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8月, 2013的文章

咀嚼

圖片
近來逐漸改變收看新聞習慣,除非少數深入報導或國際新聞,否則儘量避免看電視新聞台,改聽收音機或閱讀平面媒體。 因為,自己警覺到「腦子被弄糊了」─── 變得「沒有耐性甚至拒看」報導,腦海「不自覺」地環繞著「國政、社會很亂」的印象。 藉由「重複」或「剪接」產生扭曲的訊息 不少新聞台在播報新聞時,常喜歡讓畫面同時呈現令人「目不暇給」的多項新聞,在你眼花撩亂之際,將某個「早已發生」的報導,放在「顯眼位置不斷重播」─── 深化你的情緒。 或是,在報導當中提到缺乏某個營養素會導致特定疾病或問題,稍後廣告隨即出現「穿白袍貌似醫護人員」的現身說法,「鼓勵」吃某健康食品可有效預防疾病(恰好是稍早新聞所提) ─── 強化你的連結。 再者,將兩種技法合併使用,配合「記者的旁白」,然後將各種層面「不可避免的紛擾」,一律歸咎於吃力不討好的「主政者」,凡事則歸因於「政治陰謀」,進而「煽動」各立場的「基本盤」展開隔空叫囂 ─── 偏離主題而身陷枝節。 強力駁斥反而深化負面印象和行為 雖然「理智」知道這些媒體亂象,但自己也發現:越是強力譴責反而「加深刻板印象」。就像小外甥女小時後背課文背錯時,若「一直提醒她」記得不要寫出「某個錯誤內容」,結果常常出現「反效果」 ─── 考試緊張或忘記時反而「優先蹦出」該錯誤答案。 這也讓自己聯想到七月份《科學人》雜誌的一篇文章《拋開偏見,我就是我》。當中提到即使非常輕微的性別、種族或宗教偏見的暗示,都會影響人在學校、職場和運動場上的表現。但實驗顯示,藉由「書寫練習」,則為扭轉刻 板印象威脅 (stereotype threat) ,帶來了契機。 刻板印象讓人失去動機、降低期待 過去十年來,心理學研究證明:即使背景不同,刻板印象威脅的方式是相同的 ─── 會增加焦慮讓人「失去動機、降低期待」。因著對事物想得太多,對歧視跡象變得「異常敏感」─── 稍微一個不明確的表情可能被解讀為輕蔑,甚至把自身的焦慮當成是失敗的徵兆,思緒無法專注,自我控制能力減弱。 加拿大卑詩大學的史梅德(Toni Schmader)推測:刻板印象威脅,劫持了我們一些「基本認知」機制。最明顯的是 「工作記憶」(working memory) ,這是讓大腦可暫時記住並處理資訊的認知能力,受影響者擔心他人的偏見,總想著該如何證明別人是錯的時,反而使自己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