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酵


昨晚跟小外甥女雜七雜八「閒聊」,不知怎麼就聊到了「奇蹟」。

以「開放的心」去聆聽生活所及

她問到:為何有些人不相信天主教裡的奇蹟───即使有明確的證明。對此,我約略表示:或許……是因為看到奇蹟的對象多半是世人眼中「不起眼」的人(如:小孩、村夫(婦)等),但這也彰顯出天主「提拔弱小卑微」的慈愛。只不過看到或感受到奇蹟與否,跟人的能力沒有一定的關聯,要看天主的安排,以及人是否願意以「開放的心」去聆聽;就像……每天媒體、網路不虞匱乏之「真實勵志」事蹟,卻不見得能真正觸動我們內心,甚至有所行動。

以「改革的心」去聯結內在生命

這讓我想起日前聽收音機專訪一對父女,當中提到有關「改革」的對話。

主持人問女兒看完父親自傳性的著書,是否能明白其想表達的意涵?女兒表示:
現今因訊息流通快速,迫使反應得相對敏捷,故可以「意會」該內容,但若要「領悟」,則需要經過歲月的洗禮上一代可能歷經多年努力,才能逐步改革整個外在環境;這一代面對整體經濟衰退和 22K 薪資停滯,同樣也需改革但對象不同───是自己內心,即重新定義「成功」,不再是GDP而是內在更多元的生命。

這段專訪,也使自己聯想到比爾‧麥奇本(Bill Mckibben)於《在地的幸福經濟》(Deep Economy)中舉了一個現實世界的例子,證明 GDP 也有踢到鐵板的一天。
************
這些年來在非洲,「外來種」的布袋蓮堵塞水道,任憑再多的除草劑,也解決不了這個問題。

慢慢地,有人發現到,乾燥的布袋蓮可以當容器,恰好可拿來培育有高養分的蘑菇;當蘑菇的細胞膜剝落在布袋蓮裡,剛好就變成蚯蚓的絕佳生態環境;蚯蚓咀嚼了細胞膜以後,會形成高品質的肥料能被拿去餵雞;至於雞,就下蛋給人類吃,糞便還能當天然沼澤氣的燃料,提供電力,如此一來便可減少砍伐樹木當柴燒。

但是,金錢的交易───像是肥料買賣,減少了這個另類的解決方式,硬生生在 GDP 計算上,將該地區變成了「成長衰退」。
************

生活中唾手可得,莫可言喻的美好 

仔細想想,生活中真的「觸動」自己的人、事、物,很多時候常常是「某情境下」一些微不足道的小故事、一小句話或一首歌───像風一般悄然來去。這種「莫可言喻美好」,其實無法藉由生活中「任君挑選的精緻素材」來體現,更多時候是從「坦然接納的平凡際遇」當中,慢慢咀嚼並自然觸發內在深層的共鳴。

就像......2012十月資深廣播人凌晨小姐的一封信,促使李建復、馬宜中、李鎮樟的數月奔走,更號召一百五十多人自願投入,雖然過程歷經場地租借、企業拒絕贊助等挫折,使得原訂三月初的計畫延到六月,但塞翁失馬───迎來高能見度的台北一○一,於2013六月十五日展開音樂邂逅───「台北一○一驚喜合唱團」的音樂快閃影片──見證台灣的美好。

 


引用本文:http://back2base.blogspot.com/2013/07/blog-post_28.html

相關閱讀:愛的驗證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