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特的共鳴~心靈獨奏
日前媒體又開始注意校園霸凌的情況,其實此問題由來已久且每隔一陣子就會被提出來。這使我想起小外甥女曾提到班上有同學被排斥,並引述老師所言「誰叫他的樣子看起來容易讓人欺負」。
自己除了感嘆老師的態度外,仔細想想,校園「集體暴力」事件,其實就像我們在生活中,受到情境內「多數或強勢──卻不見得正確」的力量所左右,所反應出「從眾」的行為。而這也讓自己聯想到由真實故事所改編的電影──《心靈獨奏》(the Soloist)。
故事大綱
劇中描寫《洛杉磯時報》的專欄作家史蒂夫(Steve Lopez),正苦於無題材撰寫文章之際,在廣場巧遇拉著只剩兩絃小提琴卻「樂在其中」的街友納森尼爾(Nathaniel Ayers)。一問之下才知從小即展露音樂天份的納森尼爾,三十多年前曾是茱麗亞音樂學院的少數黑人學生之一,在入學兩年後因生病而休學,之後便露宿街頭靠著撿拾破爛維生。就這樣,兩個「社經地位懸殊」之人,彼此的關係便從商業採訪逐漸發展為誠摯友誼。
影片中有幾處情節,闡述有關人在「紛亂中的支撐力」,讓自己感受特別深。
質樸的信念,讓自我得以安身立命,也感染週遭的人
有ㄧ次納森尼爾接受史蒂夫採訪時,表示他從小的願望其實很簡單,只要能夠「平安過馬路、孝順父母、和貝多芬一樣讓音樂流傳下來」,而此番表白也讓ㄧ直以來只是「為了討生活」而撰寫專欄史蒂夫無言以對。
此外,史蒂夫原本想安排納森尼爾到比較舒適的收容中心,但向來「滿足既有簡單家當」的他,仍希望回到平日落腳的貧民窟。入夜臨睡之際,即使身處於販毒、搶劫不斷的街頭,納森尼爾仍自在地在角落頌念著「天主經」,並為「所有的人」祈禱後便「安然入睡」。在「紛亂的街頭」穿插著打鬥聲之際,納森尼爾這段禱文聽來格外動人,也感染ㄧ旁說服他的史蒂夫,而不知不覺地睡在他身邊。
對等的態度,除了體恤對方的感受,也找回內在的自己
隨著專欄受到各界廣大迴響,也讓史蒂夫想有更「具體助人的成效」,便在「威脅與利誘」之下,依照「他個人認定」的考量,來安排納森尼爾的生活。史蒂夫還對納森尼爾耳提面命:
自己提供小提琴,因此才是他的上帝,故要納森尼爾聽從安排。
雖然社工曾提醒史蒂夫,納森尼爾「並未傷害自己或他人」,因此暫時無需藥物治療,要史蒂夫尊重當事人的感受,但其仍逕行促成納森尼爾兩週內接受藥物治療,並ㄧ心一意想讓具有音樂天賦的納森尼爾進入國家劇院表演。
就在納森尼爾發現史蒂夫要其簽署文件,其實是承認他是「精神分裂症」以接受治療時,情緒激動地斥責與趕走史蒂夫。萬念俱灰的史蒂夫,覺得自己「好心助人卻不被接納」,因而「對自我產生質疑」。後來前妻安慰他並表示:不要想改變納森尼爾的病情,因這「超乎他的能力」,並建議他只要「單純做納森尼爾的朋友」──在他有需要時陪伴他即可。
於是史蒂夫改變作法,除了找到納森尼爾失聯的姐姐與他相認外,同時重新調整自己的態度──改以「像朋友般平等對待」,這讓「一般人認定異常」的納森尼爾,也從史蒂夫的口吻中感受到「被尊重」。
在各種不確定性的氛圍中,感受既存安定的力量
自己大概是受到往常媒體報導的刻版印象所影響,ㄧ開始在看影片時,將焦點放在「分辨」史蒂夫「是否真心」,以及納森尼爾「真正的感受」究竟為何…等,但在「同理」(empathy,神入)劇中兩位主角的過程中,總覺得有些「不足」而難以「進入他們的內心世界,並設身處地反映其感受」。
但或許就像影片末了,史蒂夫對自我省思提到:
