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野

前陣子看到一篇文章,簡介魯益師所寫 《地獄來鴻》(後來改翻成《大榔頭寫給蠹木的煽情書》) 的內容:敘述著大魔鬼給小惡魔的一些教導,如何把人引到地獄去。其中的策略就是要人多注意到實際生活的需要,多考量經濟上是否合理,不要讓自己太麻煩等。 這句「不要讓自己太麻煩」的策略,讓我印象很深,除了看完這本書之外,也欲罷不能地試著從「作者的眼光」體會其「如何」闡述,再重新整理、詮釋,進而學得受用終生的智慧。這種因「一句話」而重新「說書」的感覺,也讓自己聯想到電影 《心靈訪客》(Finding Forrester) 。 故事大綱 詹姆華勒斯〈羅伯布朗飾演〉是從小居住在黑人社區的貧困少年,隔壁住著一位「怪」鄰居──在黑人社區中深居簡出的白人,有天在同儕慫恿以及好奇心驅使下,潛進了「怪」鄰居的房內,匆忙逃出之際,沒能「取出」入屋的戰利品,反而「遺留」隨身的札記本,也因此「種下」一段美好情誼的苗芽。 這個旁人眼中的怪鄰居,其實就是40年前獲得普立茲獎後,神秘失蹤的威廉佛斯特(Forrester)〈史恩康納萊飾演〉。對於因籃球場上的天份,而獲准進入貴族學校就學的華勒斯,在寫作上,佛斯特不僅指導華勒斯「書寫技巧」,更啟發其自在「抒發感受」。最後不僅使華勒斯勇於「面對」未知的疑慮,也讓佛斯特學習「跨越」過往的傷痛。 片中有幾個兩人因「文字雙向交流」而「重新觸動彼此」的場景,讓自己印象深刻。 用別人的語言為起點,協助找到自己的語言 一開始,佛斯特為了引導華勒斯,便拿自己寫過文章中的一句話,要華勒斯以此為題來寫作,並表示:「用我的語言為起點,協助你找到自己的語言」。此外,為了連結自己真正的生活經驗和感受,佛斯特還鼓勵華勒斯: 當感到有話要說就打字(著手寫作);用心寫初稿,用腦來改稿;寫作的技巧就是「持續地寫」。 超越血緣 心靈合一的家人 最後華勒斯寫了一篇作文想在學校投稿,但學校老師因著「既有的偏見」(華勒斯的黑人血統和貧窮出身)而質疑不是他所寫的。多年來因痛失親人而隱遁的佛斯特,因目睹華勒斯受到一連串的屈辱而開始心灰意冷,決定挺身說明真相,在校內朗讀華勒斯的文章《失去家人》(Losing family),部分內文如下: 失去家人……給予我們尋獲家人的契機。在此所指的,不是具有身體血緣的家人,而是心靈合一的家人。人們必需保有智慧去開啟心房進入新的家園,屆時將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