心中的難受, Line 給不適合看到的人 ( 還好對方還沒讀取而及時將它收回 ) 。   不久,在心中向天主表達自己的懊惱,接納自己「不可能早知道的作為」時,稍微舒緩了心情,便電話告知母親會晚半小時回家 ( 不用等我用餐 ) ;然後,自然抬頭看著天空,深深吸了一口氣,讓腦子清空。   紛亂訊息難提取   今天早上,睡到自然醒後,悠閒地吃著母親煎的愛心蛋餅,腦中突然浮現 「舌尖現象」 ( Tip of the tongue , TOT ; 話已到嘴邊、舌尖,就是怎麼也想不起該詞或或名字 )。有研究顯示:訊息超載、緊張或壓力、睡眠不足等,都容易產生, 隨年齡增長,長期記憶所儲信息較多,則發生一時忘詞的事也會較多; 此外,如果能經常做有氧運動,舌尖現象的發生可能會少一些。   躁進阻人心前行   這也讓我想到:社交媒體發展迅速,尋常社交互動、工作訊息傳遞,都透過此模式互動,造成大腦接收到的信息遠超過處理的範圍,除產生 「舌尖現象」之外,也讓 人分心、注意力渙散,遑論深思與覺察溢於言表的意涵;在面對惡意嘲諷時,很容易 「貿然隨之起舞」,而使自己更加慌亂。感覺就像是「搖椅」一樣,表面上做很多事,卻只是搖晃而無法使人前進 。   先 To Be 再 To Do   就像日前跟一位同樣「從其他領域轉社工」的朋友,聊到近日保母虐童事件,我們有感而發地表示:儘管案件仍在調查中,在大眾急於「公審」的氛圍下,讓保母、檢調、警方、社工 …… 等「被過度類化與醜化」,甚至置身不同領域與立場的的人「交相指責」;但是,這也再次成為提醒我們的契機: 究竟為何要從事服務人群的工作?並非博取別人的掌聲、讚賞而做,更重要的是堅守最初的信念 ( 仰 ) ,勿迷失自我。   從能力轉為韌力   進一步而言,並非無所作為,只是常常提醒自我: 要「跳脫」長久以來被洗腦的觀點:我們之所以「沒有得到好結果」,是因為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