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高雄監獄六重刑犯劫持監獄,經典獄長「自願為人質」並與犯人懇談之下,所幸人質安然無恙,但最終犯人飲彈自盡。 絕望是激進分子的溫床 雖然,自己堅決反對民主國家中類似「以武力挾持」的事情 ── 不論當事人在社會的地位多麼「卑微」或「高尚」;但是,對於犯人在「絕望之下」飲彈自盡,卻感到遺憾。 仔細想想,不管是中東「自殺炸彈客」或是社會版中「恐怖情人」玉石俱焚的殺戮行為,幾乎都是對「現世」感到「絕望」而做出激進行為。這也讓自己想起之前參加培訓時,聽到兩個有關犯罪者的表白。 善愛和寧靜轉化惡念 一則是從小生活在黑道家庭 ── 餐桌旁就是賭場、販毒地點,讓他覺得「跟別人不一樣」── 沒有吸毒,反而很奇怪。後來,在女友的關愛和信仰幫助之下而成功勒戒。 另一個則是老師分享70多名受刑人在獄中學習園藝「花葉曼陀羅」,在「狹窄」的斗室中,以「有限」的素材和工具繪製,就像曼陀羅只能在「圓」裡繪畫。此刻的圓,如同保護線,心中所有情緒、不堪的想法皆注入作品中,讓圓轉化和承接。經過一年繪製練習後,作品轉贈一些多重障礙的孩子,當這些原本性情暴戾的受刑人,看到這些孩子收到作品的影片後,竟溫柔地問工作人員說:「這些孩子身體會好嗎?」 若是一個肢體受苦,所有的肢體都一同受苦(格前12:26) 一如往常,第一時間有許多「專家」幫「已離世」的六名受刑人「論斷」他們的動機、心態。在看似「多元、自由」卻「粉飾、侷限」的時代裡 ── 由任意讓公眾人物變成「偉大的神、愚昧的人」,甚至……「從小老百姓眼中消失」的「各式媒體」中,要如何分辨真偽,的確不容易。 因著這樣的氛圍,更容易使人因為「過度防衛」而「漠視別人的苦痛」。從這六名多數家境不佳、家屬無力送終,甚至無人出面認屍的劫犯,最後未傷及人質典獄長,並與他「擁抱」的情況看來,我深信……他們心中還有「一絲善念」, 如果社會「平常」能「正視問題」並「給予溫暖」的話,或許就能減少這類憾事。 每天用善愛裝扮死後所穿的衣裳 相較於生活還算舒適的我來說,他們雖「絕非英雄」,卻是一個「重要警訊」: 體認生命的無常,並在生活中真正關懷那些比較不順心的人。 「勿陷入『馴化邊緣地區的誘惑: 我們必須走向邊緣,而非將邊緣帶回家,給它塗上點油漆,馴化它 。』」 ~ 【專訪】教宗:全然向禰(八)藝術與創意 就像《死囚捎愛 送書鼓勵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