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你記得你的好~屋上提琴手

耶穌透過親切問候,提醒軟弱屢犯的我們,其實心中仍保有良善的愛
神父提到福音中耶穌從死者中復活後,第三次向門徒顯現時,曾連續三次對西滿伯多祿說:
「『若望的兒子西滿,你比他們更愛我嗎?』伯多祿回答說:『主,是的,你知道我愛你。』之後耶穌就對他說:『你餵養我的羔羊。』《Jesus said to Simon Peter, "Simon, son of John, do you love me more than these?" He answered, "Yes, Lord, you know that I love you." And Jesus said, "Feed my lambs."》(若21:15-17)」。
同時,也對照之前耶穌被抓時,伯多祿曾三次不承認耶穌(路22:54-62)的經文。
神父還引用電影《屋上提琴手》(Fiddler on the roof)中,樂天知命、安份守己、與世無爭的猶太人父親泰維(Tevye),面臨女兒接二連三擅自決定她們的將來,使他開始思索「愛」究竟是什麼?於是他問妻子愛不愛他?《Do you love me ?》。
妻子歌蒂(Golde)原本對此問題覺得好笑,只是提到結婚25年來,她身為人妻操持家務養育女兒,如今何以丈夫一再問此問題。泰維憶起當年結婚羞澀的心情,這才讓妻子也想到倆人多年來相處點滴,其實就是愛。
為此,回歸到生活當中,人們或許因種種挫折而感到困惑,但就像每個主日天參與彌撒或是辦告解等等,這些也是信仰與愛天主的表現,故不要因自己的不完美而否定自己。
對於犯錯的人,不當的同情或指責,可能促使其自我放棄
之所以將神父的講道,跟日前藝人吸毒新聞聯想在一起,是因他提到「連他自己也不相信自己」。原本自己跟許多評論有類似的想法,即難以置信與接納該藝人何以如此不自愛,在旁人給予多次機會卻「屢犯不改」。
如今重新思考,或許協助他的人以及他自己,不斷的「灌輸與強調」一個想法,即他是「待罪之身」,給他機會只是一種「施捨與同情」,而非「接納與同理」,此可能促使他因「自我放棄」而無法「覺察自我優點」,一旦週遭有讓他「感到被接受的誘惑」出現時,很容易再度犯錯。
覺察到自己的好,才能感受到別人的好
我想,生活中各種讓人「一再自我失望」的挫折,不管是來自外在因素或自己的軟弱,如果一直「陷入問題」,很可能會看不到「改善機會」。故省悟自我疏失之餘,莫忘覺察到自己的好,這樣...應也更能感受到別人的好吧!
相關閱讀:觸動的心聲~琴之森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