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底蘊

昨晚看了公視電影《橘子收成時》(Tangerines),在近來各種假正義之名遂行私慾的強權對抗煙硝中,感受到久違了的順應自然之人道關懷。

這部電影的場景位在阿布哈茲(Abkhazia)境內,在進入電影情境前,簡單爬文了解阿布哈茲歷史脈絡。

故事背景

全名為阿布哈茲社會主義蘇維埃共和國,於1921年建立,後來併入加盟國喬治亞。1991蘇聯解體後,愛沙尼亞、喬治亞相繼宣布獨立,1992年阿布哈茲得到了來自穆斯林國家,甚至車臣叛軍的支持,也從喬治亞宣布獨立,導致原本信奉伊斯蘭教的阿布哈茲人和信奉基督宗教的喬治亞人衝突加大,更引發1992-1993年間的「阿布哈茲戰爭」,後來喬治亞戰敗而被驅離成為難民。

故事大綱

這部2013年由愛沙尼亞和喬治亞合拍的劇情片,故事背景即上述「阿布哈茲戰爭」,全片雖僅有零星攻擊場面,但亦傳達出不可預期之突襲威脅;但另一方面,在尋常細微互動中,同時悄然地傳達出人道關懷。

愛沙尼亞人老木匠伊沃及柑橘農夫馬可斯,因著先人移居高加索山的阿布哈茲境內小村莊,儘管戰爭使得族人紛紛被迫返回故鄉,但兩人由於「常人難以理解」的原因而留在烽火線上的阿布哈茲,在一場爆炸事件中,救了「置身敵對陣營」的車臣傭兵阿赫麥德和喬治亞青年志願兵尼卡。

自然無為的關懷

劇中棲身於高加索地區的民族,因著歷史、文化、宗教「不可避免」之差異,加上長年因「老大哥輩」的國家覬覦該地區而紛亂不斷;然而,導演透過緩慢的生活步調自然呈現出「被制約的仇恨」逐步化解,在兩名傷兵治癒的過程中,因著愛沙尼亞人老木匠伊沃無私的關心,讓他們從一開始冷嘲熱諷甚至演出全武行,到後來因熟悉彼此——「同樣為人」而非「對立一方」,進而尊重對方所擁有的。

看見彼此最重要的

在幾場化解的場景中,有一幕讓自己印象深刻:身負重傷的兩人痊癒之後,信奉伊斯蘭教的車臣人阿赫麥德在房內進行每天例行的禮拜,身為基督徒的喬治亞青年尼卡則「靜靜地」從門縫看著他,等到阿赫麥德來到餐桌一同用餐時,尼卡突然「悄悄地」把掛在脖子的十字架塞入衣服裡面(避免引發爭端?)

對此,阿赫麥德不解地表示為何有此舉動,尼卡僅單純地表示:基督徒尊重各種宗教,阿赫麥德隨即表示:其實穆斯林也是如此。

易地而處與延續

就在柑橘農夫馬可斯、喬治亞青年尼卡被外來軍隊射殺後,阿赫麥德決定返鄉,老木匠伊沃則仍留守在阿布哈茲,並將喬治亞青年尼卡葬在自己兒子墓旁。

車臣人阿赫麥德不解地問道:兒子是被哪一族人殺死的?
老木匠伊沃表示:喬治亞人,但是……在這場戰爭中,哪一族人有差別嗎?
車臣人阿赫麥德有感而發地表示:也是,其實都一樣。

車臣人阿赫麥德返鄉途中,在車上播放喬治亞人尼卡療傷期間持續修復的卡帶,原本糾纏「看似難以修復」的卡帶,在尼卡死後,重新奏出音樂陪伴阿赫麥德回家……。

自始自終都未明說自願留下原因的老木匠伊沃,在還不瞭解傷兵的來路時,就先救治了他們,最後甚至將喬治亞青年尼卡安葬在在自己兒子的墓旁——儘管兒子當初是被喬治亞人殺死的。我想……年邁並置身戰地的老木匠,在日復一日的生活中,對於人們既有背景、外在遭遇儘管無從得知,但深刻體悟到面對困境時「內在同存的軟弱」,因而決定做些甚麼。

我原是自由的,不屬於任何人;但我卻使自己成了眾人的奴僕,為贏得更多的人。……對一切人,我就成為一切,為的是總要救些人。(格前9:19-22)

《花落何處》(Where Have All The Flowers Gone) 

Where have all the flowers gone?  
Long time passing
長久以來,所有的花都到那兒去了?
Where have all the flowers gone?
Long time ago
以前的那些花都到那兒去了?
Where have all the flowers gone?
花兒都到那兒去了? 
Young girls have picked them , every one!
年輕的女孩子們把它們都摘光了; 
When will they ever learn? 
他們要何時才能瞭解?
When will they ever learn? 
他們要何時才能瞭解?

Where have all the young girls gone?  
Long time passing
長久以來,年輕女孩子們都到那裡去了?
Where have all the young girls gone?  
Long time ago
以前那些年輕女孩都到那裡去了?
Where have all the young girls gone? 
年輕女孩們都到那裡去了?
Gone to young men, every one
她們都到年輕人身邊去了
When will they ever learn? 
他們要何時才能瞭解? 
When will they ever learn? 
他們要何時才能瞭解?

Where have all the young men gone? 
長久以來,年輕人都到那裡去了?
Long time passing
Where have all the young men gone? 
Long time ago
以前那些年輕人都到那裡去了?
Where have all the young men gone?
 年輕人都到那裡去了?
Gone to soldiers, every one
他們都從軍去了.
When will they ever learn? 
他們要何時才能瞭解?
When will they ever learn? 
他們要何時才能瞭解?

And where have all the soldiers gone?
Long time passing
長久以來,所有的士兵都到那裡去了?
Where have all the soldiers gone?  
Long time ago
以前的那些士兵都到那裡去了?
Where have all the soldiers gone? 
士兵都到那裡去了?
Gone to graveyards, every one
士兵們都安息於墳墓裡
When will they ever learn?
他們要到什麼時候才會瞭解?
When will they ever learn? 
他們要到什麼時候才會瞭解?

And where have all the graveyards gone? 
Long time passing
長久以來,墳墓都到那裡去了?
Where have all the graveyards gone?  
Long time ago
以前的那些墳墓都到那裡去了?
Where have all the graveyards gone?
墳墓都到那裡去了?
Gone to flowers, every one
墳墓都開滿了花朵
When will they ever learn? 
他們要何時才能瞭解?
Oh when will they ever learn? 
他們要何時才能瞭解?

【後記】

這首歌是Pete Seeger於1956年譜寫的反戰歌曲,歌詞領感來自俄國小說《悠悠頓河水》(And Quiet Flows the Don),間接地提醒世人:置身現世,即使戰役有多充分的理由,戰果多麼輝煌(或慘澹),人……終將歸於塵土

引用本文:http://back2base.blogspot.com/2020/10/blog-post.html

相關閱讀:歷程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