自己不是納森尼爾故「無法幫他代言」,雖不知道改變做法後是否真的有助於他,但「自己已經盡力了」……。
而這段「不確定的自白」,反而讓我覺察到史蒂夫「坦然的態度」,畢竟每個人都不見得能「完全」了解自己,更何況是對別人?更重要的,是在史蒂夫與納森尼爾之間獨特的互動過程中,讓我感受到其背後一種超越人與人之間──「不只是朋友」的力量在運作。
其實我也有類似經驗,當面對爭議或困惑之際,若「堅信」當中必有其意涵時,就不會再一味地「論斷或否定」彼此,且能慢慢地靜下來去「默想此時此刻」──「祂」究竟要讓我感受到什麼,進而不受到外在「混亂的氛圍」所左右,即:
「在一切之上,你要謹守你的心,因為生命是由此而生。《Above all else, guard your heart, for therein is the source of life.》(葴4:23)」
這樣的感受,也使我憶起一張從學生時代就「珍藏」的書籤──《祂愛你》所寫的話 ……
在囂嚷與匆忙之中,要處之泰然,並且銘記在沉默中有何等的平安。
要儘可能地和所有的人和睦相處而不屈就。
要平靜而清楚地說出你的真理之言;並且要傾聽別人的話,
縱然是出自於頭腦遲鈍和無知之人的口;他們亦自有其說法……。
要保持對你自己事業的興趣,不管它是如何的卑微;
在這變化無常的時運中,它才是實在所有的。
要以你的真面目待人。尤其不應佯裝熱情。也不要譏嘲愛;
因為在一切貧脊與平凡之面前,它似青草般的四季永存。
要欣然地聽取歲月的忠告,灑脫地拋棄少年的無知。
除了有益的鍛鍊以外,對你自己要寬大。
你是宇宙的一個寵兒,無異於樹木和星辰。你有在這兒生存的權利……
因此,你要與天主和好……在人生紛亂的喧嚷中,
不管你的辛勞和希望是什麼,都要保持你靈魂的安寧。
引用本文: http://back2base.blogspot.com/2010/10/blog-post.html
相關閱讀: 生活的聲音~料理鼠王
自己除了感嘆老師的態度外,仔細想想,校園「集體暴力」事件,其實就像我們在生活中,受到情境內「多數或強勢──卻不見得正確」的力量所左右,所反應出「從眾」的行為。而這也讓自己聯想到由真實故事所改編的電影──《心靈獨奏》(the Soloist)。
故事大綱
劇中描寫《洛杉磯時報》的專欄作家史蒂夫(Steve Lopez),正苦於無題材撰寫文章之際,在廣場巧遇拉著只剩兩絃小提琴卻「樂在其中」的街友納森尼爾(Nathaniel Ayers)。一問之下才知從小即展露音樂天份的納森尼爾,三十多年前曾是茱麗亞音樂學院的少數黑人學生之一,在入學兩年後因生病而休學,之後便露宿街頭靠著撿拾破爛維生。就這樣,兩個「社經地位懸殊」之人,彼此的關係便從商業採訪逐漸發展為誠摯友誼。
影片中有幾處情節,闡述有關人在「紛亂中的支撐力」,讓自己感受特別深。
質樸的信念,讓自我得以安身立命,也感染週遭的人
有ㄧ次納森尼爾接受史蒂夫採訪時,表示他從小的願望其實很簡單,只要能夠「平安過馬路、孝順父母、和貝多芬一樣讓音樂流傳下來」,而此番表白也讓ㄧ直以來只是「為了討生活」而撰寫專欄史蒂夫無言以對。
此外,史蒂夫原本想安排納森尼爾到比較舒適的收容中心,但向來「滿足既有簡單家當」的他,仍希望回到平日落腳的貧民窟。入夜臨睡之際,即使身處於販毒、搶劫不斷的街頭,納森尼爾仍自在地在角落頌念著「天主經」,並為「所有的人」祈禱後便「安然入睡」。在「紛亂的街頭」穿插著打鬥聲之際,納森尼爾這段禱文聽來格外動人,也感染ㄧ旁說服他的史蒂夫,而不知不覺地睡在他身邊。
對等的態度,除了體恤對方的感受,也找回內在的自己
