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受力

近來流行所謂「打假新聞」,政府還編列預算想整頓。其實,假新聞也不是一天兩天的事〈大張旗鼓……是因選舉到了?〉尤其,在社群媒體推波助瀾下〈出現於顯目之處、呈現出聳動標題〉,使得不少人「難以防備」地邊罵邊看。 這樣的感覺也讓我想起:曾有一位日本網友寄信給製作電影 《神隱少女》 之吉卜力工作室詢問,想知道精采故事背後,宮崎駿想傳達之概念為何,並獲得相關回覆。 ****** 其一:千尋的父親吃的那些不可思議的食物,到底是什麼? 「我們也無法明確地說出是什麽食物,但是就是想要表達那是一種只有異界才有的另類食物。那看上去像雞的食物,千尋的母親有說『連骨頭都熟透了!』顯然……『 真的 』雞肉『 不會如此 』。 另外,湯婆婆有提到那是給客人的食物,為了招待神明而準備。你可以把這些食物理解為『為 誤入異界 的人類設下的一種 陷阱 』。」 其二:為什麽千尋父母會變成豬? 「千尋的雙親並不是在吃下食物的瞬間就變成豬的,而是『 漸漸地 、 慢慢地 』變成了豬。因此,可以說變成豬的關鍵不在於吃了食物,而是『 吃了還想再吃 』的『 行為 』。」 其三:千尋是如何通過湯婆婆的「最後試驗」? 「最後關頭,千尋展現出這樣的能力是因為她『 先前 』通過了 重重的考驗與試煉 ,讓她獲得了『 生存的力量 』,擁有這種力量,足以讓她輕鬆地 辨識 出她的父母根本就不在那群豬裡。」 ***** 我想,這個「入口即化」、「難以抗拒」的奇妙食物〈訊息〉為何,除了無法界定清楚外,也讓人防不勝防,與其一再地怪罪它蠱惑人,不如坦然面對自己的軟弱,意識到讓人一再想吃的行為之潛在因素,進而激發面對考驗的力量。 「 地窖裡有老鼠,不是由突襲造成,突襲只是讓老鼠無法躲藏而已。同樣,我的壞脾氣(軟弱)也不是由事件的突發造成,突發事件只是『讓我看到自己』的脾氣如何壞而已。 …… 我可以在某種程度上控制自己的行為,但不能直接控制自己的性情。 我們『是甚麼』比我們『做甚麼』更重要,倘若我們做甚麼之所以重要,主要是因為它證明了我們是甚麼 ;那麼,我『最需要經歷的那種改變』,我憑自己主動直接的努力無法實現。 這一結論同樣可以用於我的好行為。 …… 有多少出於對輿論的畏懼或想要炫耀的欲望? 有多少出於固執或優越感? 這種固執或優越感,在另一種情況下可能同樣會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