瞬息萬變「e世代」中,依然不變的…
近日有機會填寫有關「教育的目的」問卷,自己不是教育專家,只能努力思索腦中「殘存」經驗,也搜尋網路相關「教育專業評論」(像是:雜誌報導《丹麥VS.台灣》)。雖然精闢,但在套用到台灣目前實際情況時,或許是整體主客觀條件差異太大,總有「隔靴騷癢」的感覺。
剛好今天看到報紙頭版:「兄弟賣粿,籌錢救獄中母」的報導,讓自己跟近日蔣友柏一系列嗆聲,並提到「台灣教育」聯想在一起。
鐵窗阻隔母子的相聚,卻無法切斷彼此親情的關懷
就讀國中年僅十五歲的潘孟元,小年夜晚上,眼睜睜地看著繳不出罰金被通緝的母親劉杏娥,被警察帶走;為救母出獄,他向學校請假,但要弟弟正常上學,並瞞著師友賣粿籌錢救母。
劉杏娥識字不多,靠做發糕、碗粿養活一家,當初因欠錢曾將郵局帳戶借人使用,未料成了詐騙集團人頭戶,被依詐欺罪起訴。在鐵窗這頭的她,心中思念的是,開學了,兒子沒錢繳學費,便向看守所管理員求助,這才被發現。
總把別人眼光擺一邊,想說什麼就說什麼的蔣家後代 - 蔣友柏
身為蔣家後代與媒體寵兒的蔣友柏,除了日前大聲嗆國外設計師都是「塞」之外,還回應學生說好神公仔懷疑被他抄襲,提到這種老師鼓勵學生發聲,卻藉此炒作的情況,讓「他覺得台灣教育出了問題」。
近日還在部落格批四年前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選輸不認輸」,帶著支持群眾大鬧台灣三個月,把台灣這個國家的「民主形象」整個的給玩low(遜)掉了。
「判斷事情的本質」而非「論斷別人的是非」
對於蔣友柏有關教育的評論,自己不想給予太多「主觀評論」,因為社會已「充斥太多沒有建設性的評論」。只是覺得「公眾人物」常為媒體焦點,對於廣大的「閱聽人」,正面或負面影響無遠弗屆,似乎該多「善用」而非「濫用」自己的言行對社會的影響力。
不管是「公眾人物」或「井市小民」,或許該回歸「判斷事情的本質」然後「想想自己能做的事」,而不是「論斷別人的是非」但卻「隔岸觀火甚至煽火」,這樣只徒增紛亂,並無法真正解決問題。
受制式教育不多的母親,在日常生活中,給予兩兄弟最珍貴的身教影響
媒體版面,除了類似上述一些國內「名人論述」外,也有不少其他「先進國家的經驗」,但畢竟國情不同,且「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驚嘆之餘,若驟然全盤移植,並不適合。更重要的是,很多時候我們很難要求別人,卻可多花些時間思考自己可做什麼。
就像,潘孟元「做粿救媽媽出獄」的新聞中,從母親被警察帶走時,留下兩千元,他和弟弟都捨不得花,因想母親出來時就可以少存兩千。而當知道就母親的罰金需十二萬,更是努力賣粿賺錢「救媽媽回家」,辛苦微薄的利潤,雖離罰金還遠,但兄弟兩「信心滿滿」。
從小兄弟的身上,看不到悲情卻「滿懷希望」,並永遠都在思考「自己能做些什麼」。在這旁人「看來不起眼」的方式中,卻蘊含「最大的能量」,因為這是受制式教育不多的母親,長年辛苦撫育他們時,所給予「受用一輩子」最珍貴的「身教影響」。
因為謙卑,所以能看見更多;因為感恩,所以會回饋擁有;然後帶來希望
因此,在開放與快速變化的「e世代」,儘管人人都可自由表達「個人意見」,但在此同時,或許也該秉持「自我教育」的基本精神-「謙卑與感恩」,因為謙卑,所以能看見更多;因為感恩,所以會回饋擁有;然後,在延伸自己視野的同時,也帶來無窮的希望。
就像是古詩「巨人肩膀上的侏儒」(dwarves standing on the shoulders of giants):
我們就好比坐在巨人肩膀上的侏儒
(We are dwarves sitting on the shoulders of giants.)
我們比巨人看得更多更遠
(We see things more the ancient, things more distant.)
但這並不表示我們視覺的銳利和見識的偉大
(But this due neither that the sharpness of our own sight)
而是眾多祖先把我們推舉到高處的緣故
(nor the greatness of our own stature ,but because we are raised and born to loft by the giants of mass of our ancestors)
~中古時期英格蘭教士學者--索爾斯堡的約翰〈John of Salisbury,1159〉
引用本文:http://back2base.blogspot.com/2008/02/e.html
(But this due neither that the sharpness of our own sight)
而是眾多祖先把我們推舉到高處的緣故
(nor the greatness of our own stature ,but because we are raised and born to loft by the giants of mass of our ancestors)
~中古時期英格蘭教士學者--索爾斯堡的約翰〈John of Salisbury,1159〉
引用本文:http://back2base.blogspot.com/2008/02/e.html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