隨著專欄受到各界廣大迴響,也讓史蒂夫想有更「具體助人的成效」,便在「威脅與利誘」之下,依照「他個人認定」的考量,來安排納森尼爾的生活。史蒂夫還對納森尼爾耳提面命:
自己提供小提琴,因此才是他的上帝,故要納森尼爾聽從安排。
雖然社工曾提醒史蒂夫,納森尼爾「並未傷害自己或他人」,因此暫時無需藥物治療,要史蒂夫尊重當事人的感受,但其仍逕行促成納森尼爾兩週內接受藥物治療,並ㄧ心一意想讓具有音樂天賦的納森尼爾進入國家劇院表演。
就在納森尼爾發現史蒂夫要其簽署文件,其實是承認他是「精神分裂症」以接受治療時,情緒激動地斥責與趕走史蒂夫。萬念俱灰的史蒂夫,覺得自己「好心助人卻不被接納」,因而「對自我產生質疑」。後來前妻安慰他並表示:不要想改變納森尼爾的病情,因這「超乎他的能力」,並建議他只要「單純做納森尼爾的朋友」──在他有需要時陪伴他即可。
於是史蒂夫改變作法,除了找到納森尼爾失聯的姐姐與他相認外,同時重新調整自己的態度──改以「像朋友般平等對待」,這讓「一般人認定異常」的納森尼爾,也從史蒂夫的口吻中感受到「被尊重」。
在各種不確定性的氛圍中,感受既存安定的力量
自己大概是受到往常媒體報導的刻版印象所影響,ㄧ開始在看影片時,將焦點放在「分辨」史蒂夫「是否真心」,以及納森尼爾「真正的感受」究竟為何…等,但在「同理」(empathy,神入)劇中兩位主角的過程中,總覺得有些「不足」而難以「進入他們的內心世界,並設身處地反映其感受」。
但或許就像影片末了,史蒂夫對自我省思提到:
自己不是納森尼爾故「無法幫他代言」,雖不知道改變做法後是否真的有助於他,但「自己已經盡力了」……。
而這段「不確定的自白」,反而讓我覺察到史蒂夫「坦然的態度」,畢竟每個人都不見得能「完全」了解自己,更何況是對別人?更重要的,是在史蒂夫與納森尼爾之間獨特的互動過程中,讓我感受到其背後一種超越人與人之間──「不只是朋友」的力量在運作。
其實我也有類似經驗,當面對爭議或困惑之際,若「堅信」當中必有其意涵時,就不會再一味地「論斷或否定」彼此,且能慢慢地靜下來去「默想此時此刻」──「祂」究竟要讓我感受到什麼,進而不受到外在「混亂的氛圍」所左右,即:
「在一切之上,你要謹守你的心,因為生命是由此而生。《Above all else, guard your heart, for therein is the source of life.》(葴4:23)」
這樣的感受,也使我憶起一張從學生時代就「珍藏」的書籤──《祂愛你》所寫的話 ……
在囂嚷與匆忙之中,要處之泰然,並且銘記在沉默中有何等的平安。
要儘可能地和所有的人和睦相處而不屈就。
要平靜而清楚地說出你的真理之言;並且要傾聽別人的話,
縱然是出自於頭腦遲鈍和無知之人的口;他們亦自有其說法……。
要保持對你自己事業的興趣,不管它是如何的卑微;
在這變化無常的時運中,它才是實在所有的。
要以你的真面目待人。尤其不應佯裝熱情。也不要譏嘲愛;
因為在一切貧脊與平凡之面前,它似青草般的四季永存。
要欣然地聽取歲月的忠告,灑脫地拋棄少年的無知。
除了有益的鍛鍊以外,對你自己要寬大。
你是宇宙的一個寵兒,無異於樹木和星辰。你有在這兒生存的權利……
因此,你要與天主和好……在人生紛亂的喧嚷中,
不管你的辛勞和希望是什麼,都要保持你靈魂的安寧。
引用本文: http://back2base.blogspot.com/2010/10/blog-post.html
相關閱讀: 生活的聲音~料理鼠王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