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律


近來國內外令人「眼花撩亂的爭議」,如環保、教育、移民、勞工、婚姻……等。

置身現實迷霧 難以釐清真相

坦白說,身為小老百姓的我,努力生活之餘,對這些接踵而來,攸關「永續發展」的議題,一時之間難以「逐一了解」,更何況要深入釐清問題的「癥結」。

另一方面,在民主時代,這些「詭異的行徑與訴求」,在特定利益團體「強力主導」下,藉由「政治正確」的運作與「網媒氛圍」的浸染下,不知不覺讓不少人接受──不再是我們眼中所謂「激進份子之專利」。


近日美國總統當選人川普,像是具體印證了這些……,他靠著「簡潔的口號宣洩」,凌駕於另一位候選人「豐富的牛肉政見」,使得面對經濟困頓、充滿無力感的市井小民,使其找到「情緒的出口」。與其說是贊同川普,不如說是「不安造成習慣性反制傳統」。

儘管口出穢言,但不可否認,他在不被看好的情況下,鍥而不捨的精神,多少道出了老百姓的「部分」心聲,這部分「值得我們深思」。感覺就像是……腸胃已經吃滿令人不舒服的食物,已經無法吃進任何食物,佳餚更使其「反胃」,只能先「宣洩滿腹腐食」才能有下一步。

擁有比所需更多 引發人性貪婪

口號短暫式的撫慰,接下來若沒有根本「改善飲食習慣」,則會陷入「惡的循環」── 蜜月期過後被撻伐然後......由另一個非典素人接續。

只不過……好的飲食習慣,除了「見仁見智」之外,更「難以為繼」──特別是在人們置身「自由主義高漲」的時代更加地困難:因妄想主宰獲取更多而「挾制他人」,但最終反而一股腦兒地「受制於人」。

就像……俄國大文豪托爾斯泰《呆子伊凡》的寓言中有關〈鬼與農夫〉的故事,從原本勤勞幸福的農夫,變成凶狠的惡主,只因讓人「擁有比他需要的更多,因而引發其人性中的貪婪。」

因著人的限度 難以覺察所需

究竟,該如何覺察、分辨自身的需要?


以堅定的信念 守護自然法則 

為此,對於混亂的局勢,保持「關心」但毋須陷入「擔心」,因會使自己在不知不覺中,對時局產生「習慣性反制傳統和改善」,不僅「無法體察自身的需要」,也可能因「作為無法獲得成效」而「失去努力的動力」。


人類生活的規範,不是為了「制定」自認的律法,而是用來「守護」自然的法則。


【後記】

美東紅眼蟬,十七年土裡耐心等待,迎接短短一兩個月的陽光,只為「繁衍後代」。

並「非所有」的蟬殼都能活到遇見伴侶的那一天……有的受困於蟬殼,有的羽化出畸形的蟬翼,不過得以存活尋得伴侶的仍有數億之多,產卵的動作,讓蟬生命畫下完美的句點──如同牠們轉瞬出現,也驟然銳減。新生的幼卵,在「本能」的引導下,回到地底,迎接下一個十七年……。


相關閱讀:持之以恆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