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6月, 2025的文章

口述歷史

圖片
接近下班時,看到同學 Line 訊息:陳宗舜神父今天 2025 年 6 月 30 日下午 16:30 於頤福園安詳蒙主恩召。   上過陳神父教會歷史課的人,對教會漫長的歷史不見得都記住,但必然記得一句他掛在嘴邊耳提面命的經文: 「 天主使一切協助那些愛祂的人,就是那些按祂的旨意蒙召的人,獲得益處。 」 ( 羅八 :28 ) 。   坦白說,我雖然很喜歡這句話,但之前心中不免有些納悶:這句話跟教會歷史,有甚麼關係呢?   上週五聽了一整天 AI 線上課程,心中有滿滿的心得 ( 這部分等改天再慢慢整理書寫 ) ,但腦海浮現陳神父對於檢視歷史,更好說是被教導的經典,該抱持何種態度,用了一個很有意思的小故事類比。   「 有一寺廟住持,一日在敲木魚誦經時,一隻貓在室內奔跑並發出叫聲,為了讓貓安靜下來,住持便將牠栓在角落餵養;住持過世後,不久,那隻貓也死了,繼任者趕緊又找來一隻貓豢養。   繼任者並不知道住持最初養貓的緣由,只知道有記憶以來,住持在誦經時,旁邊就拴著一隻貓,也不敢多問——總覺得涵養深厚的住持,這麼做必然有其道理,所以,誦經時得養貓的習俗就這麼延續下去 ….. 。 」   當時,神父進一步表示:了解教會歷史脈絡時,不要只看表象,檢視禮儀規範時,要以開放的心去聆聽時代的需要,才能與時俱進,過去很多所謂的異端 ( 異類 ) ,如今看來其實是一些缺乏溝通與交談的誤解。   有著招牌酒窩,喜歡說說笑笑的陳神父,在會心一笑之餘,給了自己一個鮮明又寓意深遠的圖像,不管是工作或生活,遇到「正言厲色」的強力要求,務求照特定作法、不想嘗試改變者,腦海裡常浮現此景象:「這人身邊有一隻貓,不能怪他」,此會讓原本有些無奈甚至委屈的我,頓時放鬆甚至在心中竊笑。   日前上 AI 課程,再度聯想此小故事,是省思到 AI 就像集結許多所謂「精闢文本」的大框架;自己並非全然否認其價值,但這種將過去知識經驗去蕪存菁的學習,容易 錯失以謙遜的態度,自然領會生活中「沒有界線」的各種可能 。   我想 …… 神父用簡單敘事,幫助我們檢視共同的歷史起伏,以及各自的生活歷程,窺見當中俯拾即是的信仰之光,當 將 注意力從自我轉向天主, 全心全靈順從、仰賴聖神的引導 ,便能找到幫主自己和...

風的信息

圖片
今天是聖神降臨節,每年一次的繼抒詠,有時用念或唱的,或許是事先沒協調好,當中有些小狀況,還好教友臨機應變得宜。   其實彌撒當中難免有「不照原定安排」的狀況,通常繼續進行即可;但是,不知怎麼,身為「局外人」的我,當下心中卻有些「掛念」,覺察自己的感受後,便向天主祈禱——希望 「 當事人 」 不要感到困窘。   坦白說,我不知道當事人的感受,更不明白自己為何掛念,但說也奇怪,簡短祈禱後,心中除了感到平安之外,腦中浮現不久前的一個的經驗。   日前一個有些棘手個案,好不容易安頓好了,但在與案主重要關係人商討後續處遇時,她細數被鄙視的經驗而釋出滿滿的情緒張力,當時自己失去耐心聆聽,覺察到此情況,我便表示暫緩等之後再討論。   當天下班梳洗休憩片刻後,心中仍掛念此事,最初省思時想到: 或許是我花了好多時間處理該案件,加上適逢工作與生活中有許多讓人煩心的事物,所以才會沒有耐心;儘管做此「理性分析」,心中還是感到懊惱。   後來,改向天主說「我累了,對方也累了,請祢幫忙!」 頓時,心中放鬆下來;不久,腦中想其一個以前看過的有名繪本 《你很特別》 這個自己很熟悉的故事,在那當下再次閱讀後,著實地觸動了我。隔天,我便 Line 給案主的重要關係人看,因她沒有做任何回應,自己無從得知其感受;但說也奇怪,我並沒有太在意。過幾天,我們又開始好好討論後續處遇。   「 將注意力從自我轉向天主,全心全靈順從、仰賴那不知名的力量,或許這就是聖神的引導,也領悟到無論是經由閱讀聖書或對週遭的人、事、物,多加觀察、聆聽、默想,啟示處處可尋,看得到、聽得到、成受得到。 …… 忙碌不再是羈絆,時時可以祈禱,處處可以感謝天主。 」 ~ 《瓊的靈修神學感想 》   《風吹的願望》 無風的時候你寫一張批 ( 一封信 ) 甲 ( 把 ) 心內的話講出乎我知 內面 ( 裡面 ) 有你的笑容有你的目屎 ( 眼淚 ) 也有你純情 的愛   (* 有風的時候你牽一條線 惦惦甲 ( 靜靜把 ) 另外那邊交乎我 牽到你就不孤單 我的心情你知影 ( 知道 ) 風吹來一陣一陣的運命 你是一隻飛來飛去的風吹 ( 風箏 ) 親像鳥仔快樂隨風自由飛 你有時高 有時低 尚驚 ( 最怕 ) 有一天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