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心一笑

今天看到聯合報一則短文「爸比在道歉嗎?」,內容挺有意思。

因「感受幸福」,而無顧忌地開懷大笑

大體上是描寫:父親專心上網時,因兩個女兒的嬉笑聲而被惹惱,氣沖沖並對女兒說:「妳是有病喔?」結果女兒既傷心又氣憤地對母親抱怨:「我沒有病,我只是喜歡笑,爸爸為什麼要這樣說我?我又沒有病……」並流下委屈的淚水。

母親便跟父親溝通:「孩子只是喜歡笑,你這樣說她,她心裡真的很難過。」並在留言簿上寫下:「親愛的:我們都很愛您。因為您讓我們擁有幸福溫馨的家庭,小孩才能這麼快樂與『無顧忌地開懷大笑』。謝謝您。」

溢於言表的另類道歉

後來女兒開心的跟母親說:「和爸比和好了。」並神秘地說:「爸比說:『我是要給妳一個警惕,世界上有很多不理智的人。』」

母親擁著女兒說:「爸比不習慣跟自己的孩子道歉,他雖然沒說出道歉的話,但這已是他表達歉意的最大誠意了。」便和女兒對於此「另類道歉」,彼此相視,會心一笑。

「關心」與「管控」,在於一念之間

這也讓自己想起,之前聽過「全民大講堂」──《用心溝通零距離》~張淑瑩,部分演講內容。

她提到小時後覺得嚴肅的父親總想「管控」她,加上自己個性獨立並帶些叛逆,而彼此有些隔閡。後來慢慢入社會後,逐漸調整自己的「觀感」,進而改變行止。如有一次開車載父母,一路上她跟母親大聲嬉鬧說話,父親則是一路上「專注發號施令」要她聽令左轉右轉。

原本她覺得不舒服,自己這麼大了,父親還要「控制」她,但後來「心中轉換念頭」,想到父親只是專心告訴她如何駕駛,完全「沒有制止」她和母親一路上的「嬉鬧」,才讓她們母女得以開心平安的開懷大笑與交談,所以反而應該謝謝父親。

換我們學學「彩衣娛親」的老萊子

她還分享,曾因長年在外工作忙,有一次回家,父親沒好臉色說她只關心自己的學生卻不顧家人,乾脆不要回家算了,說完也不招呼她吃飯就走了。她想了一下,便上前摟住父親表示:雖然很愛學生,但最愛的還是父親。不多久,父親面無表情的要她快去吃飯,這時候她和母親「會心一笑」…她知道嚴肅的父親,因為她放下身段撒嬌而軟化。

如今,父親雖已過世,但在她腦海裡的記憶,小時後跟父親緊繃的關係,早已被近年來跟父親促膝而談的情景所「淨化」,而隨著年歲增長,越能感受到父親的愛。

先提醒自己:「他是我摯愛的家人或好友」

家人或朋友間,常因「太熟悉」,而不自覺做出一些「白目」行為,或是「太在乎」對方,而讓關心變得有些「笨拙」,最後反而惹得對方生氣與難過。

我想,在學習一些「溝通技巧」與釐清思緒前,或許先提醒自己:「他是我摯愛的家人或好友」,用這樣的「基準點」再來解讀,想法就截然不同了。自己也聯想到以前看過的一句話,或許可以詮釋這樣的感覺:「了解你的長處,包容你的缺點,並隨時準備原諒你的人」。

然後,就這樣…,毋須贅言,彼此以「會心一笑」收場!

引用本文:http://back2base.blogspot.com/2008/03/blog-post_18.html

相關閱讀:不只是朋友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