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魂之窗~第十四道門

日前看到一則報導,一名女子輕生,在臉書直播燒炭,網友僅與其「透過網路」對話,卻未「採取行動」報警,最後釀成憾事。

這個「至死都沉溺於虛擬世界」的新聞,讓自己聯想到:改編自英國知名作家尼爾.蓋曼(Neil Gaiman)同名著作《卡洛琳》(Coraline)的電影--《第十四道門》(Coraline)

故事大綱

剛搬入新家的卡洛琳(Coraline),身處陌生環境而感到無聊,忙於工作的父母因不勝其擾,便隨口找了一個讓她「打發」時間的工作──計算新家的門窗並了解其狀況。她一邊抱怨著屋內到處漏水,同時也好奇地把每一道門都打開來看看,結果發現第十四道門竟然上了鎖,跟母親要了鑰匙打開後,卻發現門後有一面磚牆。

有一天夜晚,就在「半夢半醒」之間,卡洛琳再度偷偷地打開了這道門,卻發現門後竟然出現一條通往隔壁公寓的走道,出現跟卡洛琳一模一樣的家,甚至也有「另一個爸爸」和「另一個媽媽」,他們長得跟卡洛琳的爸爸媽媽一模一樣,除了……眼睛是又圓又大的黑鈕扣。

一開始,另一個「家」裡的一切都棒透了──完全依照卡洛琳「心中的欲望」,但隨著她停留在該「理想世界」的時間延長,相對地回到「真實世界」也越來越難 …… , 從原本只有在夢境裡才有的世界,到後來變成連睡醒時都還存在。

甚至,「另一個媽媽」表示:希望卡洛琳永遠留在那裡,且可以「得到想要的一切」,只要…… 換下真實的眼睛,縫上黑鈕扣即可。

藉由「逃避現實所依附的氛圍」,都可能讓人因成癮而無法自拔

仔細想想,這個可能讓人沉溺的虛幻世界,並「不侷限於網路」,舉凡人們想藉由「逃避現實所依附的氛圍」,都可能讓人因成癮而無法自拔。關鍵也不在於該氛圍或團體為何,而是我們「如何看待與面對」。

如果在生活中面臨問題與責任視而不見,對於內心真實的感受覺而不察,則猶如片中卡洛琳所進入的虛幻世界,每個人都笑臉迎人,完美無缺,內在其實潛藏著更深的禍害。

坦然面對與承擔,才能獲享真正的平安

我想……,在學習承擔各自的職責,特別是在面對那些令人「不甚喜歡」的人、事、物前,先「承認他們的存在」,應是首要之務。然後,再逐步從中看到自己的盲點並發現相互成長的「契機」,進而使人免於陷入誘惑,就像片中卡洛琳,後來是經由那些曾經讓她嫌惡的鄰居給她的眼鏡,破除了虛幻世界。

過程當中,或許會覺得辛苦,但卻有難以言喻的「踏實與平安」── 至少毋須「不斷」藉由「堆砌不實的外表」來「掩飾內在的不安」。

我把平安留給你們,我將我的平安賜給你們;我所賜給你們的,不像世界所賜的一樣」(Peace I leave with you, my peace I give unto you: not as the world giveth, do I give unto you.(若14:27)



 泰澤歌曲(Taizé Song) - Mon âme se repose〈我心靈平靜安憩在主內〉

Mon âme se repose en paix sur Dieu seul〈我心靈平靜安憩在主內〉
de lui vient mon salut.〈是主 祂拯救了我〉
Oui, sur Dieu seul mon âme se repose,〈我心靈平靜安憩在主內〉
se repose en paix.〈是祂拯救了我〉

引用本文:http://back2base.blogspot.com/2012/04/blog-post.html

相關閱讀:無邊的框架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