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時空的旅程~街頭日記
昨天教師節前夕,看了HBO播映由真人真事改編,金獎影后希拉蕊史旺(Hillary Swank)主演的電影《街頭日記》(Freedom Writers),除了一般「春風化雨」的故事情節外,最主要則在於這是一個經由師生「集體創作」,進而「跨越時空族群桎梏」的歷程。
故事大綱
出身中上階級白人家庭,甫從加州名校畢業,滿懷理想的菜鳥教師艾琳.古薇爾(Erin Gruwell),首份工作便是教一群種族各異、環境複雜的學生。
校方不看好她,學生也對她下馬威,要讓她一個月內辭職。而她從一開始跟學生雞同鴨講,到逐漸接近他們,請學生們拿起筆,寫下各自生活的困境與心情。這些學生以文字娓娓道來自己生命中的種種事件時,逐漸掙脫生活枷鎖,進而產生改變世界的力量。
做老師我還有很多要學,但我是好學生
一開始剛上任的艾琳.古薇爾,面對校方的明示與暗諷,絲毫不知道即將面臨的困境,還單純並自信滿滿的表示:做老師我還有很多要學,但我是好學生。
從旁人看來,她似乎有些傻且未進入狀況,但看完全片後,自己感受到的是,古薇爾之所以「能突破困境,不在於她是好老師,而是她是好學生」。
一開始她秉持傳統教法,傳授著名荷馬史詩,但這些偏離學生生活的內容,根本無法讓已經放棄學習已久的學生感到興趣。但她從沮喪中,不斷學習並調整教學方式,終於讓這些孩子從憤世嫉俗,到願意傾聽、分享,並以自己脫胎換骨的人生,向世人作見證。
外在形式的討好,無法突破其心防;內在傷痛的觸及,反而開啟內心世界
古薇爾試圖模仿學生們慣用的語言和興趣,但「形式上的討好」,卻無法突破其「心防」,反而招致冷嘲熱諷。結果一張學生上課傳閱的「種族歧視漫畫」,無意中開啟探索學生們內心世界的大門。
雖然這些孩子本身就是美國資本主義與制式教育的受害者,長期生活中遭到歧視,在貧民窟過著槍林彈雨的日子。但卻「習以為常」,甚至在「不知不覺」中,以白人對他們歧視的態度,反過來去對待其他民族,直到古薇爾斥責他們的態度,實與歷史上納粹屠殺暴力無異,這才開始省思。
讓學生「從歷史書中發現自己」,透過檢視內心傷痛與憤怒後,重回生活
古薇爾有感於這些長期收到暴力傷害的學生,卻對歷史上納粹屠殺一無所知,便改採「異於一般教學」的方式,間接讓這些從不閱讀的孩子們,從了解歷史書中發現自己。
如利用課餘時間打工賺錢,然後帶全班實際參觀大屠殺博物館,觀賞德國商人秉持良知拯救猶太人的電影《辛德勒的名單》,及引導學生閱讀由少女安妮‧法蘭克(Anne Frank)所寫:描述二次大戰期間,納粹佔領下荷蘭境內飽受迫害猶太人苦厄的命運書籍《安妮的日記》(Diary of Annk Frank)。
今天支持你最力者,明天傷害你可能最深,故要時常傾聽內在自我的聲音
片中有兩個轉折,讓自己印象深刻。一個是她從小崇拜從事民運的父親,一開始知道她的處境與受挫後,勸告她只要好好待一年,累績工作經驗後再換工作,但她不為之所動而與父親發生爭執;而這時她的丈夫,卻因跟她同樣對未來抱持「屬於自己的理想」,而體恤並鼓勵她。
但就在她逐漸與學生生活產生交會點時,父親因心疼女兒,而開始參與她的工作進而支持與協助她;反觀丈夫卻因現實考量,放棄自己的理想,而慢慢無法忍受古薇爾對學生投入太多的時間與金錢。
這兩次的掙扎與親人的衝突,古薇爾最後還是選擇聽從自己內在的聲音,雖然吃盡苦頭,卻也慶幸找到自己的使命與方向。
或許,就像是《海岸山脈的瑞士人》書序中的一段話:
「誠實地了解自己、做自己,在這多元價值充斥的社會裡越來越不容易。只有在這得獨自行走的小徑上,我才能在物換星移的時空版圖裡,真正看清那曾令我感動的人、事和它的價值。」
當下秉持善念去嘗試,都比漠然無所為來得好
電影最後有一情節是因體制上限制,古薇爾只能教到二年級,在學生們殷切期盼能繼續受教的情況下,她跟相關主管機關申訴,當官員問她是否有信心未來能複製「203號教室奇蹟」時,她遲疑了一下,僅表示:無法保證,但心中明白自己需要繼續做這樣的工作。
這讓我想起一句話:「人常被奇蹟所吸引,但奇蹟不會帶來信心…...而信心則會帶來奇蹟。」
的確,我們無法「保證」在未來所作所為的成果,但只要「當下秉持善念去嘗試」,即使經歷挫敗、傷痛,甚至後來驗證錯誤,都比「漠然無所為」來得好,因「走過的都是成績」。
「我知道你的作為:你也不冷,也不熱;巴不得你或冷或熱!(I know thy works, that thou art neither cold, nor hot. I would thou wert cold, or hot.) (默3:15)(Revelation 3:15)」
這也像阿巴(ABBA)合唱團所演唱的歌曲《往前邁進》(Move On),所詮釋一般…
They say a restless body can hide a peaceful soul
有人說桀驁不馴的軀殼可以蘊含著寧靜的靈魂
A voyager, and a settler
不管是旅行與開拓者
They both have a distant goal
他們其實都有個長遠的目標
If I explore the heavens
如果我探索天國
Or if I search inside
或是窺探內心
