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和的聲音

今天又看到一則青少年自殺身亡的新聞,一名亞斯伯格症的建中學生,因女友懷孕,遭到女友家人斥責後跳樓自殺。 自己無意也無法評論這整件事情,只是聯想到教宗本篤十六世第46屆傳播日文告 ── 《福傳之路:靜默和言語) 當中的一小段話: 「靜默是溝通本身的一個內在層面;沒有靜默,內在豐富的言語就無法存在。 在靜默中,我們更能聆聽並了解自己;靈感在靜默中湧現,且具有深度;在靜默中,我們更清楚的了解,我們想要說甚麼,或我們對別人有甚麼期盼,使我們知道如何表達自己。 我們若保持靜默,就會允許別人說話來自我表達,因此不會只是自說自話、喋喋不休而未適當檢視自己的話語;這樣就創造彼此聆聽的空間。 手勢、面部表情和肢體語言,都是彼此表達自己的姿態。 喜樂、焦慮和痛苦,都在靜默中作聲,找到了特別有力的表達方式…… 」 我想,錯誤不會因為我們的否認而去除;真相也不會因別人的打壓而消失。但是,若我們採取「先聲奪人」的方式,或表現出「消極退縮」的態度,則會讓「已經造成的憾事延伸」,甚至使「不曾發生的汙衊成真」。 唯有不斷地在溝通的過程中,學習「調和」言語和靜默,適時地向人傳達出內在與祂相通的體悟 (若壹1:3) 。 《一個聲音 》(One Voice) One voice 只是一個聲音 Singing in the darkness 在黑暗中唱著 All it takes is one voice singing 就只需要有一個聲音在歌唱 So they hear what's on your mind 人們就能聽見你的心聲 And when you look around 當你環顧四週 You'll find there's more than one voice 你會發現不只有一個聲音 Singing in the darkness 在黑暗中唱著 Joining with your one voice 加入我們,用你的聲音 Each and every note another octave 每一個音符和八度音程 Hands are joined and fears unlocked 大家攜手齊唱,不再畏懼 If only one voice 如果有一個聲音 Would star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