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之書


前兩天自己在blog 上所連結的google site平台資料,出了點「不可抗力」的「小狀況」。

面對狀況 先做「當下可行」之事

若是以往出現在工作場合,自己會立即展開修復;但這次,自己僅先做「基本的措施」:更改密碼、備份至最新資料、移除blog上「不完整的資料連結」──這些「當下可做」的事情。

其實使用電腦多年,也遇過資料毀損更慘的情況,故早已習慣這類技術上的困擾。倒是心中有些許「無奈」……因我一向很小心,且自認這個「純自娛」且「不熱鬧」的網站,「不應該」會「招惹麻煩」才對啊!

暫時轉移焦點 跳脫問題瓶頸

為了使心中無奈「稍稍舒緩」,自己決定「暫時擱置」── 不急著研究「原因究竟為何?」改處理其他事情。果然,吃飽飯洗碗時,腦子突然浮現一些想法:
這些存放平台的資料,前前後後後蒐集、編撰的時間,算起來也差不多十年了,乍看之下雖然豐富,但多半是在懵懂之下「匯集別人的資料」;雖然很想重新「用自己的話整編」,但一直處在「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心態;或許……這是迫使自己好好落實這個想法的「契機」。

資料「取捨」比「蒐集」更難

真的開始花時間整理時,才發現工程浩大,還真不知道從何著手。說來好笑……十年前雖訊息不多,得拼命找資料,才能蒐集到一些,但就是「傻呼呼地編輯」現成的資料就完成了;如今除了取得資料管道更多而「難以取捨外」,自己心中「有更多掛慮」──怕不夠精準。

這個念頭,也讓我想起2012年的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神奇飛書》(The Fantastic Flying Books of Mr. Morris Lessmore)


一開始腦子「閃過」的,是主人翁莫里斯‧萊斯莫狂風來襲時,手中緊抓「厚重但沒有字的書」之場景 ── 呼應此刻自己空有大量資料,但毫無頭緒的情境。

雖覺得影片挺有意思,但總感到有點意猶未盡,好像少了甚麼,便又多看幾次,進而慢慢浮現一些「屬於自己的領會」……。

人皆有一本「自我經驗之書」

我想,每個人皆有「一本」屬於自己的書 ──「真實描繪自我經驗之書」。當人平順時,就像是「坐擁書城」一般,任憑自己「隨心所欲地」取閱 ──「連帶」地使得自己手中「握有」的生命之書「顯貴」起來;但在遭逢逆境時,外在一切 ──「堆積如山」的書籍,瞬間離去,原本自認掌握在手中的書,連「熟悉」的文字也消失無蹤。

但這沉重的的風暴 ── 褪色的生命之書,卻引領莫里斯「走入」更多充滿「生命力的情境」── 在「感受平安喜樂」的氛圍中,慢慢「學習規律的生活」。後來,他更回過頭「動手修復生命」──診治被遺落的「殘破之書」。過程中,原本莫里斯積極地緩解「外在病徵」(單純貼破損頁面),卻仍不見起色,一直到「守護之書」提醒他:用心好好閱讀它,竟使得……書本和莫里斯同時活絡起來。

在起伏的生活中 經驗神奇之書 

這段優游於《神奇之書》的奇妙經驗,促使莫里斯開始撰寫自我經驗之書,並藉由每天生活中「與人分享」而「看到更多」,也更豐富了他的經驗之書。

聖言成了血肉,寄居在我們中間;我們見了他的光榮,正如父獨生者的光榮,滿溢恩寵和真理(若1:14)

一直到他年邁體衰生命終結的那一天,那些歷經生命起伏的書籍  ──  逐步淨化內在的「心靈之書」,翩然地將他引入美麗的國度;而莫里斯曾經歷的神奇書屋 ── 蘊含前驅生命力的書籍,則將繼續引領更多飽嚐困境,如今「滿懷渴望」的人。

用我所領會的去傳達我所信的

這部影片,是自己在偶然的機會看到,且僅約略知道是以 2005 年橫掃美國的卡崔娜颶風為背景的影片,卻從一開始遇到「小狀況」的初步聯想,然後「自然調整視野」── 依循內在「瞬間單純的感受」,順著那個感覺去體會,進而連結了生活與學習的經驗,更重要的是……能寬心地「用我所領會的去傳達我所信的」。

講述事情,不是做報告,也不是將整個事件過程正確地記錄下來,而是凸顯整個事件對我們「當下的意義」,以這樣的方式將事件「重新呈現」。……在一部小說中如果它對「人生百態」有所「反省」,讓人讀來易於認同,那麼它可以是真的,因此,沒有一樣東西是正確合乎歷史,然而他們都是「真實的」。
~《舊約導覽》─沙邦傑神父


相關閱讀:遇見韓劇「黃真伊」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