Well, it really doesn't matter
嗯,那其實無關緊要
As long as I can tell myself
只要我能無愧對自己說
I've always tried
我已努力嘗試過
(*
Like a roller in the ocean
就像海中翻滾的波浪
Life is motion, move on
人生是在交替中往前運行
Like a wind that's always blowing
就像刮起凜冽的風
Life is flowing, move on
人生是在不斷移動中前行
Like the sunrise in the morning
就像清晨的日出
Life is dawning, move on
人生是破曉中重新出發
How I treasure every minute
我珍惜著生命中每一刻
Being part of it, being in it
置身其中合而為一
With the urge to move on
努力往前邁進
(*)
The morning breeze that ripples the surface of the sea
黑夜之後黎明的涼風徐徐吹拂在海面上
The crying of the sea gulls that hover over me
與狂風搏鬥後返回的海鷗盤旋在我眼前
I see it and I hear it
此刻我屏息凝視與傾聽
But how can I explain
卻無法解釋
The wonder of the moment
這所有奇妙境遇的轉瞬間
To be alive, to feel the sun that follows every rain
只因能活著去感受每一場雨後的陽光
(*)
引用本文:http://back2base.blogspot.com/2008/09/blog-post_28.html
相關閱讀:自尊與尊嚴
故事大綱
出身中上階級白人家庭,甫從加州名校畢業,滿懷理想的菜鳥教師艾琳.古薇爾(Erin Gruwell),首份工作便是教一群種族各異、環境複雜的學生。
校方不看好她,學生也對她下馬威,要讓她一個月內辭職。而她從一開始跟學生雞同鴨講,到逐漸接近他們,請學生們拿起筆,寫下各自生活的困境與心情。這些學生以文字娓娓道來自己生命中的種種事件時,逐漸掙脫生活枷鎖,進而產生改變世界的力量。
做老師我還有很多要學,但我是好學生
一開始剛上任的艾琳.古薇爾,面對校方的明示與暗諷,絲毫不知道即將面臨的困境,還單純並自信滿滿的表示:做老師我還有很多要學,但我是好學生。
從旁人看來,她似乎有些傻且未進入狀況,但看完全片後,自己感受到的是,古薇爾之所以「能突破困境,不在於她是好老師,而是她是好學生」。
一開始她秉持傳統教法,傳授著名荷馬史詩,但這些偏離學生生活的內容,根本無法讓已經放棄學習已久的學生感到興趣。但她從沮喪中,不斷學習並調整教學方式,終於讓這些孩子從憤世嫉俗,到願意傾聽、分享,並以自己脫胎換骨的人生,向世人作見證。
外在形式的討好,無法突破其心防;內在傷痛的觸及,反而開啟內心世界
古薇爾試圖模仿學生們慣用的語言和興趣,但「形式上的討好」,卻無法突破其「心防」,反而招致冷嘲熱諷。結果一張學生上課傳閱的「種族歧視漫畫」,無意中開啟探索學生們內心世界的大門。
雖然這些孩子本身就是美國資本主義與制式教育的受害者,長期生活中遭到歧視,在貧民窟過著槍林彈雨的日子。但卻「習以為常」,甚至在「不知不覺」中,以白人對他們歧視的態度,反過來去對待其他民族,直到古薇爾斥責他們的態度,實與歷史上納粹屠殺暴力無異,這才開始省思。
讓學生「從歷史書中發現自己」,透過檢視內心傷痛與憤怒後,重回生活
古薇爾有感於這些長期收到暴力傷害的學生,卻對歷史上納粹屠殺一無所知,便改採「異於一般教學」的方式,間接讓這些從不閱讀的孩子們,從了解歷史書中發現自己。
如利用課餘時間打工賺錢,然後帶全班實際參觀大屠殺博物館,觀賞德國商人秉持良知拯救猶太人的電影《辛德勒的名單》,及引導學生閱讀由少女安妮‧法蘭克(Anne Frank)所寫:描述二次大戰期間,納粹佔領下荷蘭境內飽受迫害猶太人苦厄的命運書籍《安妮的日記》(Diary of Annk Frank)。
今天支持你最力者,明天傷害你可能最深,故要時常傾聽內在自我的聲音
片中有兩個轉折,讓自己印象深刻。一個是她從小崇拜從事民運的父親,一開始知道她的處境與受挫後,勸告她只要好好待一年,累績工作經驗後再換工作,但她不為之所動而與父親發生爭執;而這時她的丈夫,卻因跟她同樣對未來抱持「屬於自己的理想」,而體恤並鼓勵她。
但就在她逐漸與學生生活產生交會點時,父親因心疼女兒,而開始參與她的工作進而支持與協助她;反觀丈夫卻因現實考量,放棄自己的理想,而慢慢無法忍受古薇爾對學生投入太多的時間與金錢。
這兩次的掙扎與親人的衝突,古薇爾最後還是選擇聽從自己內在的聲音,雖然吃盡苦頭,卻也慶幸找到自己的使命與方向。
或許,就像是《海岸山脈的瑞士人》書序中的一段話:
「誠實地了解自己、做自己,在這多元價值充斥的社會裡越來越不容易。只有在這得獨自行走的小徑上,我才能在物換星移的時空版圖裡,真正看清那曾令我感動的人、事和它的價值。」
當下秉持善念去嘗試,都比漠然無所為來得好
