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7月, 2017的文章

兼容並蓄

圖片
有好一陣子沒提筆寫一些自己的感受,除了時不時有些雜務中斷了思緒之外,也因近幾個月踏入一門「不陌生」的「新領域」── 在過去學習與生活經驗中不乏類似觀點,但在幾個重要議題「論述」上,卻與自己原本的信仰〈念〉「背道而馳」。 違背己意的疲憊學習 這讓我想起之前有幾次晚禱時,當時指考進入倒數階段的小外甥女分享到: 為了「迎合」閱卷老師喜好而在腦子「硬塞」一些作文佳句、論述重點而感到厭煩,弄得她連一般正常的好書都不太想看。 我很能懂那種感覺……就像是網路時代腦子被迫「密集地塞」許多「心靈雞湯文」,覺得有點膩了,很想讓腦子休息一陣子。 超越意志的導引與行動 日前學習第一階段暫告一段落,經過保祿書店時,「又」看到門口擺放《超越東西方── 天下奇才吳經熊自傳》。 其實,近期看到本書不少推文,尤其是媲美聖奧斯定的《懺悔錄》、多瑪斯‧牟敦的《七重山》......等宣傳話語,一直「盤踞」在我腦海,但自己早就決定想等「熱潮過了」再來以「平常心」看,但不知怎麼……這次......腳很自然地踏進書局,然後「迅速」買了書。 這兩天慢慢咀嚼 ── 每天只看一點點,看到《第一章 生命的恩賜》部分內容,作者提到面對與他信仰有所不同之三大宗教或思想派別,引用了惠特曼〈Walt Whitman〉的詩句,來形容其所秉持的態度: 直到我衷心信服你們留下的一切,我才敢繼續前進。 我已細讀過那些,真的十分值得讚美〈我在其間徘徊片刻〉 沒有甚麼比它更偉大,沒有甚麼比它更值得讚賞! 我專注地凝視它好一會兒,然後將之摒棄, 如今,我在我的時代,佇立在屬於我自己的地方。 這段話,像是提醒了自己,過往最初跨領域的學習經驗: 對「不理解」、「不認同」、甚至「不喜歡」的先去了解甚至嘗試,以便給自己體驗的時間和空間。待學習告一段落後,在日後應用中,若真的認為有不宜之處,再加以調整,畢竟所有的學習,就是「做中學」的過程。 在投注與衝擊中重獲動力 儘管,自己目前還無法像吳經熊先生一樣,有那麼深的領悟,但在「統整的衝擊中」卻找到了動力 ── 渴望融合的意圖。就像張德福神父在《接受天國的啟蒙教育》所說的: 天國珍貴無比,有如埋在地裏的寶藏,又如一顆完美的珍珠,他們一旦發現了,就很高興地變賣一切所有,將有限投注於無限,即知即行…… 到底是什麼讓他們如此高興呢?是他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