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心聆聽

年初一祭祖彌撒前,一名平常很熟(像家人般敢敞開心表達)的教友,跑來問我一些禮儀上的問題,我當下有些著急,因彌撒快開始,加上自己也被分配禮儀服務(原本想利用空檔靜下來準備),心中不免嘀咕著:「怎麼這個節骨眼才問?」

匆忙告知後,彌撒正式開始,自己反倒開始「懊惱」——因「覺察」到自己剛才有些不耐煩,加上看到她神色慌張的模樣,便就近坐到她旁邊並「掛念」著……「該如何幫她?」;還好,後來有其他教友適時協助引導她。

這也讓我想起小年夜時,小外甥女來家裡不小心燙傷的經驗。

當時我在廚房洗碗洗到一半,母親在房間,突然聽到慘叫聲,我們趕忙跑出來看,只見原本「慵懶坐在沙發」的小外甥女,不小心讓碗裡熱滾滾的雞湯灑出來而燙傷她的大腿,平時置入腦海的口訣「沖脫泡蓋送」此刻發揮效用,她自己趕緊到浴室沖冷水進行基本處置,但同時嘴巴嘟囔著:「我怎麼那麼笨……@#$......把沙發弄得油膩膩……」

等到傷口處理完,小外甥女準備回家時,雖一如往常親暱地摟抱著我道別,但感覺到她有些許不安,自己便說道:

「我和阿嬤『也是人』,事發時或許會murmur一下表示『怎麼這麼不小心』,但因為我們是一家人,不是真的要責怪妳,只是很擔心妳的傷,故不用『一直』感到愧疚,重要的是以後吃飯要專心」

語畢,小外甥女突然用力抱著我不動片刻,然後「淚管和心也放鬆了」;於是,我接著表示:沙發難得有機會擦這麼油亮,若再拿神父祝聖過的聖水來灑沙發,就變成神聖的心靈雞湯;至此,她才破涕為笑,安然地回家。

重新敘說這些經驗,與其說思考「快速進入」化解困窘之道,不如說是學習「聆聽更多」潛藏的訊息。

中立性的迷思,代表的是某人必須選擇一個位置,並將「所有那些不好排除,以便於將他們自己寫入『上帝』的位置」……
對多元傾聽的日常練習:一種傾聽練習,包含傾聽那些被說出來的、沒有被說出來的,以及被提到且同意的。這些所傾聽的東西存在於「鴻溝與裂縫」當中,而鴻溝與裂縫存在於不同故事之間……

~《敘事治療與心理研究》〈Ch2 反思、中界地帶和「在我們之間的空間」的其他關係〉—Jane Speedy

《你曾否泰然處之?》(Have you never been mellow? )

There was a time when I was in a hurry as you are
曾經,和你一樣總是匆忙不已
I was like you
我也曾如此
There was a day when I just had to tell my point of view
假以時日,我得說出個人的看法
I was like you
我也曾如此

No I don't mean to make you frown
我無意讓你愁眉不展
No I just want you to slow down
只是希望你能放慢腳步

(*
Have you never been mellow ?
你曾否泰然處之?
Have you never tried ?
你曾否嘗試過?
To find a comfort from inside you
試著找到你心靈的慰藉 

Have you never been happy just to hear your song?
你曾否聽過屬於你的鳴唱?
Have you never let someone else be strong?
你曾否讓某個人堅強起來?
)

Running around as you do with your head up in the clouds 
像你一樣茫然若失、心不在焉
I was like you
我也曾如此

Never had time to lay back
從來就沒有時間安適休憩
Kick your shoes off, close your eyes
踢掉鞋子,閉上雙眼
I was like you
我也曾如此

Now you're not hard to understand
You need someone to take your hand
不難理解,此刻的你需要有人伸出援手

重複(*)

【後記】

近一年來,在蒐集有關情緒議題的文獻,一開始多著眼於調和之道,寫著寫著,很像是把「精緻」食材「拼湊」在一起的冷盤,只能作為宴席的前菜而少量品嘗,但吃多了會膩。

後來,放慢腳步,每個當下單純聆聽——那些「生活中經常可見」一開始可能「不太好入口」的訊息,進而慢慢咀嚼出更多味道來……

於笨拙的表達中,感受其溢於言表的善意;
於惡意的態度中,感受其害怕失去的疑懼;
於不安的神情中,感受其竭力做好的用心。

引用本文:http://back2base.blogspot.com/2021/02/blog-post.html

相關閱讀:調和的聲音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