電影最後有一情節是因體制上限制,古薇爾只能教到二年級,在學生們殷切期盼能繼續受教的情況下,她跟相關主管機關申訴,當官員問她是否有信心未來能複製「203號教室奇蹟」時,她遲疑了一下,僅表示:無法保證,但心中明白自己需要繼續做這樣的工作。
這讓我想起一句話:「人常被奇蹟所吸引,但奇蹟不會帶來信心…...而信心則會帶來奇蹟。」
的確,我們無法「保證」在未來所作所為的成果,但只要「當下秉持善念去嘗試」,即使經歷挫敗、傷痛,甚至後來驗證錯誤,都比「漠然無所為」來得好,因「走過的都是成績」。
「我知道你的作為:你也不冷,也不熱;巴不得你或冷或熱!(I know thy works, that thou art neither cold, nor hot. I would thou wert cold, or hot.) (默3:15)(Revelation 3:15)」
這也像阿巴(ABBA)合唱團所演唱的歌曲《往前邁進》(Move On),所詮釋一般…
They say a restless body can hide a peaceful soul
有人說桀驁不馴的軀殼可以蘊含著寧靜的靈魂
A voyager, and a settler
不管是旅行與開拓者
They both have a distant goal
他們其實都有個長遠的目標
If I explore the heavens
如果我探索天國
Or if I search inside
或是窺探內心
Well, it really doesn't matter
嗯,那其實無關緊要
As long as I can tell myself
只要我能無愧對自己說
I've always tried
我已努力嘗試過
(*
Like a roller in the ocean
就像海中翻滾的波浪
Life is motion, move on
人生是在交替中往前運行
Like a wind that's always blowing
就像刮起凜冽的風
Life is flowing, move on
人生是在不斷移動中前行
Like the sunrise in the morning
就像清晨的日出
Life is dawning, move on
人生是破曉中重新出發
How I treasure every minute
我珍惜著生命中每一刻
Being part of it, being in it
置身其中合而為一
With the urge to move on
努力往前邁進
)
I've traveled every country
我曾遊遍世界各處
I've traveled in my mind
也曾造訪自己內心
It seems we're on a journey
那意味著在我們行程中
A trip through space and time
將展開一場跨越時空之旅
And somewhere lies the answer
且在某個地方必定存在著答案
To all the questions why
得以解開人生的難題
What really make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all dead and living things
窺探生與死之間的差異
The will to stay alive
還有生命的意義
I've traveled every country
我曾遊遍世界各處
I've traveled in my mind
也曾造訪自己內心
It seems we're on a journey
那意味著在我們行程中
A trip through space and time
將展開一場跨越時空之旅
And somewhere lies the answer
且在某個地方必定存在著答案
To all the questions why
得以解開人生的難題
What really make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all dead and living things
窺探生與死之間的差異
The will to stay alive
還有生命的意義
(*)
The morning breeze that ripples the surface of the sea
黑夜之後黎明的涼風徐徐吹拂在海面上
The crying of the sea gulls that hover over me
與狂風搏鬥後返回的海鷗盤旋在我眼前
I see it and I hear it
此刻我屏息凝視與傾聽
But how can I explain
卻無法解釋
The wonder of the moment
這所有奇妙境遇的轉瞬間
To be alive, to feel the sun that follows every rain
只因能活著去感受每一場雨後的陽光
(*)
引用本文:http://back2base.blogspot.com/2008/09/blog-post_28.html
相關閱讀:自尊與尊嚴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