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睡眠後的奇境

關鍵字:睡眠、夢、快速眼動(REM)、神經傳導物質、血清張素、正腎上腺素

日前小外甥女因在學校遇到挫折,加上感冒身體有些不適,顯得有些焦躁,並沒頭沒腦的表示:「心理很不高興時,特別覺得想睡覺」。

這也讓自己想到之前聽過《洪蘭女士:要求學習先讓孩子睡飽》演講,與《紐約世界周報:閤上眼,大腦展開新的學習(As Eyes Close,Brain Opens Up to New Lessons)》報導,大致彙總摘錄如下:

睡眠時,大腦協助「去蕪存菁」

眾所皆知,睡覺可讓「身體轉為休息」,近年來因「核磁共振成像」(MRI)技術,讓人發現在特定睡眠週期時「大腦開始工作」,在睡眠中人們會打開記憶的光圈,看得更寬廣。

嬰兒睡著時,仍會做吸允動作,閉上的眼球也會顫動。波士頓醫學院的神經科學家蘇比莫‧達塔(Subimal Datta)說:「醒時,千百件事同時發生,圖書館是爆滿的…人醒著時,大腦還會在人不知不覺中,下意識蒐集許多有用的資訊….睡眠時,人們才會出現這種清除超載的特殊狀態,而這些快速眼動處理,有助於儲存重要資訊。」

睡眠不同階段,交替發生

睡眠大體上由「快速眼動」(Rapid Eye Movement,REM)以及「非快速眼動」(NREM)兩個階段組成睡眠週期。
其中「非快速眼動」睡眠又分四個階段,第一階段為:潛眠期(Light Sleep),好比看書時字像是在跳舞,每個字都認得,但不知道內容說些什麼;第二階段是:「快速眼動」(rapid eye movement - REM)與熟睡的中間階段(True Sleep),此時脖子已無法撐住而搖晃;第三與四階段是:熟睡期(Deep Sleep),會趴下來睡,甚至不受外界聲響所干擾(如921地震有人還睡著即為此時期)。

第四階段睡眠時,分泌血清張素(Serotonin,一種常見神經傳導物質,負責引發鬆馳,調結管理情緒及睡眠)、正腎上腺素(Norepinephrine,一種常見的神經傳導物質,和人激起狀態息息相關,如打架、新陳代謝率、血壓、情緒和心情)、生長激素,也因此有俗諺「一眠大一吋」,是有根據的。

遇到瓶頸,休息後再思考,若是睡覺效果更好
美國有實驗將智力差不多的大學生,隨機抽樣分成兩組,第一組是早上十點來學,做一遍題目,不管有沒有做出來,晚上十點再來;第二組是晚上十點來學,也是做一遍題目,回家睡覺隔天早上十點再來。結果發現兩組都在「遇到瓶頸」時,「暫停一段時間後再思考」都有進步,其中第二組「有睡覺」的又有更明顯的成效。

經由夢境,大腦產生新發現與自動調節
研究還發現做夢時,大腦比平常活化更厲害。以色列把士兵調來分成三組:第一組學了四十個生字可以睡、第二組學了四十個生字不准睡、第三組學了四十個生字可睡不準作夢,只要發現眼球轉很快(即「快速眼動」,REM),就叫醒他。隔天早上叫醒時,發現第三組「不准做夢」學習記憶結果最糟。

夢是白天看過的東西,只是「注意力會有瓶頸」,不會進入意識界,但「會進入大腦」,在夢裡會拿出來整理。歷史上有不少在睡夢中,產生新發現的例子。

如:俄羅斯科學家門得列夫(Dmitri Mendeleev)的元素周期表,就是在睡眠中排出來;19世紀的德國化學家凱庫勒(Kekulé﹐1829~1896)就是因為夢見一條蛇咬著牠自己的尾巴,而想到苯的結構可能是「環」狀;高球名將傑克‧尼克勞斯(Jack Nicklaus)在內的運動員,也都表示曾在睡夢中茅塞頓開。

另外有實驗發現,五天不給睡覺,第六天一睡覺時,馬上夢到踩樓梯。這是因為肌肉張力要五~十分鐘才能放鬆,當五天不允許作夢,一睡覺若馬上做夢,可能會夢遊,故大腦會「自動調節」才會有踩樓梯的夢,讓肌肉張力消失。

尋找到適合睡眠週期時間

這讓我想到,以前看過日本節目,也有類似實驗,人在第四期熟睡時是很難叫起來,最好的清醒起床時間就是「結束快速眼動」的時候,即眼球轉動後,突然不動時,是最好叫他起床的時候,旁人便可記錄該週期然後叫醒他。

如果是一個人,可以自己大致做睡眠紀錄,幾點睡、幾點起來最舒服,觀察自己的睡眠週期後,或許鬧鐘轉那時候就是起床的最佳時機。

試著與生物節律同步

感覺上,不管是上述有關睡眠與夢境重要性的研究,或是以前聽過許多幫助睡眠的方法,像是配合「退黑激素」(Melatonin)在天黑時開始分泌,要人晚上睡覺,早上日照自然起床,或是按摩手腳反射區「太陽神經叢」或「神門穴」,還是晚上不宜飲用刺激性飲料…等,看來都有一個共同點:「試著與生物節律同步」,讓大腦以自然方式調節。

因此,雖然這方面研究一直在改變,市面上也出現了令人眼花撩亂的健康食品與課程,但或許最簡單有效方法,即學古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或小嬰兒「累了就睡,餓了就吃」。

轉移與淡化,要不就…明天再說

我想,白天當中不管是大人或小孩,難免接收到另人煩惱或恐懼的訊息,到了每日末了,「基於責任感硬撐苦思」,反而因「加深印象」而更難過,不妨轉移注意力或轉換心情(看看爆笑片、卡通、聽音樂似乎效果都不錯)。

要不就像《亂世佳人》(Gone With The Wind),郝思嘉最後所說的…. ”After all,tomorrow is another day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