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才能源自非常之破壞?--意外的天才
關鍵字:自閉症學者、天才、左腦、右腦 、額葉
不少看過電影「雨人」(Rain Man):或許對由老牌影星達斯汀霍夫曼(Dustin Hoffman),飾演自閉症患者,即時數出打翻一地牙籤數目的那一幕,印象深刻。
剛好有機會看到「國家地理頻道」,介紹「意外的天才」(My Brilliant Brain:Accidental Genius),從「自閉症學者」衍伸了幾個觀點,看完後再次讓人驚嘆大腦浩瀚無邊的構造與知識,實在遠超出人類的想像。
天才是天生的?
心理學家達若催佛特:「自閉性學者(autistic savant)的定義,是擁有特定天份的智能障礙者,天才跟自閉性學者的差別,就在於智能障礙,如果沒有智能障礙,就是天才。」在印象中多認為他們所具備的特殊才能,如:無師自通的藝術創作(繪畫、寫作、音樂等)、超強的瞬間記憶(像是照相機or錄音機)、數學運算能力…等,是異於常人天生的特殊才能。但有其他個案顯示:除了天生之外,一般正常人極有可能因特定原因而逐漸產生該能力。
個案一:原本有自閉症到了三歲仍無法說話兒童,可畫出栩栩如生的馬匹,後來學會說話後,該能力便消失。
個案二:喪失雙胞胎的醫學專家,在身心俱創後出現無法抑制大量寫作的行為模式,不管睡覺、騎車時,寫滿了字條甚至寫在手上。
個案三:因差點致命的腦部傷害,造成腦腫瘤壓迫掌管思考、計劃及執行力的「前額葉」,復原後在一次偶然機會,拿起過從未學習過的畫筆,發現創作靈感,源源不絕。
當左腦受損時,右腦便會接管
人類右腦最先發展,後來左腦才逐漸發育,故隨著人類成長演化,會規範大腦原始單純處理低階接受訊息的區域,而逐漸發展語言、邏輯等能力,逐漸注重高階訊息處理,改為注重「整體」,忽略組成整體的「細節」。
但從上述個案,以及實驗證明:當左腦以儀器壓迫或受到傷害時,會有產生類似自閉性學者的能力,這也顛覆傳統發展藝術能力,需要高智識與學習才能具備的論點。
以科學自由操控大腦發展?
綜上研究,有科學家指出:或許有一天科學進步後,可以透過儀器操控,暫時抑制腦部某些區域功能,而讓人發展出特殊才能。只是大腦的各區域,有超乎人類理解與想像的精密互動與合作,將來還有待觀察。
沒有全方位的天才,不受既有成見束縛
撇開科學的角度,個人倒是想到:造物者讓人腦各區域,透過自然的機制,因應天生或外在環境,而有獨特的演化。就像在人的團體中,沒有全方位的天才,需透過專業分工,以共創團體最大效能。
此外,雖然人在逐漸成長發展出邏輯整體思考模式,而逐漸忽略細微處,但也要省思,這種發展出來的複雜架構,可能產生既有成見。或許就像小孩,雖無法表達結構化的思維,但卻可以不帶成見的看到大人所忽略的單純原貌。
異常變正常,以平常心看待與尊重每個人
如果有一天科學真的證明,現今我們認為異常的才能會變正常,我想可能是該實驗的最大意義,因為所謂的「異常」是超乎人知識的理解,而非錯誤或低階的行為,當了解這類知識後,更該以平常心看待與尊重每個人。
引用本文:http://back2base.blogspot.com/2007/12/blog-post_25.html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