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角處的能量
今天聽收聽台北之音節目「全民大講堂」,邀請周大觀文教基金會第11屆全球熱愛生命獎章得主 - 「五年五班」的蕭建華先生。孤兒院長大,被收養時曾語言不通,竭力克服障礙
蕭建華排行十一,自幼家貧而從小被送往孤兒院,鎮日祈禱希望能擁有父母的親情。終於十五歲被收養,但養父為退伍老兵,養母為原住民,被收養的喜悅頓時被言語不通的障礙所沖淡,但他隨即自我期許,盡快融入環境適應。
短暫的幸福,隨養父去世而中斷,只好放棄學業照顧養母
就在慢慢適應生活時,國二那年養父過世,雖成績優異,但不忍養母辛苦養家,只好放棄計續升學。每天清晨三點送報,七點再繼續去上班,心中只有一個目標:想辦法在二十歲當兵前,存妥安家費給養母。
成年自力更生,完成幼年未完的讀書志願
退伍後,經介紹幫人開車,雖然順遂,但心中開始思考:不應該只滿足於幫人開車,要跳脫出來自己駕馭自己的人生。26那年養母過世,他便開始規劃未來,28歲開始上夜補校,白天繼續工作,後來考上成大中文系並於91年6月畢業,就這樣8年持續半工半讀的生活終於告一段落。
準備展翅高飛之際,惡疾悄然上門,一夕之間粉碎夢想
正當要展翅高飛開拓人生之際,發現右手沒有力氣,找了幾個中醫都沒起色。92年又找到ㄧ來自香港名醫,診斷後接受頸椎減壓手術,但術後復建情況更糟,肌力漸失,醫生重新診斷才發現誤診,應該是「慢性脫髓鞘多發性神經病變」,是與免疫系統有關的疾病,造成他除了手腳感覺異常外,吞嚥及呼吸的也受到影響。
憶起過去自己曾經走過的辛苦,與朋友一路的關懷,而重新站起來
他從醫院出來經過雜貨店,買了木炭準備回家,還沒來得及燒炭時,突然走進書房,看見掛滿自己過去求學時的獎狀,與朋友的照片,所有生活的點點滴滴慢慢浮現。猛然發現,自己不也曾經「存在但也走過辛苦」,如今雖事與願違,但何苦讓病魔打亂自己的步伐。
頓時閉上眼睛,慢慢思考「自己還有什麼?」學校老師、同學、學弟妹的關心,慢慢把他拉回。接著開始想到,不少人一出生眼睛就不能看、聽、說,甚至躺在醫院,但…自己都還擁有,重要的是還能在這,當下決定活出尊嚴,重新站起來。
努力將每個今天賺進口袋
當初對於醫生誤診,從當時第一個反應,覺得自己應該生氣,到後來「沒時間生氣」,因為醫生說一般只可活2~5年。算算從92年3月發病至今96年12月,他自覺要比別人多付出10倍的代價,才能「將今天賺進口袋」,儘管如此,他卻覺得幸福。
一把無情的火命,再次打亂了原有的計畫與希望
92年12月報章報導他的事蹟後,開始有學校邀約演講,希望鼓勵學子,他也立下目標:要演講100場,然後買掉房子歸隱山林。
就在達成目標後,命運再次捉弄他,94年11月房子火災,不但燒毀所有家具,也燒掉從他生病就照顧他卻來不及逃生的學妹,更燒掉他的希望。
無法改變失去的一切,卻可為逝去的親人,延續更大的愛
就在他灰心喪志,足不出戶三天,慈濟師姐送來乾淨衣物給他,並安慰他:沒人希望自己的家遭逢火災。但是,如果不幸真的發生了,就算傷透了心,也無法改變事實,「一定還有什麼事等著你去做,否則老天爺不會留你活下來」。過去他曾創造自己生命的價值,鼓勵很多人珍惜、熱愛生命,今天更該審慎的思考將學妹的精神,奮起而浴火重生、永垂不朽。
上天在左手放了懦弱,也在右手放置勇敢,讓我們決定可為世界留些什麼
最後,蕭建華表示,並非要大家看到他的苦,而是希望每個人在抱怨生活的一切事情時,多用心想想自己擁有的,並懷著感恩的心。遇到挫折時,老天雖然在左手放了懦弱,但右手也給了勇敢,最後下決定的是自己。對於世上的一切,我們無法帶走什麼,卻可決定留下些什麼。
轉角不經意的能量,默默的幫助我們轉彎跨越障礙
聽完整場演講,心情進入他的分享而隨之起伏與震盪,像是車行到轉角,以為前方沒有路了,卻又突然轉彎跨過,在一連拐了好幾個彎後,雖然覺得疲憊,但身體慢慢適應不舒適感,並為這樣的體驗而感到欣喜。
蕭建華在幾次轉彎的過程中,週遭都有一些旁人看來不起眼的,甚至不認識的力量,默默的支撐著他走過,才造就出今天蛻變的他。同樣,自己雖然沒有像他如此豐富的經歷,卻因緣際會的聆聽到他的分享,而這也將轉化為我將來遇到困境時轉彎的能量,然後再不斷的擴散與傳遞出去。
我想起,聖經上的一句話:
「是衪在我們的各種磨難中,常安慰我們,為使我們能以自己由天主所親受的安慰,去安慰那些在各種困難中的人。」(格後1:4)《Who comforteth us in all our tribulation; that we also may be able to comfort them who are in all distress, by the exhortation wherewith we also are exhorted by God.(2 Corinthians 1:4)》
引用本文:http://back2base.blogspot.com/2008/01/blog-post_26.html
留言
張貼留言