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生
最近因為效果極佳的莫德納(Moderna)新冠肺炎疫苗,讓人開始注意疫苗的催生者卡塔琳.卡林柯(Katalin Kariko),爬文看完她的故事,讓我「起雞皮疙瘩」。在進入故事之前,自己雖不是專家,但先試著以外行人用的白話文陳述一些概念,藉以了解疫苗的原理。
免疫系統合作無間
身體每一個細胞,如同獨立王國,有「正當防衛」的衛兵、有「製造營養」的工廠。當病毒入侵門戶,衛兵就來圍毆病毒,一陣打殺消滅,這時我們就可能有發燒或產生其他症狀,除非免疫調控不佳,使發炎反應啟動後卻停不下來,否則身體多半可自然痊癒。
敵軍偽裝滲透擴散
狡猾的病毒(如愛滋病毒)會假扮友軍,讓衛兵認不出來。病毒滲透進來騙住騙吃,還騙細胞工廠「幫忙生產假友軍」。當衛兵發現時已來不及,病毒的數量太多,正規軍「寡不敵眾」反而被病毒圍殲,人就完蛋了。
傳統疫苗模擬樣板
傳統疫苗怎麼運作?就是把敵軍的「屍體」送進人體,讓免疫系統「練打」。等到真的病毒來時,衛兵憑「既有樣板經驗」狠打猛捶並產生抗體。但是,人體是個「討厭外來物」的組織,此除了可能會引起發炎反應,想要「完美模仿」細胞、生產複雜蛋白質,卻又過於昂貴、困難。
mRNA跟病毒學習
而卡林柯研究的messenger RNA(簡稱mRNA)改「教細胞自己做蛋白質」,即要傳送的不是死病毒,而是送一個包裹(內有病毒的圖檔),把病毒的RNA片段「快遞」進人體,細胞工廠照著圖稿,生產類似病毒的蛋白質。概念雖如此,但執行上仍有困難,最後成功關鍵就在於……人工合成的 mRNA讓細胞受器「把它當成自己人」,然後細胞就會乖乖照做出我們心中的蛋白質了,其概念很接近「病毒自然感染細胞」的過程。
***
一家三口滿懷理想赴美
回過來說卡林柯的故事,此追朔到1985 年,當時 30 歲原籍匈牙利的她,以科學家的身分,與丈夫與兩歲的女兒,以及縫著 1200 元美金的泰迪熊,飛往美國展開研究職涯。
深信 mRNA 療法的可行性,持續地申請 mRNA 療法計畫的研究經費。然而當時學界普遍認為 RNA 過於脆弱,不可能會有希望,因此她的計畫一再地被高層否決。
經濟健康家庭三重打擊
在缺乏資金和研究成果的情況下,卡林柯在1995年被大學降職,同時間她又被診斷出罹患癌症;此外,丈夫也因為簽證的關係必須滯留海外,只能和她相隔千里。在健康、職場、家庭遭遇到的三重打擊,嚴苛地考驗著卡林柯對 mRNA 療法的信心。
機會是給準備好的人
卡林柯憶起當時的想法表示:「我想,也許我還不夠聰明、不夠好。我試著這麼告訴自己:『每件事都已經到位』了,我只需要做出更出色的實驗就可以了!」
困境發生三年後,在影印機前卡林柯認識了研究 HIV 疫苗的同事魏斯曼(Drew Weissman),兩人一同埋頭研究著 mRNA 療法。直到 2005 年,研究終於露出重大突破──他們找到不會引起發炎反應的 RNA 。
慧眼加時勢造英雄
後來,加拿大生物學家羅西(Derrick Rossi)讀該篇論文後嗅到了商機,於2010年成立公司ModeRNA(就是莫德納,Moderna),向賓大買了卡林柯與魏斯曼的研究專利,並邀請卡林柯加入研發治療帕金森氏症與癌症藥物。
2019年底新冠肺炎爆發,美國總統找來各個藥廠,承諾政府負擔開發經費,因為有前面的底子,莫德納在42天就做出新疫苗。三階段人體實驗,效果高達95.30%,十一個月就拿到緊急授權。從現有的數據,mRNA疫苗的副作用最少,沒有引起任何血栓。疫情迫使各國投入大錢,推動mRNA的發展,也對癌症、帕金森氏症與其他疑難雜症帶來了曙光。
***
其實我不知道為何自己「起雞皮疙瘩」,一開始只是想到卡林柯歷經挫折堅持下去的事蹟,還在35年後讓受到COVID-19困擾的全球,產生一線生機。後來,仔細看了疫苗原理(雖然有些很專業的學理、學名看不太懂),但大致明白它的重要概念:
跟病毒學習——猶如病毒自然感染細胞的過程。這也再次教導人類思索在這個造物者所創造的世界中,我們到底該以什麼樣的關係共存,而「非因人類的私慾讓彼此都難以生存」。
再仔細想想,這概念也跟之前看到「IFS自我療癒法」所採取的態度類似,把人本身視同「生態」,接納並慈悲地對待人自我所有的部份(part)——即使是那些極具危險性和破壞力的部份,並且發現我們所有的內在活動,都是出於愛(只是用錯方式)。當我們進一步以這樣的方式來,回過頭看待他人以及他們的部份時,將使我們更能體會到自己與眾生、萬物的連結。
【後記】
今天早上參與網路歐義明神父殯葬彌撒,最後觀看紀念影音時,引述了歐神父於2019年,生前最後一次幫婚配彌撒證婚時說的話:
最重要的,是學習「祂的態度」、學習「耶穌的態度」,用一句話來說明,就是「動憐憫的心」。
不知怎麼,當下我聽了也「起雞皮疙瘩」(雖然這話蠻尋常的);或許是……好長一段時間在思考:要以何種「作為」來「面對」不喜歡的人事物(不是隱忍或假裝),特別是在疫情嚴峻下,充斥各種雜亂紛擾的訊息與作為。
今天想到,重點不在於做甚麼偉大的事蹟(像前線防疫人員),而是一種「堅守自己職分」的「態度」——不管在當下看起來多渺小、沒希望,就像自然生態一樣,各物種其實只是想生存,拉扯過程難免會有衝突,你可以不喜歡,但無論如何「不要以消滅異己為目的」(僅為了貪圖權謀私利),而是像mRNA一般,將之視為誘發生成自我免疫的來源,自然找到生命「共生」(延續)的模式。
2021.05.30 補充:
早上參與聖三節主日彌撒時,聽到大坪林聖三天主堂網路彌撒唱的歌曲《賜給我們平安》(Dona Nobis Pacem),很喜歡這首不僅呼應節日,歌詞從頭到尾「簡單重複」歌名,更貼近置身疫情下,全球人心深切的渴望。
【卡林柯事蹟與mRNA之參考資料】
- 郝廣才(2021)。40年磨一劍 昔日學界魯蛇變疫情救世主。今周刊,1274。
- 蔣維倫(2021)。終結疫情、治癒癌症,從魯蛇到英雄!拯救世界的 mRNA 療法和它的母親。科學月刊,5。
引用本文:http://back2base.blogspot.com/2021/05/blog-post_29.html
相關閱讀:預設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