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長


前陣子看到報導,被譽為「AI 教父」、「深度學習之父」的 Geoffrey Hinton,接受《紐約時報》採訪時宣布,4月時已離開 Google,以便能公開自由地談論:對人工智慧抱有倫理顧慮及風險。 

同類快速同步成長? 

有關倫理顧慮及風險,網路已有諸多討論(預防壞人利用它?)但這篇報導特別讓自己注意的,是Hinton 關於AI 聊天機器人(AI Chatbot)之所以『比人類更聰明』的說明:
它們可以『與自己的同類』即時交流學習。就像一萬個人一起學習,當『其中一個人』學到了新知識,『其他人』也可以『同步』獲得『相同』的知識,這使得 AI 聊天機器人能夠獨立地學習,並即時分享知識,進而不斷提升自己的能力。
」 

人無力招架之正義 

以前,對於類似觀點,想到的多半是網路科技主動餵食,強化同溫層效應而放大彼此「不同觀點間的矛盾」,這部分當然值得關注,但近來又多了些想法。 

社會上對人造成更大的傷害(如集體霸凌、以暴制暴、冤獄形成等),不盡然在於「矛盾」造成的「衝突」,反倒與「從眾效應」有關,尤其出自主流媒體以「合理化」的論述、備受尊崇(信賴)者隨意的一句話,主導出來的「主流正義」,易使人不假思索地接受。 

聚光燈下的同理心

受害者不免講錯或記錯,那麼恐怖的事情發生了,怎麼可能記下所有細節?但被告卻不同,他們必須記住所有細節,否則就是說謊。
……
人不可能完全沒有同理心,就像我們不可能沒有憤怒、羞恥或仇恨的情緒。但有時同理心就像是聚光燈,光束範圍十分有限,只照得到特定對象,很容易造成偏誤。 
……
每個參與審判的人都沒錯,但同時他們可能都錯了。沒錯的部分是指大家都沒惡意,而錯的部分是指大家都太正義魔人了,於先入為主的懷疑下,不斷地尋找支持自己論調的說詞,進而忽視了其他矛盾的部分。
」 
~《無罪的罪人》(陳昭如,2019)

根植善以除惡務盡? 

換言之,社會上常透過倡議宣導或爭取權益來「保護弱勢」,此儘管重要,但其一旦取得「更大優勢」時,很容易變本加厲做出比「讓自己唾棄」的一方更激進的行為──想藉此滌除過去遭受惡的記憶。 

那麼,在維護正義的過程中,要如何避免陷溺惡的極端? 

以前會認為「在心中根植善念」便能排除惡,誠如「撒種的比喻」(瑪13:19-23)提到之各種情況,回應到生活中也並不陌生。

像是……不了解而盲從之信念,經不起「三言兩語的挑撥」產生動搖;美好氛圍下欣然接受卻未内化的善念,常難以「面對殘酷現實」;自詡理性地過度盤算,看似「掌控許多實則陷溺虛幻」;唯有悉心面對生活自然培養韌性,有一天將能「厚積薄發」。 

竭力「以善伏惡」固佳,但自己也發現到:因人的軟弱與限度,在建構善的過程,可能會產生不可避免的扭曲。

人們常常記得的,是不曾發生過的事,或是和事實不符的事。

我們收到錯誤的訊息,不只是『我們被有意地引導詢問』, 還有如果『其他的證人在有意無意間透露』出一些錯誤的訊息,或是我們看到『媒體報導關於我們可能曾有過的經驗』, 所有這些經驗都會製造機會來『誤導我們的記憶』。......

我們無法確實地分辨真實與錯誤的記憶,我們必須自己證實。
這個發現讓我更能忍受每天面對記憶錯誤,尤其是親友所犯下的記憶錯誤
」 
~伊莉莎白.羅芙托斯 (Elizabeth Loftus)《虛構的記憶》 

 

良莠共存悉心成長

或許……人在現世很難確保任何情況下都能持守良善,面對生活更無法避免錯判事與錯怪人(不管是人對己或己對人),所以才得「讓麥子和莠子一起長」直到收割時;屆時先收集莠子捆成捆燃燒,再把麥子收入倉裡(瑪13:24-30) 。

對我而言,致力「在心中根植善念」時,善的種子常很難「一次到位」撒在好地裡,更無法「一勞永逸」,而是時不時地落在路旁、石頭和荊棘之中;但是,在起伏的過程中,越來越能接納「讓麥子和莠子一起長直到收割的必要(儘管仍然「不喜歡」莠子),好讓自己有機會從換位思考的領會中,悉心地修正而走向更恰當的途徑

儘管看到一切,看到最大的幅度,卻須在不多的事,在最小的幅度上運作。......

為真正、有效的改變奠定基礎總是需要時間,這就是分辨的時間。有時分辨反而激勵人立即做『最初打算以後再做』的事……觀望身邊的標記,聆聽所發生的事件,瞭解人,特別是窮人,分辨常是在上主臨在時實現的。

我的選擇,即便與『生活常態』有關的選擇,就如使用『不起眼』的(汽車),都與靈修分辨有密切關聯,讓它符合來自事物、人和閱讀時代標記的需要。

在『上主內』分辨引導我以『我的方式』進行治理。…..

這就是為什麼我不信任突然作出的決定,我總是不信任第一個決定……我必須等待,作內心評估,爭取必要的時間。分辨的智慧,彌補人生不可避免的曖昧,使人找到更恰當的途徑,所找到的並『不常』是『看上去強而有力』的途徑。

【後記】

2023.07.23 看了讀經推廣中心常年期第十六主日 ,幫助自己更深刻體會在現世一起長直到那日子來臨的意涵。

莠子,是一種「特殊的雜草」,剛剛長出來的時候,外形和麥子相似,難以區分。但是等到成熟時,人們卻可輕易的在麥子中辨別出它來,因為莠子所結的果實是黑色的,和金黃的麥穗截然不同。 

在收割時,人們用鐮刀割下麥子和莠子,同時將二者分開。工人把莠子集中綑綁在一起,以便後來焚燒,這些雜草是「當時很好的燃料」;而麥子則被收入糧倉存放,供日後食用。 

耶穌並非天真的理想主義者,祂清楚知道,一直都存在著反對天國的邪惡勢力。祂邀請一切人進入天國,不斷給予人悔改的機會。

整個比喻強調的重點就是,莠子和麥子「終究將被區別開來」,各自有其不同的命運。


相關閱讀:違和感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