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視與俯視

最近分別從不同好友處收到同一封mail,好奇查了出處來自《『為什麼妳要道歉…?!』牛頭叔叔說故事037》,因自己未觸及「當時情境」,故不便評斷其「所有」處置與想法。

但是,對於文章內容提到的一個觀點:

「小孩真的犯錯了,家長不必急著去道歉:…要道歉的是小孩子,所以小孩必須在過程中了解『錯在哪』!……『不積極作為』其實就是一種『作為』,但是家長必須耐住火候!…引導小孩子從單一事件,了解到『如果再有近似的情況,該怎麼辦?』…讓小孩子自己知進退,這才是教育!」

倒是頗為認同。

這也讓自己聯想到先前看過《動物星球頻道》播放生態保育節目《加勒比動物面對面安可精選-精采一瞬間:哥斯大黎加》。

遠從幾百哩海域外,自發性不約而同集體游到海灘

哥斯大黎加(Costa Rica)這個國家,其分隔太平洋和大西洋,其名字是哥倫布(Christopher Columbus)取的,在西班牙話裡的意思是豐富海岸,而該國當之無愧,因為這裡有三萬六千多種物種。

節目中生態攝影專家的主要計畫,是探訪哥斯大黎加Nicoya半島Ostional海灘的欖蠵龜(Lepidochelys olivacea)。欖蠵龜是唯一會同時集體上岸產卵的海龜,該現象稱為arribada是西班牙文,意思是arrival by sea。

欖蠵龜在海裡游動輕巧,但到了陸地行動相對減緩。目前人類並不確定,為何成千上萬隻會在同一時間,自發性的從幾百哩外海域集體到達產卵,有些科學家和生物學家相信,其產卵的時間受月亮周期和潮汐漲退所影響,或許這樣有助於牠們爬行上岸。

據估計每年產出4千萬個蛋,50天以後才孵化,這段時間海岸的其他物種如禿鷹、魚、流浪狗、人類等都可能來擷取蛋。其中約5%存活率,換言之實際存活的蛋也只有200萬顆。

而破殼而出的欖蠵龜寶寶,面臨第一道關卡,即牠們必須奮力爬出沙坑,擺脫遭到活埋的噩運,接著才能展開牠們重返大海另一個充滿變數的長征。


莫忘「當地居民」也是生態的一部分,化育其融入在地環境

剛開始想到海龜瀕臨絕種,加上看到沙灘上剛出生海龜蛋被吞噬,及小海龜孵化後辛苦爬行畫面時,難免令人心生不忍,會想「保護」蛋與「協助」小海龜爬向大海。



但根據實際觀察瞭解後,才知當地居民將第一批產下的蛋撿拾,除了供生活所需外,也可避免第二批arribada的海龜採壞了沙灘第一批所產下的蛋。

後來政府立法特准,當地居民可收集首輪生蛋季節在海灘上產下的小量海龜蛋,並委由他們組織協助清除垃圾、巡視海灘不被外來觀光客濫採。從這當中也讓我們明白一個重要觀點:

「當地居民」也是整個生態的一部份,因此透過教化溝通方式,真正融入在地環境。

「注視」相關成員深入感受「各別立場」,「俯視」當時情境「整體互動」

之所以將這則保育報導,跟前面收到的mail故事聯想在一起,是因為自己發現生活當中人們很容易在「耳聞或乍見」被欺凌或需要被保護的事件時,因著自身正義感使然,會馬上「跳出來」作立即反應。

可是當我們「注視」事件中相關成員,深入感受「各別立場」後,重新再拉大視野「俯視」當時情境下「整體互動」(包括利益與衝突點)時,會有截然不同的體會,或許慢慢朝著在「第一時間」內「不睹惡生嫌,不觀善勤措」的方向,以免貿然作出「片面的保護」,卻反而造成「生態的傷害」。

再仔細想想,對於有些人與事,在情感上真的令人難以忍受,另方面理智卻告誡自己需要嘗試接納它,卻往往因做不到而有些懊惱。但或許可以改從另外一個角度,不再只是將「焦點」放在這單一個體,而是從跟他相關的一些事物與整體情境,然後重新檢視造物主對這個生態「後續的安排」,或許比較容易調適。

就像《為什麼不能把蚊子殺光?》一書提到:

生物產品如果用現代的術語來解釋,產品研發時間大概是六千萬年,產品經過幾百萬年的測試,而整個研發計畫的費用是『零』!
……如果我們可以用『遠見、想像力、熱誠與尊重』來經營的話,生態體系將供給我們大量的新資源、產品與服務。


這樣的感覺,就像素有「田園民歌鋼琴演奏者」之稱的作曲家兼鋼琴家的喬治溫斯頓(George Winston),在December專輯中演奏曲《Thanksgiving》,以平和曲調,娓娓奏出對生命自然的詠嘆與感謝。



引用本文:http://back2base.blogspot.com/2009/06/blog-post.html

相關閱讀:遠喜鵲、親烏鴉?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