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出心聲


昨天除夕接近中午時,跟著母親一起到傳統市場採買,因台北街頭遊子返鄉、市場即將休市過節,在人與食材「出清」之下,可以悠哉地買經濟實惠的食材。 

不過到了市場後,狹窄的攤位間,仍有不少人車穿梭其中,或許是年節氣氛濃厚,鮮少人臉上露出不耐,反倒是讓自己感受到久違了的人情。 

像是……母親買了幾把菜結帳時,提醒菜販漏算一把39元的菜,對方隨即開心地抓了一小把辣椒「回贈」;有婦人匆忙之間掉了東西,老先生大老遠便嚷嚷叫住,還跟在一旁身為路人甲的我說道:「她眼鏡掉了」;當有大型車輛擠入,忙著做生意但眼觀四方的菜販,不忘提醒買菜的人小心車輛…..等。

近來,自己常在思考:跟多數概念一樣,「人情」乃兩面刃——過與不及都會讓人難以消受,但或許關鍵在於內在真實的意圖,此會導引人當下的行止與後續之趨向。 

就像昨日聽收音機節目,回顧去年底低調離世的音樂人陳揚(1956年-2022年11月13日),先天右耳失聰,但從小大放異彩,5歲由擔任鋼琴老師的母親教琴,8歲即為當年人腳一雙的「中國強球鞋」撰寫廣告歌曲,1 5歲出版《陳揚鋼琴作品集第一集》,卻在剛入大學的時候遭遇人生的轉折,有位同學直白告知:

鋼琴彈得好只不過是熟練後的『技藝』,與啟發『人性』無關。

一席話讓他驀然警醒 ──原來自己只是個凡人而非天才,23歲決定放棄當鋼琴演奏家的夢想,改專事音樂創作。 

我不知道……從年輕到中年不同階段的陳揚,對於「啟發『人性』」的感觸為何?

從他貼心為「風格迴異」的對象「量身打造」出膾炙人口的作品,含括廣告歌曲、流行音樂、電視電影主題曲與配樂,以及舞蹈和劇團創作……等,除與李泰祥先生一樣秉持「獨樂樂不如眾樂樂」的用心之外,對我而言像是……現代版的莊子「庖丁解牛」,隨著年歲增長,面對現實社會現象甚至衝擊,猶如複雜的牛理,意識到「『技』最終的折損性是必然的」,接納自我限度專心盡己所能,反能柔軟地聆聽對方,開展出更多的可能。

【後記】

時值年節期間,跟所有節日一樣,慢慢只剩下「拼命補班」換取連假,然後「報復性」出遊、「暗無天日」追劇,卻逐漸少了特定節日本有的味道和尋常生活之閒適感。 

為此,選播年少時很喜歡、未「刻意喧嘩」但卻使人自然感受喜樂的歌曲《歡樂中國節》,藉以向陳揚先生致敬,感謝他留下許多美好的作品,並能安息主懷。


2023.01.24
 
爬文聽陳揚的歌時,看到2015年金曲獎特別貢獻頒發給他,言簡意賅的謝詞,著實觸動了我……

音樂就是一種變化,從變化中找到自己喜歡的!
謝謝評審的鼓勵與肯定,我的女兒曾跟我講過,在台上不要忘記鼓勵所有作音樂的人!
謝謝愛盲基金會的工作人員、謝謝家人!
我要把我的榮耀獻給上帝,謝謝大家!
」 

這段話也呼應他生前不只一次所表示的:
只要眼睛看到的、心裡感受到的人事物,都可以用音樂把它寫出來,但『音樂做完了,我作曲人就死了』。」 

我想……陳揚之所以能悠遊於生活,從尋常人事物中,源源不絕地創作出獨特作品,或許在於秉持一個概念:

PS. 看到有人PO《魯冰花片尾配唱》,原來是……陳揚唱的,嗯......好一個幕後製作~~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