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整理~參考「庫存異動-收貨管理」
關鍵字:資料整理、收貨管理、分類
在這個訊息爆炸的時代,整個資料整理過程,是一項重要卻又瑣碎的工作。
自己倒是想到或許可從「庫存異動-收貨管理」部分概念,來聯想如何將手邊龐大的原始「資料」,轉換成可用「資訊」。
原始資料類型(類似:收貨來源)
大致分為1.特定資料(進貨),2.不確定資料(退貨),內容如下:
1. 特定資料(類似:進貨):
因為內容明確,故可以直接成為資訊使用,故放到特定類別目錄(類似上到倉庫某類貨架)。
2. 不確定資料(類似:退貨):
可能需要進一步分辨,是否可直接成為資訊來利用,或需做部分修正。若需修正,則內容為何(類似判別退貨是否可直接上架或需要做修補,以及修補程度與項目)。
待處理歸類的資料(類似:存在待檢區退貨,等待上架貨品):
資料尚未歸正式分類目錄時,可設一暫存目錄(類似:放在待檢區貨品),依可用程度區分如下:
0.直接刪除(瑕疵報廢)
若確定現在or將來不會再使用;類似庫存瑕疵品,直接拿去報廢。如:一些好玩、有時效性的資料,看完就可丟棄。
1.當成「素材」,將來再納入轉「資訊」(轉成「原料」,將來再投入製造轉成品):
資料素材內容不錯,但目前尚無法直接成為可用資訊,先存放將來使用;類似轉作原料,等適當時機,重新投入生產為可用成品。如:一些不會因時間而無用的題材、有用的背景知識、雋永的故事…等,先不要正式歸檔編碼成為單一「資訊」,可以先放在適當類別「資料」目錄,作為資訊彙整時的參考資料。
2.稍作修正便可成為資訊使用(視為「半成品」做適當修補):
內容跟目前正式分類資訊差不多,只要稍做補充即可使用。
3.直接可轉成資訊使用(視為「成品」):
從暫存目錄移到正式目錄下,並依照正式編碼原則重新命名。
※上述說明範例如下所示,其中在"3.人腦初探"的下面存放為待歸類的檔案,分類後會放入次目錄:1.material、2.semifinishded、3.finished。
補充說明
1.有關待處理歸類的資料,最好是「今日事今日畢」,當下初步閱畢儘快完成分類,放入相關目錄,因每天都有更多資料陸續產生。
2.不要抱持「食之無味棄之可惜」心態,累積太多無用資料,造成日後整理負擔。
3.當成素材的資料,儘可能「比照正式資訊」的分類(除非類別差異很大),以便將來整理正式資訊時,快速從同一分類尋找該素材。如:以自己blog為例,找到有關「大腦初探」的題材,雖還沒有要撰寫的正式文章資訊,但也放在相同分類名稱,只是透過「是否正式編碼」來區隔。
4.上述不屬於現有資訊類別的素材,若累積一定質或量時,可考慮另外獨立增加該類資訊。
5.歸類為要修正的資料,也不要存放太久與累積太多(可找工作離峰時間整理),免得事倍功半。如果有攸關某些特定日期的資訊,如年節...等,也可預先編碼。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