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葉歸根...葉由根神父安息主懷

今天新聞報導匈牙利籍葉由根神父,於昨天(03.17 )凌晨過逝,享壽99歲。這位25歲就到大陸傳教,45歲展轉來台灣,為華人服務長達74年的神父,所付出的貢獻不勝枚舉。看完後,有幾處報導讓我對於神父的苦心經營的「家」,有著特別的感受。 處久了,都是一家人! 民國六十四年葉神父北上新竹市,在水源街看到一名幾無衣褸遮身的智障小孩在街上打滾,興起創辦啟智學園照顧天生殘缺幼童的想法,因而創辦新竹市仁愛啟智中心。 8年後,葉神父75歲,正當大家認為他要退休「回鄉」時,他又在關西開辦華光智能發展中心,讓這些智能、多重障礙的院生和家屬,在逐漸衰老之際,有個可以安心「終老與自立的家」。 民國九十年年中,離鄉多年的葉神父在友人陪同下,以90歲高齡「返鄉」掃墓和探親,然後轉往大陸,回到當年他在中國的第一座修院,就在那裡,葉由根曾向天主承諾,一生奉獻給華人。 細數25歲之後,葉神父只回「出生的家」匈牙利兩次,最後一次在90歲那年,還募款回台灣。當他在醫院病危之際,堅持要回家,照顧神父一輩子的華光智能發展中心執行長吳富美趨前問,「要回那個家?」神父用微弱的聲音說:「關西華光。」 我想,不管是他出生與聖召地匈牙利,還是最早的福傳地大陸,亦或是最後落腳處台灣,他都秉持著他的名字所傳達的理念「由此生根」,在「每個當下」打從心裡關懷週遭的人,而不僅僅只是匆忙的過客,就像葉神父老人家曾說過的「處久了,都是一家人!」 感念之餘,莫忘初衷 只是,自己也想到,這類事蹟很多,在日後生活中,感念和承繼他們的工作時,後人切莫忘了初衷。 就像《海岸山脈的瑞士人》的作者范毅舜在他的blog《葉由根神父(Fr. Stephen Jaschko, 1911-2009)》文中,感懷他老人家時,末了引述了一個小故事: 有位深得人們喜愛敬仰的修道人,在過世後,因人們的極度緬懷而被神格化。某天,紀念他的廟堂終於建成了,人們大把大把地把鈔票奉獻於此,廟堂越蓋越大,眾生到這兒焚香祝禱,祈求個人平安、發財、健康、事業順遂,卻將聖人的教誨與行徑忘得一乾二淨。 體認人來自塵土也歸於塵土,坦然面對生活起伏,努力邁向「永恆的天鄉」 我想,這麼多傳教士願意離鄉背井到外地傳福音,甚至「終老他鄉」,是因為他們心中明瞭,個人的生命是如此脆弱與短暫,「世間一切榮辱帶不走也終將過去」,惟有「承行天主的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