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聯性產品分類應用-以blog分類為例

關鍵字:關聯性產品、分類


「資料庫行銷」是「行銷研究」的方法之一,一般適用於「客戶關係行銷」 (Customer Relation Marketing)。

其中,「關聯性產品」分類,對於行銷利潤之創造,更為重要。

說明:「商品屬性」與「消費行為」分類

如:早餐「喜瑞爾」,就「產品屬性」看來為餅乾,但就「消費行為」來看,屬於早餐食品,所以可能就跟牛奶放一起,而非與餅乾放一起,以方便消費者購買。

此外,若有曾在美國最大網路書店「亞馬遜」(Amazon)買書的經驗,也可發現消費者(如:甲),曾經購買某類書籍時(如A類),他們便會根據與該A類「同群組購書行為」的其他消費者(如乙也買過A類),一起作為「目標客戶」,並將該群組消費者可能購買的書籍(如乙還買過B類),一起歸為同一類(即A、B書都歸同一類)。下次要促銷B類書籍時,除了寄給乙外,也會寄促銷DM給甲。

但若就傳統圖書屬性分類看來,A與B類書,並非屬於同一類,這便是除了傳統以「商品屬性」內容來做分類,而以「消費者行為」模式,來做關聯性產品的分類原理。

自己想到或許也可在blog的文章分類應用,在傳統以「文章屬性」作分類外,另外增加以「閱讀行為」來分類。

實例:blog以「文章屬性」分類,如:「內容類別」

事實上,即使以內容屬性分類,也有各種不同的切割標準,但因以內容為主,故只要「訂出原則」,便可依此遵循,故是屬於「靜態分類」。

因自己的blog是以日常心得為主,並將相關知識落實在生活上應用,故依照以下列原則區分:
0.blog源起:當初為何建置blog的經過。

1.我的blog:一般生活心得與聯想。

2.信仰生活:信仰讓「自己」在生活當中所產生的「體會」。

3.人腦初探:從腦科學研究,衍伸生活體驗。

4.活用管理:運用管理或科技知識於日常生活。

實例:blog以「閱讀行為」分類,如:「個人意向」

因blog除了自己用來記錄「當下心得」外,也會在「特定情境感受」之下,再回過頭「檢視過去」,此時傳統文章內容分類,就不適合。因為特定情境,會跟「人的閱讀意向」有關,而這類文章可能是「跨不同文章內容類別」。

雖然blog有提供輸入字串作「全文檢索」,但有很多時候,整篇文章內文裡,不見得有該「特定情境感受」的字串,而是在完整文章中透露出「整體的意向」。(如:意向為「希望」,但文章裡面可能找不到希望的字眼,但看完內容後,卻可感受到傳遞希望的訊息)。

後續維護可能面臨困難

當然,自己blog應用簡化了許多,如:使用者目前僅「以自己為意見樣本」,所以在分析閱讀行為,較為容易。若將來考慮更多使用者樣本,可能要視需要而做更複雜的行為調查(如:問卷、網路點閱統計…etc.),屆時統合也較難。

此外,人的行為分析,本屬於「動態分類」,可能隨時間與經驗改變,而有所調整,故需要定期維護。

思考「文章帶給自己的感受」,界定出「個人意向」,使文章精髓進入腦海

但是,不管怎樣,自己blog作這樣分類,其實有一最主要目的:「真正咀嚼內容」。因為,不管是自己或是別人的文章,看完後思考「文章帶給自己的感受」,然後嘗試界定出「個人意向」,這樣文章精髓才會真正進入腦海裡,真正成為自己的一部份。

引用本文:http://back2base.blogspot.com/2008/02/blog.html

留言

  1. 查詢資料時,
    逛到這個部落格,
    很有內容。

    回覆刪除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