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人「坐坐」看


今天看到一篇報導《學生另類作業:寫「老師的缺點」》,作業的靈感來自學生一句話「老師,總是你考我們,我們哪天也要考考你。」  

自詡當「真老師」而非「好老師」  

雖然看到學生細數自己「惡狀」,北市石牌國小六年十三班導師張世傑不諱言,「當下」確實感到不舒服,但他自詡「不期望成為所謂的好老師,想當的是真老師。」

張世傑認為:真正的好老師,應該是聽真話、講真理、不討好學生,給他們另一種真理,指引他們找到自我價值。  

逆轉缺憾為優勢,用心看見黑暗中的位置  

這種藉由「角色互換」來真心「互相傾聽」的模式,也讓我想到昨天看到《【一步一腳印】缺憾變優勢 迎向光明黑夜騎士》的內容。

視障者張捷,不願侷限於傳統視障者只能擔任按摩師的職業,而成為國內第一個靠點字考上的保險業務員,最後還拚進業績前10名。除了比別人更認真之外,他更以「逆轉」的心態,來調整面對客戶對他工作能力的質疑。  

像是在公車上面去拿那個宣傳的 DM,公車上面根本沒人,但也也只有這樣去試試,去跟人家做陌生拜訪。還自我解嘲:「人家不想理你或什麼來講的話,也看不到客人的白眼嘛。」

張捷甚至還回過頭來引導明眼人參與訓練課程──拿掉眼鏡、手機,任何會發出光線與聲響的「身外之物」,體驗盲人般靠著一支手杖,面對未知走入伸手不見五指的「暗房」。  

一句話、一記警鐘、一場黑暗體驗,換視障者幫明眼人揪出職場盲點。張捷表示:「我們在傳遞視障朋友過去一個被人幫助的對象,而成為幫助人,進而讓大家對視障朋友傳統印象有所改觀,所以,大家從我們黑房出來的時候,就會覺得說,視障者他其實在這個區塊,他可以操作得很好。」  

學習坦然接受,才知如何給予  

很多時候,我們常一昧地想對別人付出,但是在那之前,或許學習坦然接受別人的不領情、質疑,但也因為這樣的「撞擊」,才會讓人免於陷入「自鳴得意」的成就。其不僅是一種「提醒」,能讓人反省自己的疏失;更是一種「提升」,可以使人擴展自我的眼界。  

我想,不管是學生「建議」老師改進之處,或是視障者「引導」明眼人在黑暗中行走,關鍵或許不在訂出「狹隘刻板」的指示,而是體認到「更多可能」的空間。  

然後,面對不如意時,就像寫完該作業的同學們所說的:「多站在他人立場,替別人著想」;或者,學學走在陽光燦爛的人行道,差點撞到頭上的盆栽的張捷……就輕鬆撥開,大步地走著。  

引用本文: http://back2base.blogspot.com/2012/11/blog-post.html  

相關閱讀:好或壞「習慣行為」之外…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