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道偕行

6/20 聽聞金毓瑋神父於 6/19 過世,當下除了震驚,內心也有一些難以言喻的觸動,但一時又說不出是甚麼,加上迎面而來忙碌的工作亟待處裡,便暫時擱置心中的感受。 昨晚照例靜默省察,同時調和工作一周來不可避免之紛擾訊息,重新翻閱吉野原三郎所寫的 《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 ,當中一段話深得我心: 「 從自己真正的感受、真切的感動出發,思考其中的涵義。當你心有所感、有甚麼想法從內心深處湧現時,千萬不能有一絲敷衍。 …… 你會慢慢明白,自己在某個時間、某個地方受到感動,這種『無法重複』的唯一經驗,其實具有『不限於那個時刻』的意義。這就是『真正屬於你的思想』。 …… 如果在這方面有一絲敷衍,不管你想了、說了甚麼看起來了不起的事情,也都是假的。 …… 人必須活得像人 …… 即使面對毫無瓜葛的陌生人,也應該建立像人的關係 。 」 平心而論,我個人並沒有與金神父有深刻的私交。最早聽聞他,是多年前瓊在世時,曾到華山堂參加過一陣子彌撒,輾轉知道神父是充滿熱忱直言不諱的人;後來,只有上過他的課 (2014 教會法、 2015 基督徒的權利與義務 ) ,印象中就是當時已經罹癌的他,上課說話有時很吃力,但仍可把很枯燥的法條,以幽默的方式呈現。 倒是有一名熟識的教友,曾分享她向金神父告解 ( 和好聖事 ) 的經驗 ( 這部分其曾表示可以公開作為福傳 ) ,內容大致是這樣。 ****** 長期被同仁欺負的她,會跟家人好友提到自己的委屈,但他們要不是「跟著罵」,便是「勸說」不要跟那個人一般見識 ( 包含最親近的先生也是如此 ) ,儘管看似「站在她這邊」,但這類模式,只是「阻斷」其真實情緒表達,淪為反覆經歷憤怒委屈,然後不安地辦告解,卻無助於化解她心中的重擔。 後來,金神父剛好有一次到她的堂區,其心想就跟這個「不認識」的神父辦告解好了,結果那一次她內心感受到「真正的釋放與平安」,因為神父靜靜地耐心聽她的敘述,即使她說到傷心處也沒有打斷她;末了,神父只說: 「讓我們一起為這個○○祈禱,求天主讓他以後不要再欺負妳了」。 儘管隔著板子沒有看清神父的臉,卻能真切地領受到「被接納的愛」。 ***** 我不知道,當時金神父和該名教友,是如何詮釋「求天主讓那個人以後不要再欺負她」,最初只是想到聖經教導「為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