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著與執迷

今天看了Ettoday東森財經台於每週日之15:00至16:00撥放的紀錄片,介紹白努力與流體力學、阿貝與顯微鏡、布萊爾與點字系統,這些中學曾經讀到的科學家,除了以生活化的方式使我「溫習幾乎遺忘」的物理學之外,令自己印象深刻的,是幾則他們在受到矚目前的一些事蹟。

兼顧興趣,提升視野,努力跨越至親的嫉恨

白努力(Daniel Bernoulli,1700-1782),伯父與父親均為知名的數學家,他的父親原本安排他成為生意人,但白努力從小便對微積分充滿興趣。一直到13歲,父親終於認同且指導他,但父親堅決反對白努利以數學研究為工作,白努利雖照父親的意思研究醫學,但一直難以忘情於數學。

後來白努利得到多項獎項,也在他三十歲時對於「流體動力學」有相當研究與斬獲,但父親並不接受他,因為他無法接受兒子的能力與他相當。父親還剽竊白努利的流體力學研究,父子關係破裂,白努利改將研究方向轉向藥學及生理學,並陸續有更卓越的表現,終生未娶的他於82歲死於貝塞爾(瑞士)。

面對經濟現實,調整實踐理想的模式

恩斯特‧阿貝(Ernst Abbe,1840-1905),從小出身貧寒,因才能而被蔡司網羅從事顯微鏡的設計和研究,用傳統的幾何光學計算方法,對顯微鏡物鏡頭的像差修正,提出光學鏡頭的「正弦定律」成像原理論,改善顯微鏡原本模糊的問題。

後來因為自己與家人陸續生病,在經濟困窘情況下,而不得不與蔡司公司簽約入股,將所有研究歸公司所有,也因此喪失參加其他學術研究團體的機會。後來蔡司公司老闆死亡,他成為公司經營者,經濟也逐漸好轉,此時他不但倡導員工每日工作8小時,並給予休假與獎金,後來退休後,還撥出經費投入相關研究。

感受個人眼盲之苦,萌生點字發明;心繫廣大盲生幸福,挺身推廣理念

路易斯‧布萊爾(Louis Braill,1852-1809),父親在他二歲時,因使用工具意外將一眼刺盲,不久又因感染導致另一隻眼睛發炎而雙目失明。10歲的時候進入「皇家青少年盲人學校」(世界的第一所盲生學校),主修管風琴,成績卓越。

12歲的布萊爾接觸巴比爾發明的十二點書寫系統,雖可讓盲生以觸摸方式讀字,但面積較大而難以讀取。布萊爾想起小時候父親給他的骰子原理,於16歲時發明了「六點點字法」。兩年後畢業,學校聘請他留校擔任老師,後來他更發明以4個點在空間的分布,表示音樂8個主要音,從此盲人可以閱讀歌譜,並可以自己作曲。

可惜,後來盲校新校長反對點字,並開除布萊爾,造成盲生進行大規模的抗爭,也是史上第一個盲生抗爭運動,經過艱辛過程,校方終於了解並重新聘用布萊爾。後來他公開示範了點字法的應用,引起重大迴響,從此盲人點字有了統一的系統。

跳脫「執迷」於「表象正義」,而「執著」於「真正理想」

或許有感於近來台灣太多以「民粹運動」訴諸悲情,使不少人「執迷」於「表象正義」,而造成族群分化與對立。因此,今天重新再看到這些科學家事蹟,感受特別深。

我想,古今中外讓人感念並廣傳於後世的學者,除了專業學術上的成就之外,在於他們「寬廣心胸」,努力實踐「真正理想」所展現出來的那份「執著」。而這樣的執著與執迷最大的差別,或許就在於……

「執迷」使人們只「聽見個人」所知與所願;「執著」則喚醒人們「傾聽彼此」的心聲。

引用本文:http://back2base.blogspot.com/2008/12/blog-post_14.html

相關閱讀:有條件的妥協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