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生

最近因為效果極佳的莫德納(Moderna)新冠肺炎疫苗,讓人開始注意疫苗的催生者卡塔琳.卡林柯(Katalin Kariko),爬文看完她的故事,讓我「起雞皮疙瘩」。在進入故事之前,自己雖不是專家,但先試著以外行人用的白話文陳述一些概念,藉以了解疫苗的原理。 免疫系統合作無間 身體每一個細胞,如同獨立王國,有「正當防衛」的衛兵、有「製造營養」的工廠。當病毒入侵門戶,衛兵就來圍毆病毒,一陣打殺消滅,這時我們就可能有發燒或產生其他症狀, 除非 免疫調控不佳, 使發炎反應啟動後卻停不下來 , 否則身體多半可自然痊癒。 敵軍偽裝滲透擴散 狡猾的病毒(如愛滋病毒)會假扮友軍,讓衛兵認不出來。病毒滲透進來騙住騙吃,還騙細胞工廠「幫忙生產假友軍」。當衛兵發現時已來不及,病毒的數量太多,正規軍「寡不敵眾」反而被病毒圍殲,人就完蛋了。 傳統疫苗模擬樣板 傳統疫苗怎麼運作?就是把敵軍的「屍體」送進人體,讓免疫系統「練打」。等到真的病毒來時,衛兵憑「既有樣板經驗」狠打猛捶並產生抗體。但是,人體是個「討厭外來物」的組織,此除了可能會引起發炎反應,想要「完美模仿」細胞、生產複雜蛋白質,卻又過於昂貴、困難。 mRNA跟病毒學習 而卡林柯研究的messenger RNA(簡稱mRNA)改「教細胞自己做蛋白質」,即要傳送的不是死病毒,而是送一個包裹(內有病毒的圖檔),把病毒的RNA片段「快遞」進人體,細胞工廠照著圖稿,生產類似病毒的蛋白質。概念雖如此,但執行上仍有困難,最後成功關鍵就在於……人工合成的 mRNA讓細胞受器「把它當成自己人」,然後細胞就會乖乖照做出我們心中的蛋白質了,其概念很接近「病毒自然感染細胞」的過程。 *** 一家三口滿懷理想赴美 回過來說卡林柯的故事,此追朔到1985 年,當時 30 歲原籍匈牙利的她,以科學家的身分,與丈夫與兩歲的女兒,以及縫著 1200 元美金的泰迪熊,飛往美國展開研究職涯。 深信 mRNA 療法的可行性,持續地申請 mRNA 療法計畫的研究經費。然而當時學界普遍認為 RNA 過於脆弱,不可能會有希望,因此她的計畫一再地被高層否決。 經濟健康家庭三重打擊 在缺乏資金和研究成果的情況下,卡林柯在1995年被大學降職,同時間她又被診斷出罹患癌症;此外,丈夫也因為簽證的關係必須滯留海外,只能和她相隔千里。在健康、職場、家庭遭遇到的三重打擊,嚴苛地考驗著卡林柯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