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高點

今天是「惜生日」 (將臨期第一主日的前夕),對我而言,以往,就只是一年當中「數不清紀念日」中的一個;但今年,自己又多了一些感受。 日前聽聞自己和親友們很敬重的牙醫孟慶樑過世,雖然知道他罹癌許久,但仍然感到不捨。大姊和我除了要幫他祈禱一個月之外,我們還上網找的他的資料,這才知道他「外在資歷顯赫」(哈佛大學醫學科學博士、國防醫學院副院長、將軍……)。 儘管每次去洗牙時,孟醫師都不苟言笑(只會對長輩主動簡單問候),但卻非常…非常…非常…認真洗牙結石(連牙縫都洗淨);不像小時候看的牙醫,除了說「大概洗」一下就好(留牙結石也妨),如果要看起來白皙就做牙齒美白——只顧面子不管裡子。 之前,親友有牙周病在他處醫院看時折騰一堆治療,來看孟醫師時,他建議持續按摩牙齦、溫水漱口、清潔口腔,以及從飲食、睡眠等做起;此外,有人想矯正牙齒,他在評估後會建議「非萬不得已」,儘量「保持原本牙齒」比較好,還會幫病人想如何可以節省看診費用(次數)。總之,不會為了多賺錢而做額外醫療。 對於病人,孟醫師「不會誇大」地用艱澀病理名詞嚇人,僅「中肯告知」病況和可以「自我保養」的方式。儘管大部分時間話不多,也「不會有意無意」在態度或話語上彰顯其「專業氣勢」,但就是讓人覺得……很自在和放心。 印象中有一次,孟醫師看診遲到,因曾聽認識的護理師提到:他化療後早上須花較多時間準備,故我不會有怨言;但是,在診間聽到病患抱怨醫師遲到,就算醫術好也不能這樣;對此,自己心裡頭覺得有些「不捨」,但也能「同理」病人的怒氣。正當病人持續不斷抱怨時,孟醫師剛好從旁經過,我並不清楚……他是否有聽到,但我進到診間時,他依然跟平常一樣專注地洗牙。 直到前不久,孟醫師只要化療告一段落,還是持續看診,坦白說,當時我不太能理解身體逐漸虛弱及經濟不虞匱乏的他,為何要那麼辛苦看診(甚至接受不知情的病人抱怨)。不過,後來聽認識的護理師表示:孟醫師的母親、姊姊在他罹癌期間先後離世,自己又多了一些領會。 我想,或許是…… 相繼失去「那重要卻難以掌握的」而意識到「要做好現在該做的」 ,在轉瞬即逝的時空裡,儘管被迫接受眼前的磨難,但 形式上的失去反而得到另一種動能 ——能使 心靈超脫束縛而沖刷出新路 。 在等待中能不敗興,不減靈魂的熱情,更是等待的藝術。 等待能使虛假的熱情消逝,把掩蓋的帷幕揭開,使人面對應該克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