弦外之音
〈圖片取自已故法籍畫家 Arcabas 的作品「五旬節」〉
前陣子原本想協助失智者化解「我不是很有把握」的困擾,結果因「彼此分享」一些當下真實的感受,反而讓我們豁然開朗。
*****
一名原本好心幫鄰近長輩購物,結果過程溝通有些狀況,她好心沒好報還引來對方不高興與酸言酸語。事發之初,自己由於有庶務要處理,僅聚焦於「解決問題」——分別跟兩方談話以了解實際狀況外,並告知在中心不適合進行代購的行為。過了一陣子,自己找時間自然問候該名好心的長輩(因惦記著她當時懊惱的神情),結果她溫和地向我表示:
「自己很好,然後思索片刻後說……我想這些事可以跟你分享(因她知道我也是天主教教友),就提到看了一些書,自己默想到耶穌被釘十字架……。」
聽到這裡,我不假思索地用常聽到的答案回覆「對啊!耶穌被刺透還被釘,比我們痛好幾倍,因此我們這些苦算不了甚麼。」
該長輩則表示:「其實是想到將生活中的不順遂,當成是天主給的考驗,因很『感謝和愛耶穌』,想到接受這些可以『幫耶穌分擔一些重擔』,心中很平安。」
不知怎麼,聽到她說「幫耶穌分擔一些重擔」,自己心中有一股難以言喻的觸動,自己也沒再多說甚麼,僅點頭表示認同,並陪她緩緩走向後門準備返家。
另一位則是自己走來和離開中心,儘管口中常說忘了如何抵達,也表示忘記很多事,但每次我跟她見面,都會展開雙臂想抱抱,然後說很愛天主。有一次,在團體課程,或許是服務學習學生很多,人聲和卡拉OK聲顯得有些吵雜,她向我表示頭很痛想回家。當時,因時間還早也還沒吃下午點心,加上我不是她的主責社工,不便決定讓她提早離開。於是,帶她走到後院,然後兩人並肩坐下來,她看著我說「不好意思,浪費你的時間」。
對此,我原本只是想安慰和讓她放心,便表示「沒關係,我可以趁機休息,因坐在辦公室太久了」;說完此語,當下微風輕拂,自己也跟著放鬆,便脫口而出地說「其實我也很怕吵,這樣靜靜坐著,感覺很舒服。」
長輩驚訝地表示:「你也是這樣喔,我也是!」
*****
或許是手邊累積一些庶務待處理,當遇到臨時需陪伴長輩時,原本自己僅視為「走動式管理」,像是利用零碎時間認識長輩。
但是,用這樣的心態服務,會讓自己不斷提醒自己要「尊重」他們,而顯得有些「急躁與綁手綁腳」,而讓對方也感受到「不自在」。或許,不要刻意去「思考誰幫誰」,或者「期望進展」如何,就自在地相處與分享各自的感受。
「
除非受聖神感動,沒有一個人能說:『耶穌是主』。
神恩雖有區別,卻是同一聖神所賜;職分雖有區別,卻是同一的主所賜;
功效雖有區別,卻是同一的天主,在一切人身上,行一切事。
聖神顯示在每人身上雖有不同,但全是為人的好處。
」
~(格前12:3-7)
平心而論,跟長輩互動的「結果」,不會每次都這麼美好,更好說只要與人互動,紛擾是免不了的,自己更「不見得在第一時間都能安然面對」。
但是,「省思自我真正感受」的經驗,是提醒自己跳脫被團體制約的「情感規則」(emotional rules),以減少「情緒勞務」(emotional Labor),不一味地「壓抑負面的思維」,以「合宜的方式」,去分辨屬於「惡意批評」、「善意建言」或是「無心誤解」…等,進而真正「轉化」成正面思維。
更重要的是,經常這麼練習,便慢慢能深刻領會:
自己若有能力做些甚麼,是天主「借給我」的,藉由某個不可思議的地方,為著成就生命中某個細膩的部分;若無法如願以償,祂也會透過其他人繼續推進。
《靈感》
(詞曲/演唱:鄭華娟)
聽見 風中傳來的歌
有著 怎樣的歌詞呢
寫出 如此柔美的歌
是從 怎樣的靈感呢
我不知道它來自何方
只願那陣陣微風輕吹 慢飛
聽見 風中傳來的歌
有著 怎樣的歌詞呢
寫出 如此柔美的歌
我想 聽也好想和
我不知道它來自何方
只願那陣陣微風輕吹 慢飛
聽見 風中傳來的歌
有著 怎樣的歌詞呢
寫出 如此柔美的歌
我想 聽也好想和
引用本文:http://back2base.blogspot.com/2024/05/blog-post.html
相關閱讀:違和感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